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反映即认识,它具有直接性、间接性和超前性特征。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实质上就是认识的源与流的问题。现代认识论把符号和工具引入认识过程之后,人的认识越深入、越向前发展,对符号和工具的依赖性就越强。在此情况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往往以间接性为主。比如对历史客体和外域客体的认识,就是通过物质中介和精神中介进行间接性的认识。超前认识,也是一种间接性认识。它是人们对未来世界以及人们的未来行动的认识。超前认识带有预见性,对人们未来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介功能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介的联系功能的单纯关注,是既往关于中介研究的重大缺陷。联系功能与阻隔功能的对立统一,是中介功能二重性的存在方式。中介功能的二重性,支撑于中介范畴的基本属性,支撑于实践──认识活动中的中介的现实性,支撑于直接──间接关系中的中介的规定性。对中介功能二重性的研究,有益于全面把握中介的规定性,有益于科学进行认识操作,有益于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合理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对启蒙知性思维的批判促使黑格尔试图从最高的统一性原则构建哲学体系,他所主张的这种统一性原则与斯多葛学派所主张的统一性根本不同的是,它必须在思维中能够被认识.在此意义上,哲学的开端既有本原又有思维的首要原则的意义.纯粹的自我意识能够充当这个统一性原则,但不是逻辑学开端意义上的无规定的直接性,这个开端只能是纯粹的存在.但是,这并非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清楚明白的简单见解,它成为人们对黑格尔逻辑学批判的众矢之的.所有批判性的阐释者一致认为这个开端并非是纯粹的直接性,而是反思的思想规定,对此,我们只有区分认识事物的中介和事物本身的中介,才可能澄清黑格尔对逻辑学开端的直接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史料具有过去性、主观性、有限性、残缺性等特征,在其中同时亦存在模糊性.模糊性是指事物性态和类属的不确定性,即是指事物在性态和类属方面的"亦此亦彼"性,亦即中介过渡性.用模糊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史料中介的特征及其模糊性,对进一步研究历史思维和历史认识的模糊性、历史和历史人物研究与评价中的模糊性等问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客观性的基础方面,以人的活动反对文化价值;二是从方法论上,以总体方法反对个体方法;三是认为每一种方法与阶级存在密切相关,无产阶级超越资产阶级就是超越直接性,以具体的中介反对直接性。卢卡奇将方法与论点对立起来,仅仅推崇方法的做法使正统马克思主义走向了唯方法论。其次,卢卡奇从方法论上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略显片面,缺乏全面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卢卡奇在批判中认识到了中介的重要性,这为中介的本体论转向奠定了基础。卢卡奇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既有得又有失,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6.
墨家是小生产者集团利益的代表。它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学派自身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注重自己小集团的力量,务求从实和自强自富,这是小生产者的劳动性的表现;一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往往把自己的未来命运交给虚幻的“天”、“鬼”来主宰,这是小生产者的软弱性的表现。这种特点反映在认识方法上,就形成了墨子的二元性的认识论,即这种认识既非原始、朴素的经验论又非彻底、理性的经验论。墨翟自己运用其“三表法”既否定了“命”的存在同时又肯定了“鬼”的存在,就是这种认识论的有力证明。但值得注意的是:将小生产者的社会性直接转化为认识方法的中介则是墨子的“兼爱”的思想主张,因为“兼爱”本身已融有个体性和超个体性的双重规定了。  相似文献   

7.
中介阻隔功能的认识域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将中介的功能片面化为联系的哲学解释,消解了中介功能的全面性。中介的阻隔功能与联系功能同在,不仅是认识活动的中介特征的基本规定性的内在规定,而且得到对“现实实在”认识活动的物质态和非物质态中介的现实性确证,得到对“历史实在”认识活动的语言、间距、反思中介的现实性确证。中介阻隔功能研究表明:认识活动的中介的缺陷是本然的;在现实性上世界是不能彻底认识的;“如何认识”当是认识论研究的永久宗旨。  相似文献   

8.
认识:在多级中介中建构与虚拟的信息活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因差异而结成关系,信息在差异关系中获得呈现,人们通过差异关系来识辨信息;在认识产生的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被多级中介的,诸如信息场、主体生理结构、主体认知结构、主体认识的物化工具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形式;被多级中介的认识是在中介中建构和虚拟的认识,认识发生的每一个中介环节都是一个相对于该中介环节的性质而发生信息选择、变换和建构的装置,通过中介环节的建构,对象信息必然会发生某种扭曲或畸变性的再造,并且,在人的思维的信息加工活动中还能够创造出主观设计的新信息,这就必然会呈现出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被虚拟化的情景; 虚拟现实的实质是通过直接模拟信息环境、感受体验,直接操纵感受体验的转换,进而实现对人的认识的虚拟;虚拟现实不仅为人的认识的可能方式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还有助于从根本上阐明作为信息活动的人的认识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学本性认识的核心在“关系”,这种“关系”的初始内涵需要回到现代起始理论“表现说”下的“审美形式”思想中去考察。审美形式创造并非作家心灵的纯然表现,而体现为一种“反思性直觉”的创造方式,它内含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内涵。审美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主体性”、“关系性”、“话语性”构成了审美形式认识的三个层次,而“关系性”既是审美形式的主体性和话语性中介,也是审美形式认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中介是主客体相互转化的必要条件之一;信息中介是一复杂的系统,它依主客体相互转化的不同指向而有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构;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中介具有多道性、多级性,其中介区间又具有相对性。主体和客体的信息中介是在现实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建构起来的。文章对初始结构的划定、主客体通过信息中介相互选择、建构和转化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播学、教育学、教育传播学等学科知识,实证调查研究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对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通过设计4组相关量表,对大连地区5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触觉和空间感觉非语言符号外,当前我国教师非语言符号传播能力普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另外,除嗅觉和时间感觉渠道的教师非语言符号与认知性和行为性效果不相关之外,其他类型的教师非语言符号分别与各层面教育传播效果呈现出正向的、密切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非语言交际中的心理/身体距离(Immediacy)内涵及高低接触文化的基础上,剖析了身心距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心理距离的诸因素(如文化因素、个性因素、彼此熟悉程度、彼此相似性以及经验与经历),提出了调整心理距离的方法(如内化所学知识、树宏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建立平等观以及容忍与尊重文化差异等)并就如何运用身心距离的变化以增加跨文化交际的顺畅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从实然的角度讲,现行刑法中重婚罪的主要法益是配偶在夫妻关系中要求对方忠实于自己的权利,次要法益才是一夫一妻制。被害人承诺配偶重婚的,重婚行为不构成犯罪。前后都是事实婚姻,不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即成犯,追诉时效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现行刑法中遗弃罪的法益是需要扶助人的受扶助的权利,对象不限于家庭成员。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话语是将来自另一语境下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复杂的再编码后,使知识适合课堂传递而进行的言语活动。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解码、传递的过程,也是认知情感的传递过程。话语主体通过解构权威、知识语境化、知识多维动态、积极的情感参与等,使知识具有对话性、参与性和情感性,即对学习者而言具有了亲和力;而专业化的象征语码、唯一性和确定性等话语形态突出了知识的权威和等级,弱化了知识的亲和力。教师的知识话语沟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定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情感认可度和价值判断。互动会话分析显示,话语的序列体现教师不断借助话语的情感隐喻手段以维系、更新自己的亲和力话语方式,并使亲和力具有积蓄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罗马-教会法民事诉讼程序在诉讼程序法中被称为"欧陆诉讼程序之母",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缔造了现代民事诉讼程序的雏形,是诉讼程序理性化的开端.罗马-教会法民事诉讼程序以书面程序为原则、采行间接审理模式、严格的形式证据制度、诉讼程序断续迟延、发明了简易程序,形成正式-简易二元程序结构.它是英国衡平法诉讼程序及海事诉讼程序的渊源,还促进欧陆诉讼程序的统一和诉讼法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教学信息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依据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原理构建的基于网络的教学信息监控系统,具有广泛、及时、准确、高效等特点,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监控的实时化、网络化和全面化。  相似文献   

17.
为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哲学界很少研究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之关系的现状,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思辩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有以下主要区别:一是直接性与间接性;二是基础性与依存性;三是在知识单元上以感性形象和理性抽象为基础;四是在扩展知识的主要认识形式上的感知、抽象和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标志着一元表达、单向话语空间的结束。微博所具有的即时性、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与多元性等特征,让个体的表达与多元的思维成为可能。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应该积极应潮流而动,借微博之长,补大学语文教材之短,为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塑造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道德自律是保持网络空间有序性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空间交互性、即时性、跨地域性、虚拟性等特点,导致网络空间技术控制的缺陷性,法律控制的局限性,道德他律的弱化性.网络是通过人们自愿互联而建成的,自主、自觉、自愿是人们行为的重要特征,所以,网络空间控制的最终手段是道德自律.构建合理的融合思想、规范、技术、监督等元素的道德自律机制,是实现网络空间的道德自律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对调解员中立的大力倡导和实践中调解员中立的严重缺乏形成了强烈反差。调解员坚定的中立信念常常受到调解实践中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调解员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中立。不同调解员之间,以及当事人与调解员之间对于中立性的理解往往存在很大偏差,而当事人却是调解员是否中立的最终评判者这一事实,却导致调解员在中立问题上如履薄冰。对调解员而言,调解中立并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技巧。调解员仅仅在自己内心做到无偏无私并不能满足调解中立的要求,调解员不可能像法官一样静态地严守中立,调解员需要在动态介入中保持中立。中立仰赖调解员对调解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如果调解员在无意间出现某种错误倾向,将直接导致当事人对于调解员中立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