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建阳的书坊刊刻了多个《水浒》插图本。这些版本附有大量的插图。插图在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美化版面、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图下文的插图方式、插图的写实性、提示和说明的功能及古朴自然的插图风格都与《水浒》建阳刊本特定的读者定位相适应。《水浒》建阳刊本的读者定位是那些经济能力有限、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2.
按照现代文论观念,插图和评点是小说主文本的两大副文本。在明代后期的小说出版中,二者呈此消彼长态势。万历、泰昌间,"图"多而"评"少;至天启、崇祯,江浙书坊偏重插图质量取代闽中偏重插图数量,致使插图数量在文本中锐减,呈现出图消而评长态势,插图节省出的页面空间逐渐被日渐丰富的评点所占据。尽管图与评两大副文本有所消长,但人们仍然重视小说文本的"可观性"传达。评者除了借助特殊符号、格式等吸引读者细读关目,还特别乐于通过援引绘画术语来评赏小说文本所传达的绘画视觉效果及图景。随着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明确提出"文中有画"观念,人们开始热衷于发掘隐含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故事图、人物图、变相等画感,并展开较为细致的评赏。于是,"拟画批评"得以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3.
福建建阳刊刻的小说有其明显的特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上图下文的版式,小说题目多标明"全像",以此相标榜,并由此决定了它插图多而文字少的版本面貌,建阳刊小说有的被称为"简本".这样的特点是由建阳刻书的背景决定的,同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建阳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书坊的民间商业经营性质.采用上图下文的版式,体现了书坊主以图释文、以图补文的刻书理念,也可见书坊主明确自己的刻韦走的是通俗路线,是有着强烈的商品意识而采用的出版手段.事实证明他们的策略在很长时间内是正确的,从元代到明代万历的小说图书市场,建阳书坊所占份额很大.不可低估建阳书坊商品意识与出版手段的重要意义,他们在竞争市场、拓宽销路的同时也普及了文化.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问世后,随之诞生了似乎永无休止的各色解读。家事说是小说流传初期,清人以当朝历史人物敷衍到小说故事情节中而产生的种种说法。论及原由,与小说发展历程以及在小说审美过程中一直不脱历史观念有关。清人周春代表了当时正统文人对小说与历史之间界限不清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5.
建阳刊小说几乎"无书不图",其中《三国志演义》插图本超过30种,深刻影响小说的传播及被接受度。建阳刊《三国志演义》插图热衷表现"桃园结义",因受朱子文化影响而呈现明显的尊刘贬曹思想和礼节化倾向。插图对《三国志演义》的意义在于,其全幅式插图风格比较接近于江南刊本,有利于吸引读者购买阅读;上图下文式插图有助于识字不多的读者阅读理解文本,其模式化、雷同化倾向有助于文本的通俗化,易于为读者接受;最后,插图对文本的改写使文本增殖,拓展文本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章回小说,多以惊险离奇、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取胜,构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学传统,早期的小说美学理论家,如金圣叹、毛宗岗等.都强调小说的传奇性,要求用惊奇险急的故事情节提高读者的审美兴趣,激起惊极吓极的快感。他们说:“不险则不快,险极则快极也。”①“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②到了《红楼梦》,这种追求传奇性、惊险性的传统写法和美学风貌被打破了。曹雪芹从家庭日  相似文献   

7.
雕版印刷业与明代通俗小说的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通俗小说的兴盛与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有重要关系.通俗小说刊刻起步于嘉靖年间,在万历时得到了迅猛发展,除了与印刷业的发展一致外,匠体字的运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建阳刻书具有浓厚的商业气味,采用上图下文的插图方式,内容与印刷都比较粗陋,针对的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读者.万历间江南民间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南京、苏州和杭州都是通俗小说出版的重要地区.到了天启、崇祯间,出版中心已逐渐转移到了这一带,这对通俗小说的装帧、题材及内容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江南刻书开始重视书籍的质量,部分作品的插图、印刷都非常精美,成为可以独立欣赏的艺术品,同时某些具有较高素养的文人加入通俗小说的创作,也改变了通俗小说的美学风貌,呈现出文人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作“成因探”之前,需要对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基本特色作一勾勒。笔者在《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演进轨迹探》一文中认为:在人物心理构成方面,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的认识、情感、意志三种活动过程均有所描写,并能较好地表现人物个性特征。人物的认识、意志活动过程一般以单向性发展为主,由此构成的心理冲突则较为平缓。认识活动多处于感性阶段,但以认识、意志为主构成的谋略心理则具有较强的认识性、逻辑性,有助人物性格的表现。心理构成的另一方面——情感过程随着情节的展开,相对来说,有较多的起伏变化。在人物心理的表现方法方面,直接与间接,静态与动态的描写手法交相辉映,但仍以可构成情节的因素(如神态、动作及细节、情境等)进行间接表现为主;直接的心理描写多系描述型,并常使静态心理动态化,较少理性的剖析。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刻  相似文献   

9.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陌生女子》这一短篇小说收录在法国作家维里耶的小说集《残酷故事》中。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美得非同寻常但无法实现的爱情故事。小说由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大段的哲理性对话构成,小说结构和传统以写实为主的小说拉开了距离,其重心也不再放到对现实的模仿上,而是转移到对抽象事物的描绘。作者刻意通过小说人物的出场顺序、歌剧院场景的设置、有听力障碍的女主人公、人物的大段对话表达象征主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