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乡梦不曾休     
<正>我为曾在那里念过书的凤凰县文昌阁小学写过一首歌词。昨天听侄儿说,我家坡下的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抱着弟弟唱催眠曲的时候,也哼着这支歌呢!歌词有两句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这当然是我几十年来在外面生活对于故乡的心情。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到外头工作的时候,不要忘记养育过我们的深情的土地。  相似文献   

2.
送你春天     
朋友,请允许我叫你一声朋友,也许在人生的旅途中你受到了挫折,也许在求学的道路上你受到了打击。不管我们是否相识,我都要把心中这最美的春天送给你,朋友。一颗年轻的心像一只生活在温室中的百合花芬芳、美丽,却经不起风雨的打击,由于长期的安逸与平安,美丽的花朵不曾想过什么暴风雨,也没有季节的区分,因为在花朵的生活里,永远都是春天。然而生活却不总是那么一帆风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1)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到监狱探视他,临别时递给他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一句话:"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但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紧张充实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读那些积极地面对现实、呼唤着人生的小说,因为它绝不回避矛盾,是从生活的激流中唱出的一支支进行曲;我也喜欢读一些别具一格、饶有情趣的小说,那仿佛是战斗间隙让人赏心悦目的悠曼小调。读书读得眼馋,也就忍不住想试试笔。我写过几篇反映家乡农民生活的小说,也写过几篇由动物来充当主角的小说。这是自我认识之后选择的一条扬长避短的小路,我试图把这两类题材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位“著名评论家”郑重宣布:“再也不搞评论了”!他的理由是:你想,我评一部长篇小说,总得把书看一遍吧?总得有个思考的过程吧?写完了还得为自己的文章找出路。有这时间,我多写几篇散文、随笔之类的东西,省心省力,又能多赚稿费。他又  相似文献   

6.
离开校园已有几年,我常想念那时的生活,也曾和朋友讨论有什么"箴言"想告诉当年的自己,好多朋友说的都是"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少上网,多读书"之类的话,而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我想对在校的学弟学妹说,当你在埋头学习的同时,还要小心别陷入"信息贫穷"哟。  相似文献   

7.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那轻松、快乐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回首这四年的校园生活,我发现很多该在大学期间做完的事并没有做完,如没有拿到理想的证书、没有多学点东西、没有多交几个朋友……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到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大一,我想,自己一定会把那些该做的事做完。  相似文献   

8.
其实我书认自己是励志姐,但是围绕在我身边的朋友亲人们说我是绝对的励志姐。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也禁不住想,也许我有励志姐的影子。回想6年前,我还是一个刚离开校园的拎包族,怀揣着不太成熟的梦想,独自来到北京找寻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6年后,我又选择成为一名拎包族,离开安逸的生活和温暖的小家,带着梦想来到上海,独自闯荡上海滩。该怎样形容此刻的心情?我想到了“崭新”二字。是的,我确实梦想着能在魔都开拓崭新的生活,并找寻到伫立在某些地方等着崭新的朋友们。“为什么?”老友们在得知我搬迁的消息后,轰炸般地把同一个问题向我抛来。  相似文献   

9.
我的博客     
《成才与就业》2009,(21):56-59
2009-11-01——以书会友,以书强身 我今年71岁,身体十分健康,基本不生病,我想这和自己的爱好一写地书是分不开的。从第一次接触地书至今已有5年了,在此期间,我以书法会友,以写地书强身。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曾赞美沈从文的创作是贴近血肉人生的。好一个“贴近血肉人生”!我们不少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不自觉地背离了血肉人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王栋生曾说:“几十年来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写作者当人,没有把写作当作是人的生命活动。”让学生把作文与自己真实的人生联系起来,学生才会真正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王跃文曾说:“我觉得写作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作家刘墉曾说过下列一段话: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它们只是说我的心、我的情。我常一边写,一边落泪。于是,我告诉自己:管它好不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看不见的上帝》一书的第二章.据耶鲁大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译出.)这是我拟对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评论之前所写的一个描述性质的大体脉络.海明威是一个作家,从他大部分的成年生活看,他好象不曾有信奉的宗教.的确,他的作品被一些人认为是敌视宗教的、而且也许被认为是破坏基督教道德的(我知道卡洛斯·贝克先生在他几年前出版的关于海明威的书中断言,《祈祷书》常在海明威伸手可及之处.贝克先生也许熟悉海明威写作的书桌的设置,因而特别了解他所说的话.但是我想探究海明威与《祈涛书》的接近是否可根据他的小说来推断),因此,当我说基督徒读者也许从海明威的作品中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我并不依仗一个推测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它旨在消除写话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同时强调写话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3.
前天,和朋友一起带一帮学生去唱歌,看着个别几个人和服务生熟络的样子,朋友感叹道:"我们那时候,一年也唱不了一次。"21世纪果然令人有改天换日之感,大学的日子也与同桌时代的我们殊有不同。除了上班与上课的日常不同之外,唱歌、吃喝、甚至相亲,先进生活方式已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校园。下面这组大学生自己写的稿件,记录了那些我们想不到的大学生活点滴,材料的选取也许不够精锐,文字也不免轻浮幼稚,但包含了真实。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6,(10)
不久前,有朋友送了我一本名为《人生每日必修课》的书。书中前言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是一种修炼,是寻找幸福的过程。如果我们一筹莫展地看待人生,人生肯定阴云密布,如果我们开心地看待人生,人生一定阳光灿烂。”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若要幸福地生存,一辈子弹奏出生命健康的旋律,人类自己必须善待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谈到快乐每一天,也许会有人说:“快乐是要有前提的,这前提的来源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没有,但它只是沧海一隅。就人生而言,不妨多经历些磨难,太平坦的人生我觉得像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一九八○年第一期《学习与探索》上写过《漫话写萧红》;在同年第一辑《文学论丛》上又写了《论研究萧红》;现在又写这一类的文字,就萧红研究中有分歧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商讨. 一、萧红的身世萧红是不是张家的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意见:一派说是,一派说不是.我是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它旨在消除写话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同时强调写话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7.
汤一介 《社区》2010,(8):6-7
我已八十多岁,以教书为业,读过的书自然不少,大概不会少于几千种吧!值得推荐给青年朋友的书少说也有几百种。现我选出三本推荐给年轻朋友。这三本书对我一生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书,年轻朋友或可一读。  相似文献   

18.
叶雷 《社区》2011,(26):10-10
《伟大的失败者》《寻求哲人石》《马利与我》《中国怎么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苦难辉煌》……这些盘踞在各类畅销书榜上,连街头老太太都在谈论的书,你读过吗?当朋友谈起这话题的时候,你竟然一无所知,会不会担心丢掉了自己的品位与格调呢?是啊,我也想读这些书.但真的很忙,忙得没时间去阅读,同时,薪水也很有限,看到定价都是几十块,顿时把书又插回书架。  相似文献   

19.
以热心肠坐冷板凳─—谈治学精神杜书瀛说起做学问,我最佩服老一辈学者范文澜先生说过的两句话:文章不写一句空,板凳甘坐十年冷。惭愧的是,检讨自己半辈子做学问的经历,深感与范老所言相差甚远。文章写了一些,书也出了几本,但坐冷板凳的功夫却不到家,空话也不时出...  相似文献   

20.
南京是一本写不完的大书,挖不完的文化宝藏。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南京的文章,著过南京的书。远的不说,就说近年我所知道的关于南京的书,就有五六本。且让我们翻开这些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先睹为快吧—— 《南京明清建筑》 您也许知道明故宫、夫子庙、朝天宫,可是您知道惜阴书院、天坛埂遗址、凤游寺、沈万三故居、白下城遗址吗?这本由杨新华、卢海鸣主编的大书可以带您到这些地方去探访、去寻觅;而且还会发现这是一本目前谈明清建筑最全面的书。您不但可以见识明清官衙建筑、公共建筑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