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垄断资本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亚非拉国家中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在英国统治下,印度作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中曲折而缓慢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立后,印度垄断资本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由于它的先天不足以及历史上同买办封建利益的密切联系,它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通过生产集中、殖民地掠夺和工业——  相似文献   

2.
英国统治印度以来,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印度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研究当代印度社会性质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讨论得相当热烈。大家趋向分区研究,观察典型,进一步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以南印度为对象,以泰米尔纳德邦坦贾伍尔县为典型,观察它自英国统治以来的土地制度和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它的变化规律。在这次尝试性的探讨中,虽然提出了一些看法,仍然是很不成熟的。现在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印度近代伊斯兰教改革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印度在沦为殖民地以前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是由伊斯兰教徒统治的。他们在覆灭过程中对外国殖民主义者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因此,在英国开始建立统治的时期,一直执行着反穆斯林的政策,特别是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前后,这种政策表现得更为明显,伊斯兰教徒在接受西方教育、充当官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和从事商业活动等方面都受到了歧视和排挤。为此,印度穆斯林的上层对殖民当局抱着既敌视而又绝望的态度。在1858年印度全部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后,穆斯林的政治势力遭到了彻底的毁灭,穆斯林不再成为他们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英国《今日马克思主义》1979年第12期本文作者是1979年英国大选中共产党的议会候选人。他认为,工党在这次大选中的失败是人民的觉悟大大脱离社会民主主义的又一个证明。从左的方面来看,社会民主主义似乎是强大的,它好象统治着人民的生活,如果从右的方面来看,它就远非那么强大了,由于在人民根据过去身受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 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斯里兰卡以前,斯里兰卡是个自给自足的、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1815年,英国征服了斯里兰卡,确立了对斯里兰卡的统治。其后不久,英国统治者便开始在斯里兰卡大力发展种植业,使斯里兰卡原来的济经形态遭到破坏,变成以出口茶叶、橡  相似文献   

6.
自从英国统治印度以来,印度的农村土地政策始终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英国殖民当局、独立后的印度历届政府在制定和贯彻这一主要经济政策方面先后扮演过不同的角色。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独立以后,印度各地进行的土地改革,名目繁多,各具特点。它们在实施中无疑对印度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什么样的土地政策才符合今日印度的国情,才能给贫苦农民带来好处,并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独立运动起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昀岚 《社科纵横》2006,21(1):129-131
北美13个殖民地是英国人建立和管辖的海外领地,宗主国对其实行较为宽松的统治政策,从而使其获得了稳步而迅速的发展,并为其最终脱离英国取得独立奠定了基础。北美独立运动的直接导因并不是所谓的高压政策,而是殖民地居民主动谋求更大利益和独立发展的政治诉求。所以,从性质上说美国独立运动是一场政治分离运动。  相似文献   

8.
只要对印度农村土地关系和阶级状况作一番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英国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印度农村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关系,至今仍然是印度农村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要从根本上了解今日印度农村的土地关系,首先就应该对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土地关系的性质及其演变进行一次简明扼要的分析。本文仅就独立前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土地关系中最显  相似文献   

9.
所谓“因俗而治”,在《辽史》中原本是概括辽朝统治机构中官分南北、蕃汉分治特点而言的,即“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综观辽朝的统治政策便不难发现,“因俗而治”不仅表现在职官制度中,还表现在辽朝统治政策的许多方面。“因俗而治”政策的形成,是辽朝统治者出于加强统治的政治需要,根据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不同情况,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深入考察和研究“因俗而治”形成的历史条件,将有助于我们对辽朝实行这一政策客观必然性和这一政策在辽朝统治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郭素美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既是关乎资源掠夺的经济问题,又是涉及法四斯统治的政治问题”①。这项政策随着日本在东北殖民统治建立和强化而被不断调整,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大、战争资源掠夺...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后期,印度实际上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大肆掠夺印度的财富。尼赫鲁先生曾引用爱德华·汤姆逊的话:“人们记得英国人所统治的印度的初期历史,那大概是世界上非法榨取的最高纪录了。”①殖民主义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持自己的发展,必然对人民进行压制,这就激化了殖民统治者与印度各阶层人民之间的矛盾。所以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印度各地就出现过不同阶层、不同规模的起义。多次的起义锻炼了队伍,也使统治者真正认识了人民的巨大力量。英国殖民者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变换统治手段,企图缓解他们与人民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与国际天主教势力的长期斗争、特别是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民族斗争,导致了中世纪骑士理想在16世纪后半期的复兴,以及反天主教的宗教价值观的出现,骑士理想和宗教价值遂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民族文化的传统。但从17世纪初起,随着王朝的更迭,英国宫廷开始了文化上的转向,和平、富足的主题取代了对海外扩张的颂扬,贵族的骑士理想和宗教价值取向在王国的政策中从此难以实现,外交政策上的冲突就是宫廷文化和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及相应的价值取向之间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一向认为,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的汉初六十余年间,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黄老思想。本文不同意这一传统观点,认为无论就其在思想界的地位还是对社会政洽、文化生活的影响,儒学都超过了黄老之学。事实上,儒学复兴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统一的封建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它构成了汉初思想运动的基本走向。一、汉初统治政策的选择与儒学在政治上的崛起一种学说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种学说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需要的程度,另一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统治者对该学说价值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统治政策的选择也有直接关系。汉初儒学的复兴固然得力于儒生的政治活动与学术活动,而统治者攻守策略的转换则为儒学复兴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在农村中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土地改革,试图对旧的土地制度作某些改变;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农业生产,减轻不断增长的粮食压力。这些政策执行得如何?效果怎样?本文试作如下探讨。一、改革前的土地制度巴基斯坦各个省的土地制度皆不相同,这是由于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在各地推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而引起的。如所周知,巴基斯坦在1947年前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历史上,旁遮普是一个统一的省份,印、巴分治后,才有东、西旁遮普之分,因此,西旁遮普的土地制度与  相似文献   

15.
政策作为一定政治系统的产物是一种政治行为,具有明显的政治统治功能.公共政策的政治统治功能在于公共政策活动是社会公共权威对社会进行有机控制,进而促进社会协调和有序发展的政治行为,而这种政治行为又往往取决于政府管理是否有效.公共政策具有政治管制功能,通过公共政策可以规定政策对象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此达到政治统治的目的.由于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为解决公共问题而进行的政府活动,因而研究公共政策必须首先从分析政府工作开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特权,政府官员是这一过程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决策也就是政治统治决策,政府能力是保证公共政策质量的基础.政策的政治统治功能与政府活动的有效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在实现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进程中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有重要的影响。在印度这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里,对外贸易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1947年独立之前,在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对外贸易在印度的作用,主要只是保证宗主国稳定地掠取廉价原料和农副产品,并且保证英国工业品独占印度市场,因此发展极为缓慢,结构也很不合理。只是在独立之后,印度才逐渐发展起自主的对外贸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西方史学界把它说成是“先进的西方文化对落后的中国文化的挑战”,意在掩盖其侵华的真实面目。他们大肆指责清廷实行的禁烟政策仅仅是战争的导火索,因为早在鸦片战争前的三百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抱着征服中国的野心不断侵扰中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才是战争的根本原因。至于中方战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船炮不坚,兵心不固”、“内地奸徒,其心向外”,而是在于:(1)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看不清英国资产阶级来华的真正意图;(2)皇帝的昏庸和各级官员的腐化,在关键时刻举棋不定;(3)大敌当前,满清政府不能放弃狭隘的民族偏见,不敢动员广大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明朝永乐帝统治时期,在以儒术作为统治基础的同时,注重用释道二教巩固其统治,具体表现在用释道二教巩固继统和实行思想统治,用释道二教实施民族和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9.
1853年6月,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说:“内战、外侮、政变、被征服、闹饥荒——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斯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它的表面,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并且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斯坦同自己的全部古老传统,同自己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从纯粹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英国的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的领域里,最近就英国统治结构的法律,即怎样确定实质意义的宪法展开了争论。N.约翰逊在《对宪法的探索——关于英国的国家和社会的考察》一书中指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的出现是从英国的近代统治原理产生的一种现象,这是指国会主权和行政部门对议会负责,即大臣责任制,旨在牵制极权主义(指王权而言)。实际上,与其说国会和内阁是“分立”的,不如说由于二者之间的紧密融合,必然走向中央集权化,即集中行政大权于中央行政部门。“议会主权”论和“大臣责任制”的想法,是由于受到前一世纪末功利主义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