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3.
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落在携手促成巴以和约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身上。他们三人将分享93万美元的奖金。授奖仪式于1994年12月川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随后便爆发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持续一年多,并于1956年7月围绕“苏伊士运河”再度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终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杰里科、加沙地带,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4.
进入70年代后,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军队占领下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陆续兴建了一些大学和学院。经过这些高校及有关人士多年的共同努力,不仅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巴勒斯坦高等教育体系得以确立并日臻完善,而且还在各方面造就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材。然而,对于巴勒斯坦创办大学的原因,以色列当局对它们的种种干扰和百般刁难以及它们目前的状况,人们也许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5.
在2000年9月爆发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不仅对巴勒斯坦实行领土占领,而且为保证自身的绝对安全,对巴勒斯坦采取了经济上的全面控制。双方的经济差距由此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仅是巴以冲突的结果,更是引发双方冲突的导火线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3年5月10日中午聚礼后,抗议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在开罗艾兹哈尔清真寺拉开帷幕.在这个全世界逊尼派穆斯林的教学圣地,人们焚烧以色列国旗,声讨今年5月初以色列两次袭击叙利亚政府军、拘禁巴勒斯坦宗教领袖的行为.抗议者高喊着"不惜生命冲向耶路撒冷"的口号,誓言与巴勒斯坦人一道圣战(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7.
2005年1月9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巴勒斯坦历史上第二次大选终于落下帷幕,反对暴力、主张和谈的阿巴斯最终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随着美国布什总统的连任和以色列利库德-工党联合政府的上台,巴勒斯坦的此次大选已成为影响巴以和谈能否恢复的关键因素。那么,阿巴斯当选后,巴勒斯坦人离实现和平还有多远?和平赢得大选本次巴勒斯坦大选是在原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004年11月11日突然离世的情况下举行的,也是在巴以和谈陷入僵局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在此次大选中,巴勒斯坦人不仅是要通过投票从各政治派别中…  相似文献   

8.
二、1948年后的戏剧活动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疯狂迫害和屠杀欧洲犹太人,幸免于难的大批犹太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们送到巴勒斯坦,从而引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委任统治的英国当局无能调解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社团之间的问题,遂于1947年4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于是,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翌日英军从巴勒斯坦撤退,随即爆发了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战败,大片阿拉伯土地被占,巴勒斯坦几乎全部土地被占,只有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土地为约旦控制,加沙地带为埃及控制,计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亦即是说巴勒  相似文献   

9.
在2000年9月爆发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不仅对巴勒斯坦实行领土占领,而且为保证自身的绝对安全,对巴勒斯坦采取了经济上的全面控制,双方的经济差距由此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仅是巴以冲突的结果,更是引发双方冲突的导火线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巴勒斯坦自治区成立至今,诸方面建设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有些方面还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在直接关系到巴勒斯坦人民生计的经济领域,虽然由于以色列的长期占领,经济底子薄,基础差,加之自治政府忙于和谈及自身政治建设,也无太多时间顾及,但经济建没已拉开序幕,—些墓础设施的项目建设正在加紧进  相似文献   

11.
日前以色列高等法院不顾人权团体的抗议与上诉.以战争时期人权退位为由.继续维持原移民和国籍法。该法作为临时紧急措施于2003年以色列遭受自杀性爆炸袭击之后发布.主要禁止与以色列人通婚的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取得以公民资格,甚至不允许其入境和定居:去年的修正案只允许一定年龄以上的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参观,但不提供安全保障。由此.无数家庭被拆散.而通过婚姻移民的巴勒斯坦人也有帮助恐怖分子之嫌。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基于大众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已经演变为巴勒斯坦对以色列斗争的潜在战略趋势,其以2002年民间反对修建隔离墙为起点,发展至今可划分为"反隔离墙运动"与"反占领运动"两个阶段.巴勒斯坦非暴力抵抗运动以战略实用型的非暴力学说为指导,主要以约旦河西岸地区为活动空间,通过抗议和说服、不合作与直接干预等方式,践行反占领、求生存的对以斗争.但在当前巴以双边关系的框架内,以色列社会从公众到官方都缺乏应有的建设性回应,而巴勒斯坦地理空间的破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分裂与竞争以及强有力领导角色的缺失,致使非暴力抵抗运动面临社会动员与凝聚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利益,阿拉伯国家均支持巴勒斯坦人事业,这为巴勒斯坦人的长期斗争提供了可能。然而,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同时,阿拉伯各国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这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即阿拉伯民族主义往往是实现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利益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14.
曾月郁 《老年人》2004,(5):10-11
2004年3月22日清晨,中东地区加沙城遭到以色列三枚导弹的连续袭击,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哈马斯的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被炸身亡。同时遇难的还有亚辛的6名保镖和他的女婿,他的两个儿子和另外15人也被炸伤。巴勒斯坦民众愤怒了!超过20万的巴勒斯坦人涌上加沙街头,涌向清真寺,他们在参加亚辛的葬礼时高呼:“复仇,复仇,复仇!”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以色列沙龙政府的暴行。人们普遍担心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将引起中东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更大对抗。然而,美国政府却保持着一贯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先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发表声明,称事前并不知情;后…  相似文献   

15.
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以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而告终.至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建立拥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还是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则取决于巴以和谈的结果.以色列可能有条件地从它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土地上撤走,在巴以谈判中以1949年停战线即"绿线"为基础,进行小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16.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根源和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的关键是以色列不愿全部撤出它在1967年所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而巴勒斯坦人要求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在被占领土上建国。本文从哈马斯的产生、发展和斗争实践入手,剖析它的性质、特点及前途,并进一步探讨巴以冲突问题的其他内外因素。事实证明,尽管形势对哈马斯战略调整是有利的,但哈马斯战略调整的范围和幅度有限,随着中东形势的复杂多变,斗争还会有反复。哈马斯虽然承诺有条件停火,但是拒绝解除武装,更不会从根本上放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纲。  相似文献   

17.
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以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而告终.至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建立拥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还是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则取决于巴以和谈的结果.以色列可能有条件地从它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土地上撤走,在巴以谈判中以1949年停战线即“绿线”为基础,进行小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政治热点的巴勒斯坦问题,不仅仅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更是世界大国和整个阿拉伯国家深深卷入的国际政治问题,本文主要从中东和巴勒斯坦的战略和经济地位探讨世界大国关系的调整和发展变化对巴以冲突的深刻影响,揭示和论证:“巴以冲突和中东局势是国际政治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国家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间的领土争端问题,虽然以色列同叙利亚存在着戈兰高地的争端,与黎巴嫩存在着南黎巴嫩的领土问题,但巴以问题的突出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奥斯陆协议签署后,中东和平开始从梦想走向现实,但自内塔尼亚胡上台起,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明显倒退,以色列从已达成的各项协议上全面后退,有关国家甚至美国、欧盟都对内氏政府的强硬立场明确表示不满.这种局势不禁使人对该地区的前途陡升疑虑,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以色列在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而依然不动,而有着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支持的巴勒斯坦建国之路却似乎仍遥遥无期.巴勒斯坦国家是否真的能在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起来?本文试从阿拉伯国家与巴勒斯坦问题内部关系的发展、变化这一视角作一些探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4日,以色列军队宣称,他们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发现了两条巴勒斯坦人用于偷运武器的地道。一天后,火光和浓烟冲天而起,以军将“发现了地道”的巴勒斯坦民宅炸毁。在以色列军队隆隆不断的枪炮声中,一个沧桑而又坚定的声音却不断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回荡:“今天的问题,并不是阿拉法特的命运如何,而是巴勒斯坦人民赖以生存的这片国土的命运如何,是巴勒斯坦独立、尊严和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国家的命运如何。”阿拉法特本人的这句话,每说一次,总能引起强烈的反响,响应的有他的巴勒斯坦同胞,也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要巨头;当然,还有来自以色列方面更为激烈的炮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