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关心主题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与教师的榜样作用,重视道德情感的作用与道德关系的建立,并倡导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德育意义对高校道德教育在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与德育氛围上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内尔·诺丁斯是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和关心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她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诺丁斯通过对传统道德哲学、女性主义和实用自然主义的追溯,奠基于存在主义"我—你"关系,勾勒出最基本的人际关心的关系,并借由对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互通互动关系的研究,梳理出关心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终极目标——关心学生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诺丁斯从长期的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身教、对话、实践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在对如何教育留守儿童的研究中存在缺陷和不足。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包括榜样、对话、实践、认可4个相互制约的过程。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应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学会倾听其心声,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当前,充分借鉴和运用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以“学会关怀他人”为核心,重视对师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构建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从价值理性出发重构关怀型的德育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在“双主体”关系上的平等交往;引导教师在日常德育工作和教学中回归生活世界,创建关怀型互动情境;加强高校教师关怀能力建设,以师为范,为学生树立关怀榜样;寻求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实现高校师生的真实交往。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孔子和捷克的夸美纽斯对于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均有过精辟的见解,最早提出了正直持重的道德教育目标和践以养德的道德教育方法。作为当代道德教育思想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孔子、夸美纽斯有关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值得进一步思考与阐发。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发展与实现,在以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西方现代道德教育理论作为认识来源的基础上,既要进一步拓展道德教育的目标,也要不断开拓道德教育实践的途径;既要积极开展道德教育的考查评价,也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既要注重发挥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也要注重与个体性功能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道德教育的概念入手 ,揭示出道德教育研究中逻辑地存在着的道德、教育、道德与教育互合等3种取向。 3种取向的研究分别形成了道德教育理论的 3种形态 ,即道德教育之道德论、道德教育之教育论、道德教育之道德与教育互合论。这 3种形态的理论统称为道德教育“要素论” ,与此对应的是道德教育“因素论” ,“因素论”以“要素论”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研究逻辑取径之分及其理论形态之别 ,对认识、反思、拓展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在批判地继承阿伦特公共性思想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诺丁斯提出了公共性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反对把公共关怀素养理解为个体完善的人格,也反对把公共关怀精神理解为一种宗教领域的善。归纳起来,诺丁斯公共性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课程设置、宗教教育观、德育功能、教育研究方法领域中。诺丁斯公共性教育理念具有主客统一的思想倾向和幸福分享的价值取向,前者能规范高校教育性质的定位行为,后者能指导公共知识的传承活动。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名著《理想国》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本文对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目的、教育内容、方法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释,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揭示出这一思想对当代大学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然而,在当代实用主义观点的影响下,这种资源的运用一度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这对于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培养是一种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列举了传统道德教育中有价值的内容和方法,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的德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作者从对德育内涵和其实效性研究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提高90后大学生德育水平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建设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即通过生命观教育、爱心及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正确认识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给以适当的奖励、适度的诱惑、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知的灌输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观,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人性预设是人们对人性所持的各种显在和隐性的态度和观念,它是德育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思想前提.要想对某种德育价值取向有深层把握和全景透视,人性预设是一种优先的观察点和视角.我国德育所具有的精英化价值取向,其主流的人性预设是"性善论".从内容维度来看,从性善论出发的理想主义的道德规范导致了诸多负面问题,逻辑地也成为精英化德育自身的问题,使其无助于培养有道德的人,削弱了德育应有的社会作用.从性质维度上看,其"道德人性论"的性质使人以道德完善作为人生意义的实现的途径,由此使道德理想主义的追求绝对化.导致德育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德育对人生意义的承担功能也给人文教育的定位带来困难,加剧了后者的萎缩和边缘化,不利于学校教育整体的优化协调.这昭示着,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具有内在的否定性,它所存在的问题是自身难以克服的.科学合理的德育价值选择必须对性善论的人性预设持审慎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后,西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诸多影响广泛的流派。研究这些道德教育理论以及在它们指导下西方所进行的道德教育的尝试和实践,对于我国当前高校德育的变革与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德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在继承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德育的理论,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提出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的德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些思想至今仍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为现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一书的特点,集中揭示了<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一书在系统挖掘中国德育思想资源、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理论系统和概念系统所具有的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理论、情感、语言、情境、典型等几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形式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