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朋友新开了一家“实惠快餐店”,生意很是清淡。他对我说:“我的店卫生整洁,品种繁多,货真价实,经济实惠,服务周到,可为啥却门前冷落呢?”为探究竟,我来到了他的饭店。在一街两旁的六家饭店中,我几经查询才找到了这位朋友的“实惠快餐店”。见此情景,我告诉他:“你的失误在于店面无特色,经营没个性。”一位经济学家曾讲过: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开一家饮食店。而中国人则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中国人则开的往往…  相似文献   

2.
看人     
蔡澜 《金色年华》2009,(11):35-35
人活到老了,就学会看人了。看人是一种本事,是累积下来的经验,错不了的。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我却说:人绝对可以貌相,我是一个绝对以貌取人的人。相貌也不单是外表,是配合了眼神和谈吐,以及许多小动作而成。这样一来,看人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
一张照片     
雷萌 《华夏少年》2007,(4):80-81
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第一张照片时,就会想起我去世的爷爷。 爷爷是在六年前去世的,他外表仁慈,有一个热心肠,老爱帮助有困难的人。那天,小区里的王奶奶一大早就出门买菜去了。由于她家里人比较多,所以每次买菜都要买很多很多。我爷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男人一生中有一个最最幸福的节日的话,那么,非婚礼那一天莫属。我甚至认为,爱情是男人的一种宗教,所有的期待与美好,都在那一个日子,礼花般绽放。 婚礼,其实,也是对男人能力的“年审”。这一天,他要胸前佩戴一朵红花,对所有的人,点头、微笑,见人就发烟、散喜糖——这哪  相似文献   

5.
阮直 《女性天地》2006,(7):42-42
几天前,从杭州来了一个朋友。席间,我们聊到收入,他恰好比我多10倍。此君的年龄比我小10岁,论本事才能,我左证右论,他只比我多两倍,看来,“天堂”就是“天堂”,草房就是草房。如果在杭州工作的人,收入与我这神经末梢地带的人无差别,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成果了。多我10倍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说话不多又拘于言辞,一睑含蓄的微笑勾勒出他的儒雅,一种矜持的气质略显出优雅的距离感。这是我初识罗扬的印象。久交成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日子一长我才发现在他文好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蓬勃赤热的诗心.他待人接物不加粉饰,不运匠心,但见其情;论古道今、文采横溢、智国行方。罗扬是个颇具名气的书法家,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也很有一点怪脾气,有时静,有时善侃。安静时与你对望一言不发,睿智深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他说他喜欢一个人独处,以期“宁静致远”,任思绪伴着通想退游。古语有:“居不幽者思不广。”罗…  相似文献   

7.
享受"寂寞     
今晚我的心情不错。虽然先生说不回来吃饭,而且要很晚才能回家,但向来对此大发脾气的我,今晚却庆幸先生不在身边。我突然想有一个人生活的空间,当然那是暂时的。下班时,先生来电话说:“今晚有事,晚上自己先回家吧。”末了怕我生气,又加了一句“天黑打车回去”。不知是他说的关切之语打动了我,还是他的此举正中我意,我竟然非常高兴地放他而去,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了。在回家的班车上,我计划着如何过这一晚上,尽管我不会做饭,但一个人的晚餐还是要过得去的。于是,来到市场上买点熟食回到家中。一个人屋里屋外地忙活着,饭菜飘溢着…  相似文献   

8.
红卫 《老年世界》2010,(9):19-20
在我参加学习的一个英语班里,一位小同学问我:“阿姨您多大了?”我说:“你可以先告诉我你多大吗?”他说:“13岁。”我说:“你的年龄乘以4就是我的年龄。”他“啊?”了一声。从这以后,他对我的称呼由“阿姨”变成了“奶奶”。当时我的年龄是52岁。  相似文献   

9.
洛施 《伴侣(A版)》2015,(8):38-39
1 阿布是我所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个可以贩卖回忆,靠回忆过日子的人.初遇他是在欧洲的一个小镇上.他是我在那个寒冷小镇上遇到的唯一一张亚洲面孔.那时的他正蹲在一块大冰块前,确切说是半跪着.手中拿着刻刀和小榔头,神情专注地在敲打着. “Are you Chinese?”我有些迟疑地靠近他问. 他抬起头狐疑地打量了我一番:“你怎么不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 “真的是中国人!”我喜出望外,惊讶不已.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能遇到中国人,对我来说比收到任何贵重礼物还要开心. “你叫什么名字?你来这多久了?” “你是干嘛的?学生吗?还是工作的?” “你是中国哪里的?我是南方人.我是来这儿的交换生.” 他的出现让我激动得有些失态.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他却一个字都没有回答.我意识到自己太过聒噪,识相地禁了声.我裹紧自己的绿色风衣,蹲在他旁边,看着他专注地雕刻.  相似文献   

10.
《女性天地》2008,(7):44-44
前夫外表英俊帅气,我跟他恋爱半年多就结了婚。婚后不久,他的恶习很快就藏不住了。他很懒惰,在一个单位上班不到十天又换另一个单位,不断跳槽直到失业:他嗜赌如命,凡赌有份,变着法子骗我要钱去赌,  相似文献   

11.
听说德龙公司老总唐万新每天只上4小时班,不知道他是如何工作的,但能把公司管理得如此好,成为中国非常出色的公司,自有他的“灵丹妙药”。我记得一位总裁谈到自己的成功心得时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他做了多少,而在于他调动员工心甘情愿做了多少。看似简单,但最大限度地发挥别人的潜能往往比自己干多少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老爹不下岗     
小溪潺潺,浅吟低唱。云溪河岸边的小道上,一位老人背着沉重的绿色邮袋,走东家串西家地招呼着:“喂,李老倌,你的《老年人》杂志来啦!”这送报刊的老人就是我老爹,他为邮政所打工已有10多个年头了。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老爹躺在床上,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唉,人老了,过了年实在不能再干了。”这次,我相信老爹的话是肺腑之言。老爹已是六十有八的人了,还一天到晚东奔西跑,投信送报,忙得不亦乐乎。看他那劳累不堪的样子,确实是再干不得了。老爹也曾经动过心,要自炒鱿鱼,可邮政所的头头不答应,找出种种理由再三挽留。春节前,小…  相似文献   

13.
扣押护照到第七天,果然退了票。前面我说过,我犯错误,就在于“太重情面”、“太果断”。其实,这个结果先前是有预兆的。譬如,何小子既然已经开出支票,为何又要换回他自己的,用他父亲的票子抵数?后来我才明白,因为他父亲的名誉不好,反正是臭了,多扯一些烂污也无所谓,他自己  相似文献   

14.
在位和退位     
怪不得那么多人想做官。担任院长之后,我每天收到的邮件都来不及拆了。也怕拆,怕里边喷出来的热气把手指烫着了。前几天看到一个邮件很厚,拆开一看,居然是当年那个姓孙的“石一歌”寄来的。他称我“老友”,但我想不起与他说过十句以上的话。他寄来一本书,表明他又转而研究革命诗人贺敬之了。  相似文献   

15.
《女性天地》2013,(11):51-51
薇薇:我跟男朋友交往半年多了,现在出现了问题。在和我交往之前他有一个女朋友,有时我会好奇他们之间的事情,比如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分手之类的。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提起,来回也就是那句“那个女孩儿挺好的,分手也不是因为谁做错了什么,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合适”。他特别维护前女友,这让我很不舒服,我觉得他不是对我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16.
有人这样概括崔永元的形象:潜 藏在冷峻外表下犀利的批判,时常有“不经意”而来的经典妙语,缜密的思维和不动声色的引导,从容自信潇洒的风度,这就是新一代TALKSHOW主持人最佳的诠释。除了这些,崔永元还有他另外珍贵的一面,就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做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工作间里有着这样一副对联:“说天说地莫若说真;话东话西不如话实。”真实和坦诚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贯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17.
说她的婚姻出了点麻烦,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我劝她说:“离婚手续可不可以缓办,先共同清理一下自己的家?”她不解地问:“人都没有了,还清理这些身外之物干什么?”我说:“也许会有用。” 大概过了十多天,她夫妇二人请我到她家做客。一进门我就发现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满面春风地现出女性特有的妩媚,她的爱人也彬彬有礼地请我落座。 “是什么触动了你们的情感呢?”我问。她说:“说来怕你不信,是一副羽毛球拍。” 刚结婚时,他身体一直不好,是她买了这副球拍,每天早晨拉着他打一会儿。有一次,球打到房顶上,他爬上去拿,结果还…  相似文献   

18.
谁是美男子     
谁是美男子□罗西您可以从外表来评论一只狗、一朵花、一只蝶,但您不能这样评论一个人,特别是男人。男人不在于漂亮、英俊等形容词的修饰,而在于内在的气质、魄力,也就是更侧重于一种力度与内涵。一天,我们《青春潮》编辑部,来了一个要求征婚的男子,不知为什么,他...  相似文献   

19.
诡谐法就是有意利用与正常的逻辑和常理相违背的“逻辑”和“理”,给人以荒诞、离奇、荒谬的联想,以形成妙趣无穷的幽默。它的要求是表里不一,表面上既痴又傻,内里高度机智,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中,让对方透过表象,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请看一例:小张在大街上行走,突然看见前面一个人很象他的朋友,于是跑上前去,在那人后背上重重地捶了一下。待那人转过头来,小张才发现是一个陌生人。那人责问道:“你为什么捶我?”小张解释:“我以为是我的老朋友小赵呢?”那人余怒未消,说:“即使我是你的那位小赵,…  相似文献   

20.
刘义平 《老年人》2003,(10):44-45
拜读了于沙先生的文章后,我是赞同他的看法的。他的“莫把歌诀当诗歌”的告诫,对于初学写诗的人来说,指导尤为及时。可是,由此引发的“老干体”之争,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盛世出文人。”当今,中华民族正处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日益发达的昌盛时期,广大离退休干部莫不欢欣鼓舞。他们讴歌盛世风情,记录历史事件,抒发晚年情怀,体现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特征。老干部诗词的大量涌现,可说是应运而生,适时而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学艺术百花争妍和文化建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谁能说这不是现代文明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