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针对过去闻一多《死水》研究中各执一端只看到其“金银盾”一面的偏颇,认为该诗是唯美、颓废和爱国的统一。作家纵向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精髓的同时又横向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方式,用象征手法通过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深邃而隐幽的主题。因为该诗是作家在其深厚艺术功力的基础上建立在现实的人生底基石上的生命表现,这才使之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因此,我们这才明白那些虽然也具“三美”但却缺乏艺术功力的诗作为何终被文学史遗忘。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是他在中国新诗创作上的创新之一。本文试从闻一多诗歌传统物象的纯色之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对比之美和理想生活中的色彩斑斓之美三方面探讨闻一多先生一生追求的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生命色彩的美。色彩虽有不同,但闻一多先生“美的精神”永恒。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歌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就中国新诗发展的整体态势而言,闻一多这种偏向于“东方色彩”的诗美实践和诗学建构既有纠偏的一面,也呈现出自身的偏颇。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诗坛新诗格律化的旗手。他以唯美的倾向和浓丽的风格创作格律化新诗 ,诗中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主精神 ,充满着乐观情绪和青春活力。他的诗熔中西文化于一炉 ,情感丰富 ,语言凝炼 ,格律严谨 ,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战斗性和时代性 ,富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留学美国,直接置身于美国意象派营造的新诗运动的文化氛围之中,引燃了诗歌创作的激情;他深受意象主义诗学理论和弗莱契、罗厄尔等意象派诗人的直接影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意象诗;他注重以意象主义诗歌为摹本,努力创造出浓丽、繁密、含蓄、典型的诗歌意象,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闻一多对新诗神秘美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在现代诗学史上最早肯定了“神秘元素”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他从理论上揭示了“隐”即“兴”、“象”与西方诗歌“意象”、“象征”的内在联系,努力寻找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在创作实践中,他运用创造梦境与幻象、意象与象征、死亡意象与氛围等,给诗带来了神秘美的特征。《奇迹》一诗在神秘的意象中表现了热烈的、爱的精神世界。“神秘美”的探求与“三美”的主张一样成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探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的抒情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的瑰宝,不仅是因为它思想内容的深广、意识的纯正、情感的纯粹,也是因为其体式多样、语言精致、技巧丰富。闻一多在新诗艺术之美的构成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创作上的实践与理论上的主张虽有所出入,但相得益彰,只是从理论上论述闻一多的诗歌艺术观念与追求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诗歌创作受唯美主义的影响,有着浓丽繁缛的一面,这与晚唐诗风,尤其是温、李一派的影响不无关联。本文通过分析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以期透视闻一多新诗创作与中国传统诗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显示闻一多绵邈情深的诗风取之于李而别于李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是一个标志着新诗由初创期转入成熟期的重要诗人。他以爱国情思为凝聚点,以追求诗美为驱动力,在新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如深化爱国主义主题,建立新诗的民族风格,变革新诗的艺术形式,开拓新诗的表现手法,创立中国的新诗美学等等,归结到一点,就是:革新诗歌的价值观。闻一多充分肯定新诗的审美价值,努力将新诗“纳入艺术之轨”,对于拔正新诗的“迷途”,探索新诗的“前途”,使之得以健康发展,无疑发生了至今仍然令人瞩目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早在五四时代他就开始写新诗并关注着诗坛的动向。一九二二年,他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曾写了一组新诗评论,对五四初期写实派自由诗那种浅露直抒的倾向深表不满。他提出“作诗永远是一个创造庄严地动作”,强调“幻想”和“感情”是诗的“两个重要的质素”。他还认为诗是一种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身为现代诗人和学者,在诗歌创作中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表现出"诗中有学",从诗歌转向学术研究后,仍然保有了作为诗人的性情、思维和品格,使得学术研究带有鲜明的诗性特征而"学中有诗",这不仅表现在闻一多主要以古代诗歌为研究对象之中,而且在他的整个学术研究过程和研究世界里都体现出一种诗性思维,以不同于科学性的逻辑思维而表现出他思维品格中的本真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学术研究中的直觉性和诗意化的想象,诗性思维保证了他在学术中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是中国新诗史上“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杰出的学者和民主战士。纵观其诗歌创作的历程我们发现,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发生着嬗变。作为学者,他坚守着“唯美主义”的创作立场,但最终,他成了一名不屈的战士,其创作立场转向了“爱国主义”。我们从他的转变中感受到了一个诗人所经历的心灵的超越,感受到了他带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震撼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诗史上表述最完整、最有系统性的有关新诗形式建设的规划与方略。不过,对于以现代汉语为基本的语言体系,以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为特定文化语境的新诗创作来说,“三美”主张实现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早年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又是他人格的特定表现,所以他后来虽然抛弃了基督教的信仰,却又先后信奉"艺术"、"创造"和"人民",始终保持了信仰者的心理形式.闻一多需要有一种远超出个人存在价值的精神尺度,使他能在遭遇挫折时通过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来规避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当他认准了新的方向后又能坚毅地前行,在危急关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信仰者的心理构成了闻一多性格极为重要的部分,影响了他在关键时候的人生选择,决定了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政治态度,从而使他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6.
强调新诗的文体特征 ,要求在中西两大诗学传统的汇通中 ,把新诗自身的建设放在民族传统的旧基础上 ,这是 2 0世纪 2 0年代闻一多诗歌理论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的展开 ,以中西诗学为双重的背景 ;通过对异质因素、内在矛盾的转化调整来构建更高的统一体 ,抵达新的圆满浑融之境 ,则是闻一多追求的艺术和人生的理想 ,也是他营构其新诗理论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与废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作家兼诗评家。闻一多直接参与了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和评论,持续到1940年代;1930年代的废名身为北大教师,选择了十余位现代诗人作为讲课内容,鉴赏新诗,提出新诗批评标准。在中国现代诗歌批评史上,二人都有其独特贡献。对比二人评诗观念、标准、风范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等,可探究他们诗歌批评的价值,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批评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曾接受过象征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其诗论中有关象征的论述和诗歌创作中的象征笔法,呈示出闻一多诗歌的象征艺术倾向。深入研究这一艺术倾向,对于把握闻一多诗歌艺术的丰富性及其对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红豆》 组诗是闻一多著名的诗作, 它并非人们所阐述的那样是简单的对忠贞爱情的叙写, 而 是完整丰富地记录了因旧式婚姻而产生的各种酸甜苦辣、 悲欣怨怒, 讲述的是 “过渡时期的中国爱情故 事”, 在中国爱情诗歌史上, 实现了类型的拓展, 创造出了具有特殊认识价值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