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庆超 《领导科学》2002,(18):34-36
根据毛泽东在5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意见,5月4日,周恩来抱病从医院来到人民大会堂,主持有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参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贯彻毛泽东5月3日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08,(5):100-102
1971年,林彪的自我爆炸,陈伯达的下台,使排在野心家张春桥前面的两个名字勾销了,张春桥成了仅次于毛泽东、周恩来、康生、江青的第五号人物。  相似文献   

3.
25年前的10月6日晚,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被一举粉碎."美酒飘香歌声醉,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李光曦的歌声和长安街上欣喜若狂的锣鼓口号声依然回响在我们的耳旁.  相似文献   

4.
周庆安  胡宇廷 《领导文萃》2008,(14):141-145
1976年10月8目的半夜。不少中国人的熊猫牌收音机里传来美国之音的声音:“据北京消息灵通人士提供”的消息,“江青、王洪文、张春桥等已经被逮捕。”他们既惊且疑,直到10月16日有了确切消息,才敢放开议论。  相似文献   

5.
传说当年毛主席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将鸡蛋放在桌面上对在座的人说,谁有办法将这个鸡蛋立起来?王洪文、张春桥分别试着立了几次,均告失败。邓小平起身离座,他将鸡蛋的一头“啪”一声磕破,鸡蛋就立了起来。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你这叫不破不立。”  相似文献   

6.
郑重 《领导文萃》2010,(12):63-68
<正>"文革"期间,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当时报社的负责人又是市革会常委,所以我们常常从传达中能隐约感受到许世友和张春桥有些矛盾。市革会开会时,上海警备区司令廖政国总是和张春桥唱对  相似文献   

7.
江总书记在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用凝炼的语言对周恩来精神作了概括,这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学习周恩来精神,使之融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周恩来一生遵奉青年时立下的誓言:“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他在革命遇到挫折时从没有灰心过,在敌人血腥压迫下从没有胆怯过,面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从没有退缩过,面对自然灾害或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困…  相似文献   

8.
孙言诚 《领导文萃》2011,(14):118-119
1972年,王洪文从上海调中央,毛泽东开始近距离地观察和栽培接班人。据徐景贤讲,毛泽东对王洪文确实抱有希望,循循善诱,耳提面命。无奈王洪文根基太浅,是扶不起的阿斗。王的秘书肖木说,有一次毛泽东讲起张勋复辟的事,  相似文献   

9.
张春桥之死     
2005年5月10日,新华社用“病亡”一词,简略报道了“文革”显贵张春桥于4月21日亡故的死耗。张春桥死了。但此日终结的只不过是一具生物躯体,他的政治生命早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已经终结了。1981年1月,经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张春桥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是以人民和法律的名义,对他一生的盖棺论定。“文化大革命”前,张春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人物,资历、人望俱不足道。在“文化大革命”中,张春桥青云直上,一下子跻入了中国政治最高层,成为“中央文革”副组长、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相似文献   

10.
权延赤 《领导文萃》2010,(15):63-65
怀仁堂宴会厅是接待外国宾客最多的地方,因为周恩来任总理,又负责外事工作,所以出现在餐桌旁的时候比其他中央领导多。  相似文献   

11.
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因工作需要购买了两辆小轿车。一辆是"别克",另一辆是"克莱斯勒"。当年周恩来就经常乘坐这两辆轿车外出。当时周恩来在梅园工作,工作人员戏称这两辆轿车为"梅园轿车"。当年跟随周恩来在梅园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与"梅园轿车"有着特殊的情结。国  相似文献   

12.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著名的自励诗出自当时只有19岁的周恩来之手。周恩来当时报考了清华大学,但因严重偏科导致落榜。后来,他得到朋友资助自费到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期望能考上日本的大学。然而他报考了多所学校均以落榜告终。无奈之下,周恩来回国在刚成立不久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却终因未曾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后其虽到法国勤工俭学,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文凭。所以,他的毕生最高学历只是高中。从1917年周恩来"高考"期间的日记,可以揭示出其心路历程,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著名的自励诗出自当时只有19岁的周恩来之手。周恩来当时报考了清华大学,但因严重偏科导致落榜。后来,他得到朋友资助自费到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期望能考上日本的大学。然而他报考了多所学校均以落榜告终。无奈之下,周恩来回国在刚成立不久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却终因未曾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后其虽到法国勤工俭学,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文凭。所以,他的毕生最高学历只是高中。从1917年周恩来"高考"期间的日记,可以揭示出其心路历程,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马天水是一匹好马”张春桥在小范围里曾经讲过:马天水是一匹好马。张春桥可不是轻易说什么人的好话的。对马天水却作出如此不简单的评价,可见马天水在“四人帮”眼里是何等的得力了!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11月,熊向晖接到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南海。当他走进勤政殿时,看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原国民党高级官员也在里面。这些人见熊向晖走进来,惊诧莫名,张治中问:"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周恩来的宴请其实是一着妙棋——启动熊向晖向蒋介石发起攻心战,节奏、火候掌握得分毫不差,恰到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家元首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我国大使向驻在国元首递交国书,这是国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礼仪。1949年10月16日下午5时,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苏联首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罗申递交国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国书。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在场陪同,场面极其庄重肃穆。据当时担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的王炳南回忆,周恩来曾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礼宾工作的奠基人。他作为总理兼外长近10年,即使不担任外长期间,在中央也一直负责外交工作。他一向严谨细致,对礼宾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新中国礼宾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密晤国民党要人的-些媒体传闻周恩来生前是否亲自前往南海?是否与当时国民党领导人进行过秘密的会晤?国共两党会晤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事过40多年以后,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1996年1月,香港《南华早报》突然发表一篇来自祖国大陆的新闻,文称:1963年冬天,国共两党的高层领导人,曾经在中国南海的某  相似文献   

19.
1942年新年伊始,当时身在重庆的周恩来便开始与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范宣德、谢伟思、戴维斯等人积极接触,并建议美国一些较务实的驻华人员去延安看一看。1943年1月23日,谢伟思在回国述职报告中向美国  相似文献   

20.
8341的主要任务8341部队是中共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警卫部队。8341是它的对外番号,对内叫中共中央警卫团。它是1953年以中央警卫师一团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当年6月9日在中南海正式成立。首任团长是张耀祠,政委是杨德中。8341初建时只有10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五大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归公安部第九局领导。当时的公安部部长是罗瑞卿,九局局长是汪东兴,副局长是张耀祠。"文革"开始以后,8341部队改由中共中央办公厅领导,汪东兴具体负责领导、指挥。1969年我入伍时,部队人员已达8000左右,辖7个大队、36个中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