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弱势群体的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他们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重大问题。只有真正有效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否则,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这已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重课题。对此,我们要进一步解决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缺失问题,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城市下岗失业弱势群体,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和普遍现象。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首先依靠政府的力量,依靠政府对市场的适度干预和对市场缺陷的弥补来稳定社会、深化改革。为此构建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行政责任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城市下岗失业弱势群体,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和普遍现象。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首先依靠政府的力量,依靠政府对市场的适度干预和对市场缺陷的弥补来稳定社会、深化改革。为此构建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行政责任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保障乡村弱势群体公平享受数字服务权益是值得研究的重点议题。研究以数字服务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对象、主体、内容、方式、保障五个维度出发,构建数字服务保障乡村弱势群体权益的发展路径。当前数字服务遵循服务弱势群体、政社企协同参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保障服务质量、发展性制度建设的实践逻辑,反映了数字服务提升数字素养、赋能技术交互、设计应用场景、协同多元主体、完善政策配套的内在机理。然而数字服务保障乡村弱势群体权益也存在对象定位不明确、主体结构不合理、内容应用不丰富、方式创新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充分的现实困境。为此,未来应通过明确对象定位、达成主体结构、完善内容应用、促进方式创新、健全保障机制等手段保障乡村弱势群体的权益,从而真正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下降,权利难以维护;心态矛盾复杂,抱有不满情绪等问题,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笔者对解决新时期中国弱势群体问题,在就业、收入分配,法律、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社会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也引发了社会公平失衡的困境。“数字弱势群体”是个体数字参与不能、社会服务数字排斥及数字科技非均衡作用三者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我国目前的制度建设存在着立法缺失和内容失衡的不足,无法充分响应权利保障的诉求。实现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可通过确立倾斜赋权的保障理念、协调多方主体的法律责任、丰富权益保障的救济路径搭建权益保障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的凸显,弱势群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影响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既是社会公平、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智慧社会中的特殊主体,"数字弱势群体"因个人能力差异、社会结构变革及政策法律滞后而产生,并依据不同外延分为绝对(显性)"数字弱势群体"和相对(隐形)"数字弱势群体"两种类型."数字弱势群体"之"弱势"集中表现为其信息权益侵害,该信息权益包括信息平等、信息自由、信息安全和特殊保护四方面,且伴随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呈现出不同权益失衡样态."数字弱势群体"信息权益失衡除智能技术本身原因外,还和新科技带来的"技术索权"和"技术赋权"冲突、智慧社会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变革直接相关.解决此难题,必须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化回应,而不应仅局限于完善信息设施、提升信息服务和加强信息监管.具体到法律保障机制建构上,理念方面,我们要结合智慧社会技术治理的特点与要求,完善法律治理实践;操作方面,我们要基于设权保护模式,从一般性规范和专门性规范入手完善权益保障的权利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共治理,意味着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在当前的治理过程中,我国弱势群体话语权制度保障不健全、话语权社会载体不力、话语的正当渠道不畅,进而制约了公共治理的实现。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需从四个方面入手: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治理机制,协调利益矛盾;完善多中心治理,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弱势群体主体意识教育,提高其政治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切实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方面起步早,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制度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在扶持弱势群体中的作用,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
构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府行政责任体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政府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不仅有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的基本责任和本质义务,而且是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责任主体.抓紧抓好构建政府的行政责任体系,是进一步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体育运动快速发展,奥运体育权日益引人注目。妇女、儿童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奥运体育权之保护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社会应当以《奥林匹克宪章》和相关国际人权法为基础,大力加强弱势群体的奥运体育权之保护。  相似文献   

14.
司法的有限性与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成本的居高不下、司法腐败现象、程序至上等问题是司法救济局限性的表现,弱势群体因此很难按照他们的预期设想获得合理公正的司法救济。弱势群体权利救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修改现行的举证制度,设立进行司法检查巡回法院,建构和完善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制度等是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实现权利救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应然层面上,司法应当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但从实然角度看,对弱势群体保护存在但不限于以下四个问题:无法界定弱势群体的概念和范围;降低诉讼费反增诉讼成本;政府主导的法律援助效率低下;实质权衡损害司法客观性、确定性和合法性.为了解决以上四个问题,应着力减少整体的诉讼成本,引入风险代理补充法律援助,重新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占人口70%的农民却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代表自身利益,替自己说话的利益集团,因而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在与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中处于明显的弱势。文章从利益集团理论视角出发论证我国农民利益集团缺失的原因及改变农民弱势现状的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集中凸显,执行力不足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往往出台的政策措施都切中问题的要害,理论上讲完全可以解决,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可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各级政府执行力不够。政策是理解政府执行力乃至整个政府活动的核心,从政策学的角度来探讨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含义,并分析其特性以及表现形式,以期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且有不断加剧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笔者在深入分析德沃金平等理论的核心和本质基础上,着力阐述了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特点和根源,并认为中国在弱势群体保护问题上存在着制度设计、资源分配和思想观念等诸多不足,必须充分借鉴德尔金平等理论等理论和实践成果,寻找解决弱势群体保护困境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是当下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对于弱势群体的内涵见仁见智,尚无共识性结论。科学界定弱势群体的内涵,对于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工作而言是跬步之始。弱势群体以相对性、虚拟性、动态性、时代性以及地域性为主要特征,以"权利弱势"、"能力弱势"以及"其他弱势"为核心属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行司法制度特别是行政诉讼制度在保护弱势群体上,存在的缺乏强制保护机制和操作有效性的问题。指出了要解决弱势群体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得不到实质保护的问题,就必须在行政诉讼制度中植入强制代理制度,对弱势群体施以必要的援助和保护;要解决法律援助援而不助的问题,就必须配合强制辩护制度,使之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