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同八十年代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引起西部民族地区的震荡一样,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确立,无疑再一次震荡了西部民族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说,是利用其临海向洋的地缘优势与基础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实施投资倾斜,加大发展力度,把这一地区建成带动中西部发  相似文献   

2.
何雄浪  张慧颖  毕佳丽 《民族学刊》2013,4(6):1-8,89-90
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科学判断。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民族地区没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比较特别的地缘优势,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促进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建立西部民族地区与其他经济区域之间的协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西部民族地区建立统一的市场经体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在构建性和涌现性的共同作用下,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一定的发展路径,并体现出明显的演化轨迹。文章以路径演化为视角,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期资源优势困境、政策偏失性路径锁定、比较优势产业刚性陷阱等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战略选择,旨在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理论支持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5.
“三个地带”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如何加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能否早日实现的重  相似文献   

6.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 ,西部大开发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新契机 ,民族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要转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资源输出向依靠产品输出转变 ,从“等靠要”向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从依靠国有工业支撑向依靠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依靠“引凤筑巢”向依靠“筑巢引凤”转变。作者认为 ,只有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较好地整合优势资源 ,开发利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多种经济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逐步缩短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民族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是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梳理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创新发展对策提出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李进参西部民族地区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人民生活的贫困同时并存。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市场。市场规模大小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快慢的本质规定。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或产业,其经济发展越快,反之亦然。一、西部民族地区实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进安回族乡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归纳了西北与西南民族走廊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有关部门负责人,呼吁较强烈的有两个热点:一是农业发展问题(包括农、林、牧在内的大农业),二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在当前的治理整顿中,这两个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国的农业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客观的内在联系。农业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同是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滞后部分。民族地区有着  相似文献   

1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测评西部民族地区"五区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最后基于测评结果提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报告主要内容为:黑龙江省边境民族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基本情况、边境民族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和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边境民族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何雄浪  张慧颖 《民族学刊》2014,5(3):20-26,116-117
产业集聚是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现象。产业的集聚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反映出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指标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西部民族地区产业集聚的发展变化作出评估和比较。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时期,为了寻求更为有利的生产经营地点,抢占市场制高点,西部民族地区要利用自身在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吸引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以创造后发优势,并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逐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增强自身的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黑龙江省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合理确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帮助这些地区尽快赶上或超过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本人最近随黑龙江大学学生社会调查组对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一周的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革命在全球走向新的高潮,物质型经济正大规模地向信息型经济转变,信息化程度成为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新标志。民族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信息时代的历史机遇,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的时机、条件和目标决定了民族地区应走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西部大开发则需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1.西部开发的时机与东部不同。改革开放之初,国际国内环境与今天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构建了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政策短期效应较好,而城镇化政策长期效应更为显著。最后,就如何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使农民收入增长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郭华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整个国家繁荣富强宏观布局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一直为党和国家所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故也称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虽然改革开放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同经济基础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依然差距显著。尽管西部大开发已经提出多年,但至今未出现像当年深圳、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时期那样的大量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流入的现象。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不但未缩小,反而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西部大开发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这就要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推进的方向和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唐海燕 《民族学刊》2011,2(5):38-41,93
西部民族地区与WTO面临着相同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因此,WTO环境规则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总结WTO环境规则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地区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