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各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按优劣依次为主动渐变道路、剧变道路、被动渐变道路。其中的主动渐变道路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主动性、快捷性,更值得借鉴。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属于剧变道路,其特点是冲突性、非连续性、被动性和缓慢性。其教训应该吸收。当前,我国应选择主动渐变型法制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俞良早 《社会科学》2008,36(2):44-51
20世纪以来的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经历了暴风骤雨式的、剧烈转变的民主革命.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描述了社会"剧变"的状态,分析了"剧变"的必然性和原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剧变"的理论.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呈现逐步发展和平稳发展的状态,体现出"渐变"的特点.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述了关于东方社会"渐变"的理论,可是"渐变"不等于绝对的慢速度,特别是不等于整个"渐变"的过程都是慢速度.列宁、斯大林在实践中阐述了东方社会渐变过程中"加速前进"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意图推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践家和致力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都不能不对内容广博的中国乡村文化,特别是根深蒂固的村落家族文化给予充分的关注。在中原大地农村,村落家族文化经受了法制现代化的洗礼,在社会不断变革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并与法制现代化在差异与契合中衍生出一些新的文化范式。中国国家法制现代化肇始于清末,有着曲折的发展历程;而中国农村的法制现代化才刚刚开始,这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按照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中国农村的法制现代化既不能机械照搬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也并非盲目继续以往人治天下的传统模式,比较理想的选择模式就是在继承村落家族文化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制现代化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学君 《江汉论坛》2002,1(8):85-87
法制现代化意指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变迁,其主要表现是法制价值取向、法制内容、法制功能以及司法的现代化,而司法独立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司法独立存在着体制的困境。要实现我国的司法独立,需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宪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大特色。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与长期执政领导地位促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中国共产党以其政党自觉主动建构起系统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体建构之主体、属性、方案、途径;保障机制之动力保障、程序保障、文化支撑;风险防御机制之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核心,以中国共产党建构的现代化道路为剖析对象,进行本体性研究,可发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层逻辑与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自己科学的唯物史观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而其壮美的唯物史观却源自于一个法哲学理念———“市民社会产生法”。中国一个世纪的由被迫至主动,由“外发型”至“内发型”的法制现代化历程证明———法制现代化的重心在社会,而非法律本身。新世纪之初,我们更应该学习马克思的一些原生的本质的东西,使其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迈向良性濡化。  相似文献   

7.
论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法制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根据阶级矛盾学说 ,对新旧制度转变时期共和国法制建设作了有益的探  索 ;邓小平以改革开放为背景 ,设计了一整套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江泽民依托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 ,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他们的法制思想 ,既显示出鲜明的阶段性 ,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为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法制没有稳定性,朝令夕改,变化无常,就会直接影响生产关系的稳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法制没有连续性,不能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同样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保持法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使法制具有极大的权威,积极促进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当下和未来共同昭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正确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可行性,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连续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要求,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重要意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领导核心,锚定目标方向,提供政治保障,树立发展信心,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制现代化动因问题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必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中国走上了"政府推进型"的法制现代化道路。但是在法制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推进型法治的负面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政府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政府权力的滥用和扩张,政治至上的国家观被助长,等等。针对这些潜在的危机,建立政府和社会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制约,破除政治至上的国家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苏东剧变,这既是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政治问题。以江泽民关于苏东剧变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总结苏东剧变具有重大意义;共产党内部出问题是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惟一选择,但关键是把党自身建设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吸收借鉴世界现代化文明成果,扎根于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得来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由被动转为主动,走出了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之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模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从一个封建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法制近代化,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则困难重重,充满曲折和艰辛。其原因实质上是两国文化以及历史发展道路的不同,在此背景下,两国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各自法制的特点,走上了不同的法制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和以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都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事业发展,却也都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缺陷,酝酿着现代化的危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事业在经历被动适应与主动迎接后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开始走向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可以反思.中国的现代化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梳理、反思这段历史,既能廓清因岁月流逝而模糊甚而湮灭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印迹,更有助于预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走向.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的新著《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从全球化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演进历程,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诠释了中国如何从被动迎接全球化挑战到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转折中,成功跨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阶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热中,现代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围绕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等问题,人们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一些问题仍然有待于解决。我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整个文化结构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的现代化,即建立现代的政治文化,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科学、民主、法制,也需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来考察。  相似文献   

17.
法制主体的现代化是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因素之一。而谁是法制现代化的主体性因素,这就要从实行法制现代化的原因主体和实现法制现代化的结果主体来区分。从法制现代化的主体因素来考虑,无论是法制现代化的原因还是结果主体,中国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就应该首先从这两个主体中提取最为共同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法制现代化,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民族自身的法文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制领域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将促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现代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此 ,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法制意义 ,把握市场经济的统筹发展对法制现代化的要求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实现法制现代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不断推进中国的法制变革。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决定命运,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在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积极吸收西方先发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主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但最根本的则是坚持“场域自觉”,即自觉认识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基本国情探索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不断变化的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特殊场域,这一场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从场域的视野看,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认清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坚持的自觉性,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完善发展,在不断彰显道路的比较优势中夯实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化角度看,辛亥革命是鸦片战争后中 国现代化三条道路相互斗争的结果。 它对中国现代化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三个层面的影响,又被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运动整合为 一股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使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变被动现代 化为主动现代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