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大陆地区的行政行为成立理论是在借鉴大陆法系行政行为成立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陆法系的行政行为指的是行政法律行为,不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和准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包括抽象行政行为,甚至是对外具体行政行为,不包括内部行政行为;我国大陆地区的行政行为是广义上的行政行为,已经而且应当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准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但是我国大陆地区的行政行为成立理论与大陆法系的行政行为成立实质上是相同的。有必要把我国大陆地区的行政行为成立与大陆法系行政行为成立理论进行比较、鉴别,以完善我国大陆地区的行政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2.
意思自治是私法的基本原理,法律行为则是实现意思自治的基本工具,无论从法律行为的创设、演变,还是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要件,进而是法律行为的效力层次及法律行为的解释而言,都贯彻了意思自治的理念,但法律行为本身的特点,还渗透了交易安全和国家强制的要求。私法即是通过对法律行为的规制来实现意思自治和国家强制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所谓越轨行为,又称离轨行为、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犯罪行为、反社会行为、异常行为、不道德行为、自毁行为、不适当行为和背叛行为。  相似文献   

4.
意识行为可以区分为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认识一个对象就是充实一个含义意向,一个意向得到充实,就是这个含义意向与直观达到了一致或相合。客体化行为是通过行为意向和含义充实之间的充实综合而得以统一的。客体化行为可区分为直观行为与符号行为,前者不是表述性行为,后者则是;符号行为虽然有别于直观行为,但可以某种方式合而为一从而构成相即性认识行为。不同的意向特征总是与充实相合的特征密切相关,就客体化行为而言,含义意向的充实与直观行为的充实更具有“同一个”的特征,即任何一个通过直观意向而完成的对一个符号意向的充实都具有认同综合的特征;每个意指行为把握到的同一性或非同一性就是每个意指在一个认识中得到“证实”或“反驳”。认识都是直观行为与符号行为相即的复合行为,即充实统一的行为。无语词认识具有独特的动词认识和行为充实特征,是一个意指性表述的联想,表述的单纯含义组元还处于潜能状态,没有化为现时性的语词表述,无语词认识就是含义意向的充实,只是这里的含义意向在现象学上已经摆脱了从属于它们的符号内容。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绿色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为指导,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和谐与和谐文化的内涵;并结合行为科学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行为的概念体系,阐述了绿色行为的基本特征:不被污染的行为;健康的行为;有价值的行为。强调人的自我和谐,以促进人的行为更加科学,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默示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过程中,这种默示行为较难把握和认定,本文拟从学理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对合同中的默示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的内蕴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ustin取效行为内涵的基础上,扩展并重新界定了取效行为,通过对取效行为的界定来诠释言语行为的内涵:语言是一种行为,语言通过行为意味着理解和沟通主体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行为应当成为参与社会实践,促进与变革主体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达彼此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以304名3-6岁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式构建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简称“主体性”)与家长饮食营养教育行为(简称“教育行为”)、家长对幼儿进餐行为的态度和评价(简称“态度和评价”)以及家长自身饮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教育行为对主体性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其效果值为0.670;态度和评价可直接地或通过教育行为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影响,其总的影响力是0.710;知识态度行为通过三条途径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总效果值为0.533的影响力。三个预测变量,即教育行为、态度和评价以及知识态度行为,能联合解释主体性76%左右的变异量。因此,本研究认为成人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的重要支持者,幼儿自身则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发展的真正力量;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成人,只有将自己的外在影响建立在幼儿生理需要和心理因素等基础上,帮助幼儿将这些外在影响转移或内化为幼儿自身内在的心理结构,才能在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中发挥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民商法原则对企业立法的规制。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资格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企业的行为必须是自益行为、自主行为和与企业组织形式相应的行为,国家管理不能取代社会调节功能,民事责任对于企业行为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行为一直是困扰行为科学和管理研究的难题之一,迄今为止对行为的产生机制仍没有一个合理完满的解答。本文在对各种行为现象的大量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归纳和界定了行为难题的内含;而后又利用了马斯洛(Maslow,AbrahanH.)需求层次的观点,提出了价值函数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行为难题的一种解释,提出了管理者正确认识和把握行为,从而实施有效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特许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的一种事前控制手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特许行为都可以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只有合法有效的特许行为才能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公用事业特许行为的合法与违法虽然与特许行为的有效与无效密切相关,但并非等同,两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效的特许行为并不一定合法,违法的特许行为也并不一定无效。具体说,主要包括4种形态:合法有效的特许行为、违法无效的特许行为、违法有效的特许行为和合法无效的特许行为。每一种形态都有其具体的存在情形、适用限制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言语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言语行为参与者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识别等等,使言语行为在具体的语境,尤其是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变数的干扰,进而影响到言语行为的实现,从而说明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关系的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13.
浅谈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失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言语行为是网络行为的基本形式,因而就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网络道德环境建设具有普遍和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网络言语行为的失范主要是道德问题;造成失范的原因既与网络及其技术特点有关,也与网络言语行为的特殊规律有关;对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救治,应本着有利于网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则,运用技术、法律和教育的综合措施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遏制新型传染病的关键在于预防,鉴于人类心理和行为因素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评估它们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证研究证实:某新型传染病的感知危险与本人预防行为呈正相关;参照规范对疾病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家人或亲戚、朋友或同事的预防行为对本人的预防行为也存在影响。新型传染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教育应以感知信念和参照规范为切入点,应重视大众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采取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15.
法律行为概念更名为设权行为,能根治法律行为概念难解病和私法自治论弊病,并能进一步促进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为者自身。人的意志是主动选择、主动坚持的能力,行为善还是行为恶,最根本地取决于行为者自身的选择和实践。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揭示德行形成发展的规律,培养和提高公民道德行为的主动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行为的主动被动、行为选择、行为自制及习惯培养等四个角度分别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汉政府行为为例,提出和论述了政府的政策与决策行为,廉政与公仆行为,调控与管理行为;法制与法规行为,对外交流行为等五大行为形象。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一词由来已久,从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行为问题学生和学科学困生。就行为问题学生来说,不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就有行为问题。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可见,行为问题是后天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的公共品属性和产品剩余价值创造的激励特征导致了企业环境行为的消极性和迎合性,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企业产权性质和公司治理水平成为影响企业环境行为积极性的核心要素。选取2016—2019年中国五大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产权性质、公司治理角度探究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行为有明显的产权性质差异,国有企业相比于民营企业会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企业环境行为;董事会规模、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环境行为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兼任与企业环境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因素的基础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民营企业环境行为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行政法领域里,由于行政执法情况的具体性、复杂性、多变性,要求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应体现灵活性和可执行性,这样才能适应行政管理活动的需要,从而才有利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为此,行政法为行政主体设定了“自由裁量行为”,但是,行政行为毕竟涉及国家权利的行使,因此,必须加强对自由裁量行为的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