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出入西餐馆、咖啡馆之类西式餐饮场所中的女性,有的是追求时尚生活的女顾客,有的则是具有职业身份的女招待。女顾客、女招待的出现,是女性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象征,但在都市消费文化和男权意识的作用下,她们又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不得不承受男权社会的道德嘲讽与批判。西式餐饮场所中的女性境遇,折射出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性别与权力关系,也揭示出民国女性生活变迁中的一个悖论,即女性进入社会的过程,又是其成为消费品的过程,充分表明了近代中国女性“社会人”进程的艰难。   相似文献   

2.
任何人的行为与思维方式都无法离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女性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学范畴也形成了独特的女往文化.这种女性文化将长期规范着女性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近代欧洲,许多男性思想家从男性文化本位出发,把女性文化的内容用男性价值观念加以进一步的具体规范,形成了女性文化的特定内涵并把它灌输给女性,成为一种社会约定俗成并且有理论根据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近代女留学生中的著名人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阐述了女留学生在设立公共卫生机构、培养公共卫生事业人才、创办公共卫生刊物;主持或参与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成就,认为近代女留学生为改善中国公共卫生的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研究女留学生对近代公共卫生事业贡献的内容、特点、原因的分析,可以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4.
有着"明治时期的紫式部"之称的樋口一叶,是日本近代文坛的第一位职业女作家。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世留下了《青梅竹马》、《十三夜》、《浊流》等一系列珠玑之作,在当时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可谓独树一帜,深得大文豪森欧外、幸田露伴等人的赞誉。她的作品多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并描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式各样的女性人物,具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在此将以《十三夜》中的女主人公阿关为研究对象,以其多重身份的碰撞为线索,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探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西欧城市中,女仆人是大量存在的.女仆大致包括女家仆以及女学徒两类.从占据女性人口比例、劳动形式以及社会经济和法律地位等方面来看,这部分人构成了当时较为独特的一个社会群体.尽管她们的劳动不被重视,社会法律地位较为低下,但是大量女仆仍不避艰辛,参与到劳动力大军中,这种情况恰恰说明女性在历史发展中并非只是一个消极的角色.女仆通过离开家门、扩展劳动空间的行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医》是民国时期唯一由女中医编辑出版的专门针对女性中医读者的综合类中医药期刊,由中国女医学社创办发行.通过对该刊的创刊背景、创刊人、编排体例、主要内容的分析,认为《中国女医》是中国最早的女中医类杂志,体现了民国时期女性中医思想及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医政”是国家卫生行政组织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的医疗活动等进行各种行政管理的总称。近代以来,中国医政经历了从古代医政向现代医政蜕变的过程。全面考察了清代医政体制、医疗体制、医政政策等,并对“新政”前后的清代医政进行了比较,摸索出清代医政嬗变的基本轨迹。清代医政的嬗变,是近代医政现代化进程中最初的也是重要的一步,为近代医政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萧红与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体验着生命绚烂,不同的悲剧生命体验,创作出不同的悲剧性作品。通过女性独特的悲剧视角,两位女作家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国破家亡的现实,都激发出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书写了中国女性作家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南社女社员张汉英、唐群英等都是辛亥革命后女子参政运动的发起者。笔者采用个体解读与群体解读相结合的方法 ,阐述了南社女性在近代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中艰难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女书作品大多是诗体唱本。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众多的女性形象构成了女书中江永女性的整体风貌。这些女性性格特点的形成与江永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浸润及其瑶汉杂居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之中,自觉不自觉地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作为其为人处事,甚至是完善自我的标准与尺度。她们的自我意识非常贫弱,更无从产生自我解放的意识,也无从谈“觉醒”二字。直到近代,当西方的学说与思想涌入,当中国面临生存的危机,当知识女性群体逐渐形成,中国的女性终于开始觉醒。一1898年7月维新派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女性报刊:《女学报》。它非常明确地说:“我道这报是救我们二万万人得平权的起点。《女学报》多印一天,多销一张,便是平权的话,多引一线,多积一面。”[1]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女性最…  相似文献   

12.
南社女社员张汉英、唐群英等都是辛亥革命后女子参政运动的发起者.笔者采用个体解读与群体解读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南社女性在近代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中艰难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自1898年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创刊至五四运动前的二十年间,我国共诞生了百余种妇女报刊,它们或由女性创办,或与女性生活休戚相关。以1898—1918年间出现的妇女报刊为对象,重点关注其在女性觉醒与独立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这些报纸的创刊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女性的关注,见证了中国最早一批女性的觉醒,既促进了近代以来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又在改善社会风气、推动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出现翻开我国妇女报刊事业的崭新一页,成为近代女性建立话语权的最初尝试与生动实践,在近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发展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温迪·瓦瑟斯坦戏剧中的女性身份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女剧作家温迪·瓦瑟斯坦以其幽默诙谐且寓意深刻的独特话语,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美国知识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代表作《海蒂编年史》、《罗森斯威格姐妹》和《美国女儿》展现了不同职业、不同时期、不同种族背景下的精英女性在面临事业和情感困境时的艰难选择.她们勇敢而睿智,独立而赋予开拓精神,是当之无愧的美国女儿.  相似文献   

15.
江永女书及其女性文化色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女书在湖南江永县及其毗邻地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当地独特的女性文化背景孕育的结果,同时它们也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化色彩.要对女书进行有效地保护,首先就应当注意保护当地独特的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6.
《终身大事》与《李永女》分别是胡适与金礻右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女》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中的突出问题。以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为研究起点,分析女大学生社区就业的独特优势与可行性,针对女大学生社区就业存在的体制、机制、政策、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俄国女性慈善事业在近代特别是19世纪开始大规模发展。女性开展的慈善活动包括早期的个人捐助,慈善组织的建立和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的慈善活动等。俄国女性广泛参与慈善活动除受东正教传统观念影响外,也与俄国独特的法律规定、教育传统以及家庭生活模式有密切关系。慈善成为俄国女性参与最广泛的公共活动。女性参与慈善活动对于构建俄国公民社会及推动社会变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女医的成就及其人员稀少的原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古代女医及其主要的历史成就 ,分析了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女医稀少的四大原由 :①古代女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绝少 ,文化素养低 ;②封建时代“重男轻女”的陋习 ,造成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习惯 ;③医生的职业特点使然 ;④女子从医有极大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20.
冰心和丁玲的作品中 ,两者都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和独特的女性视觉 ,描述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但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表现为重视女性的自身特质和母性价值 ,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则表现为不仅写了艰难地走在解放之路上的新女性内心的困惑与追求 ,而且还投入到了改变现实的政治斗争当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她们两人家庭背景、受教育等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