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既具有积极意义,又含有消极因素,具有二重性特征.这种二重性特征,对农村的法治建设既有制约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溪 《南方论刊》2008,(3):43-43,80
“法治”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治”,不同于西方传统法文化的“法治”,今天我们所说的“法治”的涵义已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冯晖 《学术探索》2010,(1):12-16
中国是一个文化根基异常深厚,文化自我认同很强烈的国家。以宗法伦理为内核,以小农经济为依托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等级伦理、宗法意识、国家本位、礼治主义等观念影响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消解着我们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各种努力,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进行法治政府建设,必然会出现“逾淮成枳”的现象,因此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注重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的今天,我们的法治研究应该从立法重心转向在充分尊重中国法制文化传统背景下,研究通过怎样的立法技术把法制宣传及执法活动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反馈到立法环节,及时对现行法进行解释、填补漏洞、利益平衡来实现法制与现实生活的高度统一、协调,实现法冶的良性发展和循环.通过法治研究路径的转变,实现“书本上的法”向“行动中的法”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法治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本源的法律文化是构建现代法治不能割舍、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尊重中国传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的层面,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中找寻传统法律文化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内容.  相似文献   

6.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法治精神的最有力行动。理性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法制文化是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环节。优秀的传统法治因素是树立现代法治信仰的根基,而落后的法治观念则会阻碍法治信仰的形成。因此,树立法治信仰应理性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与弘扬优秀传统法治因素、加强传统法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处理好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法治思想与借鉴国外先进法治体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法治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闫弘宇 《兰州学刊》2013,(8):170-173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表现出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并存的二元格局。中国社会的发展应在整合传统法律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法治文化的社会化。法治文化的社会化应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8.
何慧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246-253
我国现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模式是结合中国国情所做的历史必然选择。国家的治理方略既要顺应当下的社会背景和生态文明,还须汲取德治文化传统中的宝贵经验和人文精华。如何继承我国古代优良德治文化传统,需要在认知上廓清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法共治的内在关系,形成面向历史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将优良德治传统融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政实践,为现代德治和法治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古知今,洋为中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仍然普遍存在于现代法治进程中,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中国法律文化的性质,并与西方法律文化作以比较研究,追寻并汲取古人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从而为中国21世纪的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神的思考是人类思想的源头,是理性思维的萌芽,它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神文化的总特点是"半神文化",具体表现为神祖共祭、人神合一、天人合一和高度泛化等。这些特点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在法制层面,形成了"礼法"传统,法律成为道德的附属,法治缺少动力,而人治垄断;同时,也造成了法律本身构造的残缺,处于一种病态之中。通过对法治传统的思想根源进行探察,能够使我们在认识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特点和进路方面获得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怡翔 《学术界》2001,(6):48-60
本文对"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为什么先学到消极东西"这一"资中筠难题"进行解答,认为是狭隘意识;暴富速强意识;消极保守的文化资源;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导致的.文章提出了克服"难题"的办法第一,努力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利于我国发展的一切优秀东西;第二,扎扎实实搞建设;第三,如资中筠先生所言,先改良土壤,清理和改造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第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与人治文化相对立,法治文化是指以法治为根本内核与追求目标的文化形态及其类型,是法治的"精神构成"或"精神属性"。在中西法治文化源流的比较意义上,传统文化浓厚的伦理色彩、终极关怀情结匮缺以及权力崇拜意识等历史因素,阻滞了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养成。同时,法治文化养成的现实因素体现在法治的利益性问题以及法治社会诸要素的关系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贺然 《兰州学刊》2007,(3):102-104
法律制度的有效建构和运作依赖于相应的法律文化的存在,法治的成长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法律文化土壤.因此,探索中国古代法的文化精神,促成中国法文化的现代化,是法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中国古代法以儒家之价值为价值,渗透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实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在"人"与法的关系上重"人"轻法.中国的这种法律文化传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建成西方式的法治,中国的法治必须充分利用本土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12,(8):247-248
杨昌宇撰文《对抗、继承与生成:对中国法治文化根基的现代性反省》指出,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在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也展现出诸多问题。在文化根基上,中西方法治一直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西方法治经历过多重危机,但理性化和契约化文化精神依旧是现代法治的核心文化价值,依旧是西方法治的重要文化根基。而当下中国法治文化根基正  相似文献   

15.
法治有其文化基础,只有当法治本身成为文化,法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时至今日之中国,法治尚未成为文化.为此,需要剖析其原因,并从科学理解文化之本义、采取正确的文化政策、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协调中西方法治文化等方面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具有有利于政府科学管理的精华部分,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制约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时代趋势下,在行政文化建设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由于受传统文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法治文化仍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法治文化的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构法治文化的社会基础,营造法治文化发展的环境,促进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如何形成的--神学与法律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考察西方历史上神学对法学影响的基础上,指出研究西方社会法治形成的深层次神学渊源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在推进法治的时候,不能仅仅注重研究制度,更要注重研究其制度生成的文化底蕴,从而使我们在进行制度建设时注意结合本民族已有的文化传统,最终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许旭 《学术论坛》2016,(4):134-137
中华传统法文化精髓是中华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沉淀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近现代以来,中华传统法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法治文明理念的强烈冲击,在制度层面上已逐渐消融瓦解,但制度背后的精神文化理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一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习惯之上,与民众普遍的法文化相适应。因此,我们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法文化的优秀资源。文章在剖析当前法治建设对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重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中“和合思想”“仁文化”和“礼文化”“义利诚信”等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体现,并探讨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价值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法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其力量是巨大的.其作用原理体现为法的作用、法治的作用及法治文化的作用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着"书本中的法"、"运行中的法"与"生活中的法"等法治文化运行的"三步曲"."三步曲"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外到内.法治文化对于人们思维方式的作用特性主要表现为隐蔽而非公开性、彻底而非肤浅性、持续而非短暂性、曲折而非顺利性、感染而非无情性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