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60年代前期为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为发展完善时期;80年代后期至今为深入时期。对实践美学的主要概念和命题,如主体性、积淀、自然的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新感性、人的自然化等进行梳理及对实践美学的形成、发展和深化过程的知识社会学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学术理论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研究多了一个视角———一个现代美学学术史的视角。李泽厚对美学的研究从来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形而上的纯粹思辨,他的所有的问题都植根于现实生活并力图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甚至整个人类、为每个个体幸福生活寻找出一个方向。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不仅从美学上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命题和学说,而对中国的现代性启蒙产生了重要作用并且必将对新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秀琴 《人文杂志》2012,(1):102-107
西方接受美学使文学研究中心从作者、文本转移到读者,发现了读者的阅读活动对于实现文本意义的重要性,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理论突破。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研究的视角,重新观照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启蒙叙事,我们将可以发现其所内在的种种岐异和矛盾,这些歧异和矛盾构成新文学启蒙叙事的历史性的悖论,这也是启蒙叙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艺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文艺美学的产生1、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门新学科文艺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大家知道,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在近代逐渐形成了三个部分:一是对美作哲学的研究,研究美的本质、形态等问题;二是对艺术作社会学的研究,研究艺术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三是对审美的研究,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审美问题.这三大部分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概括起来讲,是一般美学.作为分支来说,它们又能够分别成为各自特殊的美学学科.偏重了对美作客观的研究,就发展成美的哲学;偏重于审美的研究,就发展成为审美心理学;偏重于对艺术的研究,就发展成艺术社会学.文艺美学,是艺术社会学更加独立化、更加美学化的发展,属于美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很显然,这一发展是量的变化过程,但它的变化也必然会带来这门学科的质变,带来这门学科新的对象与范围.  相似文献   

4.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讨论为特征的美学争鸣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反思与发展并存期。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必须改变跟在西方现代美学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才能建构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美学"这一命名的失误在现今已经发展拥有数千门形形色色学科的浩瀚科学海洋中,象美学这样已有二百余年历史而还在不断地争议它的研究对象的,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吧!这不能不说与美学最初的命名相关(当然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问题).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远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早得多.当1750年德国启蒙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的著作《AEsthetica》(埃斯特惕克)  相似文献   

6.
启蒙应具备三个维度,即理性、感性和神性.中国的启蒙主义也应该具备这三个维度.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主要参与了启蒙的感性维度和神性维度的建构.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最早的形式是以译介方式出现的.对尼采、叔本华等人著作的译介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论的哲学美学基础.一方面,中国现代的启蒙思想家王国维、鲁迅等将当时西方最时髦最具先锋性的哲学美学和中国的启蒙建构结合到一起.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是在两种现代性即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当中建构了启蒙的感性维度.另一方面,中国现代主义文论还承载了建构启蒙的神性维度的重任.这主要体现为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学所具有的神学来源.例如,作为基督徒的中国现代主义诗论家梁宗岱的"纯诗"诗学观,发掘了象征主义诗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学新解》(原名《艺术哲学》,滕守尧译)一书的作者,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系主任H·G·布洛克教授应邀到武汉大学哲学系讲学.我因此较仔细地阅读了他的这本重要的美学著作,并和他进行了愉快友好的交谈.就我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有限的了解来看,我认为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有特出见解的著作.而且和作者交谈的结果,使我想起中国的一句话:"文如其人".布洛克教授的著作正如他给我的印象一样,是平易、质朴、坦率和具有客观求实地讨论问题的精神.我以为这是很难得的.《美学新解》一书很重视语言概念的分析,认  相似文献   

8.
西方近代启蒙美学家的"美善统一分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审美研究与人性研究、美学与伦理学进一步结合.在启蒙美学家的思想中,对美与善、审美感与道德感、艺术与道德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被提升到新的重要地位,各种新观点、新学说层出不穷,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形成完整、系统的"美善统一分殊"理论,并成为推动美学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传统,对后世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1978年到2008年,是我国美学研究大发展的一段历史时期.期间,我国的美学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30年美学研究,从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扩展到审美文化、生态美学等更加广阔、更加深入的生活实际的研究领域;从注目于政治关怀与意识形态,逐渐集中到美学研究本身;从接受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到自身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郑明珍 《学术界》2001,(3):209-213
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经历了从有神论到启蒙无神论 ,向科学无神论思想转变再到科学无神论思想形成过程。认真研究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过程 ,掌握马克思科学宗教观以及科学无神论思想 ,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分清是非 ,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宗教观  卡尔·马克思生于 1818年德国莱茵省的特里尔。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受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是一位思想开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士 ,后来放弃犹太教而改路德新教 ,并给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是个内忧不断外患频仍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其间各类思潮回环往复、错综复杂.但仍象许多民族在冲破中世纪黑暗的历史进程中都产生过启蒙主义文学一样,从戊戌到五四时期中国也经历了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发生发展以至于成熟的历史.但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也由于此时的中国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水平,它既不具备西方启蒙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也无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积累,却面临更其艰难的反帝反封建双重任务.这一切都使中国启蒙主义文学呈现出自己的民族独特性和纷繁复杂的面貌.在这繁杂之中实蕴含着它发生发展的演进线  相似文献   

12.
卢梭既是启蒙现代性思想的开创者,又是肇始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始祖,其美学思想具有双重现代性内容,是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共同的起点.他一方面站在启蒙的文化立场,用人颠覆了上帝,用科学颠覆了神学,表现出启蒙现代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站在后启蒙的文化立场,用感觉颠覆了理性,用审美颠覆了技术,开审美现代性先声.这对现代性矛盾构成卢梭美学思想的独特张力,并不断引发后人的阐释、争议、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云慧霞 《阴山学刊》2002,15(3):22-27
阿多尔诺的否定性的美学是建立在他的否定的辩证法和启蒙的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一方面,传统美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迫切需要向现代美学转换;另一方面,借助科技传媒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化工业也促使真正的现代艺术发生了蜕变,同时还将社会中所有的个体都整合到一体化的模式中,而唯有真正的艺术可以发挥批判救赎的功能.对传统美学的诘难和对现代文化工业的批评,以及对现代艺术审美救赎功能的推崇,充分显示出阿多尔诺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性美学真正走上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发展道路,是从建国之后。具体来说,建国之后的美学研究可细分为两个时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美学真正走上理论抽象的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则是逐渐走向具体的再现或综合性具体化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境遇,使不同于既往的大量新的艺术、审美与人生问题涌现出来,而先前形成的美学观念和研究范式又不能对之作出切实有效的解释,致使旧有的理论在新的现实面前日渐显示出其空疏不实的缺陷和无能为力的尴尬,因而转向现实本身,从形上思辨转向现实关怀,从对现实的时代思考中检验和发展旧有的理论,并在超越和改造旧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学说,便成为近三十年中国美学研究的一种必然选择。概括起来看,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转向对文艺问题特别是大众流行艺术的理论观照,二是开始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的理论研讨,三是转向对审美与人生关系问题的人文思考与批评。从形上思辨到现实关怀的转向大大拓展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恢复了美学学科的人文特性,也使新时期美学研究体现出了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开放性特征,从而为新时期美学研究带来种种新的气象和景观;与此同时,审美现实的发展和美学研究本身也已经将一些新滋生的问题和矛盾推到美学研究者面前,需要认真加以回应和思考,并历史地给予解释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胡家祥 《社会科学》2001,1(3):63-65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分期问题 ,我国当代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影响最广泛的也许要算李泽厚、刘纲纪先生的观点。他们将中国美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是先秦两汉时期 ,它被看作是奴隶社会的美学 ;第二是魏晋至唐中叶 ,这是我国前期封建社会的美学 ;第三是晚唐至明中叶 ,为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美学 ;第四是明中叶到戊戌变法运动前 ,这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美学 ;第五是戊戌变法到所谓“文化大革命”前后 ,为近现代形态的美学。①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中国美学发展演变的概貌 ;不过未能见出其内在逻辑依据的整体统一性。首先 ,将两汉与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启蒙意识,在不同时期,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五四"乡土文学以揭示病苦为核心,表现出批判蒙昧的启蒙意识;30年代乡土文学以皈依乡土为指向,表现出返归自然的启蒙意识;40年代乡土文学以审视人性为核心,表现出改良人生的启蒙意识.纵观三个时期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三个时期乡土文学启蒙精神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制约中国小说美学发展的三大因素小说的审美重心是人物.制约中国小说美学的三大因素是:历史学、诗美学、勾栏瓦肆的市民层听众心理学,它们也对人物审美发挥着制约作用.历史对小说审美的最主要影响是写实性和人物众多性.中国长篇小说人物阵容庞大,有一个群体结构.这似与中国小说再现社会的历史世相庶几相关,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种社会力量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代化进程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本世纪内走过了一条由古典型向近代型不断演变的道路,其近代化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00年到1928年,这是学科近代化的起步时期;第二时期为1928年到1949年,这是学科近代化的发展时期;第三时期为1949年到1978年,这是学科统一时期,也是近代化的曲折时期;第四时期为1978年到本世纪末,这是学科拨乱反正和多元化发展时期,也是近代化的再发展时期。作者分别对各个时期的学术观念、学术方法、学科成果、学科人才的状况及特征进行了评析,并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姜丽清 《兰州学刊》2013,(1):211-213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启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对中国的启蒙追本溯源就变得十分重要.文章试图梳理欧洲启蒙主义在中国五四运动中发生的价值流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由人的解放的目标转变为立国的手段;二、在反封建的同时,由反教会转变到反对传统文化,改造国民性;三、由内在精神建构转变为实用主义;四、由重理论建树到重现实揭露;五、由运动发展转变为静止狭隘.在上述流变中,有限于中国国情的不得不然,也有对西方理论理解的肤浅与隔阂.只有对这一问题作了准确判断,才能对启蒙做出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由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向现代哲学、美学的转型,使得德国文学思想迅速在迟到的德国民族这里走向现代,具有了审美现代性。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的特点在于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民族意识性、象征符号性、非理性化。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几个主要文学流派: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分别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共同揭开了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序幕,鲜明地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