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特征及其族群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一个重要且独特的神明,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神明形象、神明身份和信仰活动以及所反映出客家和潮汕族群意象的分野。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举行.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1篇.会议就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客家神明信仰的实证研究、客家风水文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域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乡土社会的民间信仰与族群互动:来自田野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移民性乡村社区的田野调查,从民间信仰的角度,以历史人类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地方性族群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神明信仰是整合和稳定民间社会的重要力量源。最后结合人类学族群研究理论对神明信仰做了历史的文化解析,并对田野调查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首先简要回顾了客家的族群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然后借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对客家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还探讨了全球化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探讨族群关系在文化自觉的指令下,族群互动的方式、特征、规律及其作用.认为以文化自觉为指导的族群互动体现了国内族群关系的一般规律与特征;造就了和谐的族群关系,使客家文化成功转型不断创新,并使客家族群和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文化自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国内国际族群关系具有显著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岑大将军崇拜是流行于广西右江上、中游一带的壮族俗神信仰。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它的形成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岑大将军形象并不能简单地与历史上的某个岑氏土司人物对号入座,他应是一个集岑氏父子三人(即岑雄与其长子岑世兴、三子岑世元)的勇武、忠勇和忠义于一身的综合体,并且这一实体经历了由人上升为拥有万能神力之神明的过程。伴随着岑大将军崇拜的形成,历史也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的升华与超越——冼夫人信仰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夫人信仰在广东茂名地区及海南一带广为流行,她已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位神明。本文旨在论述这种信仰的成因及其特点,认为它已从一般的祖先崇拜、宗族神灵扩展为村落、社区的偶像,从先贤升格为神明,糅合了民间鬼神、巫术信仰的内容。在新的时期里,经过党和政府的疏导,它已超越了一般民间信仰的范围,成为爱国爱乡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增进社区凝聚力的一种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论述了湖南客家文化的源流及其分布,进而分析了湖南客家的历史文化特征,并对了湖南客家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传统帝国时代,山东费县闵子祠内的闵子骞被作为祖先神明和地域社会神明而加以崇拜。20世纪现代化进程中,闵子祠及相关的民间祖先信仰一度被中断。21世纪之初,闵子祠及祖先祭祀得以恢复,与此同时,却被地方政府试图向旅游市场牵引。本文讨论了这一转变的社会机制。同时,就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市场开发中的"旅游产品"概念、城镇化、以及人类学家介入地方社会历史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由房学嘉等主编的《多元视角下的客家地域文化》一书,收录了关于客家历史变迁与迁徙、宗教信仰与禁忌、家庭与宗族结构、建筑与服饰文化、地域族群互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以更广阔的地域研究视角研究客家而不局限于客家本身,在扎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基础上,深化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这为下一步开展科际整合,方  相似文献   

11.
作为祭祀祖先的象征物,四川的客家神榜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全部内涵,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对四川成都东山客家区的神榜考察表明,四川客家神榜从书写、张贴到祖堂的设置等各环节存在一套严格的禁忌体系,反映了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客家神榜在祖先崇拜中体现出尊宗报本、宗族文化认同教育、祈福和预兆等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虔信与热情--热贡的六月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南热贡地区的六月会是人们在与外界环境发生种种关系时,所体现出的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本文从山神崇拜、法师、多神灵的共聚、神人共乐等方面论述此提法。  相似文献   

13.
孙林 《西藏研究》2007,(3):28-35
文章主要对藏民族传统宗教即苯教、佛教和民间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以及早期的祖先崇拜问题进行考析,主要探究藏族灵魂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还比较了早期藏族祖先崇拜和后期民间宗教中祖先崇拜的遗存,认为后期的地域神和五守舍神都同早期的祖先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布于海南省昌江县和东方市境内的美孚方言黎族在与毗连的汉族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既吸收了汉族文化,又保留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这在宗教信仰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本文试从鬼神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三大方面介绍其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美孚方言黎族宗教信仰形成形成今天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其构成因素是多元的,在黎族各支系宗教信仰中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山理念与山岳崇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山岳崇拜发展而成的山岳神灵构成了中国信仰文化的独特现象 :五岳崇拜及其巡守、封禅仪典。本文以东岳泰山为研究对象 ,具体探讨了泰山崇拜的形成、封禅仪典的内涵 ,尤其是对泰山神的人格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景怀斌 《民族学刊》2021,12(1):57-65, 90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时空中形成自然精神崇拜,表现出"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价值系统。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以终极情感价值统领共同体意识培育与传播,文化的层次性决定着传播的分层性。  相似文献   

17.
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壮族与客家的互动极为普遍,这种互动往往是双向的.由于不同地区人口的相对规模以及族群结构的不同,因此互动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人口较少的族群往往容易受到人口较多的族群的影响,更多地接受对方的文化.在贺州这个壮族人口相对较少、客家人口相对较多的地区,壮族虽然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以及风俗习惯,但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客家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客家村落的纷争处理程序是客家研究中一个重要而饶有兴趣的问题,但迄今尚未见有专文论述.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闽西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就传统客家村落纷争处理的几种形式、程序及其背景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传统客家村落的纷争处理程序反映出,其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民间组织,实行的是基层自治,宗族领袖、地方精英在村落社区事务中发挥着组织、协调的作用,体现了村落社区内部高度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客家村落社会控制还存在着部落社会的种种痕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客家社会文化中的非汉族因素及其法律发展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The rapid growth of Australia's Muslim population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s presented a challenge to local governments to find ways of accommodating their needs, particularly providing spaces to build mosques. Yet in many parts of Australia, mosque applications have been opposed by local communities and consequently such applications are usually declined by local councils. Many Muslims believe that Islamophobhia and racism are behind such refusal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in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architectural form, and the use of mosqu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local community,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Masjid Al Farooq in South-East Queensland. It seeks to understand whether urban planning policy as well as urban planners can become a tool of integrating the community and, if so, how. This case study reveals that there is no provision in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specifically for places of worship. Such applications are treated the same as all others even though they have a very different purpose. Places of worship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community and can be crucial at a time when political leaders seem to be placing emphasis on family and social cohesion. Marginalising places of worship will continue to disenchant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and make them feel like “outsiders”. Given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political climate, there are no easy solutions. This paper makes policy suggestions that government, planners, and community leaders can embrace so that mosques and those who worship in them are seen as part of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