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研究中的离散性和连续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离散性和连续性是语言研究中常常使用的两个概念,反映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按照Talmy 的说法,如果对一个数量体形成的概念是在其构成整体中有分离或中断的情况,这个数量体就是离散性的;否则,对这个数量体形成的概念就是连续性的,即在其构成整体中没有分离或中断的情况.本文在Langacker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中体现的离散性和连续性出发,强调了这两个概念的认知体验基础,探讨了这两个概念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离散性思想贯穿于物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从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离散性思想在物理学前进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本质也是不变的,而最终它与连续性思想必然有一个统一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离散与模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观。文章讨论了语言哲学视角下的离散与模糊问题,并从原型范畴的角度管窥了隐喻指称的连续性和模糊性。隐喻指称的非离散性和渐进式倾向是人类的模糊认知模式与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的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模糊语义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我们注意到一些语义孤立地看是模糊的,可是进入组合以后,语义却变得精确了,本文拟从语义场的不同、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语境的作用、人的主观认知的影响、组合前后音节改变的影响这几方面对其成因加以探讨,以期进一步认识模糊语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沃尔特·本雅明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雅明在其著作中分析探讨了许多个概念,如语言、神话、灵韵、拯救、革命、解构、建构等等,历史是其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把握本雅明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于理解本雅明的整个批判思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从本雅明对历史连续性、线性时间观以及历史进步观的批判中,可以揭示本雅明的历史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概念主义者与非概念主义者之间的争论主要源于对“经验”和“概念”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不澄清这两个概念的情况下,双方很难通过争论来达成共识.两者对于“经验”的不同定义则进一步导致了两者对“概念”的不同定义.若不能对概念的形成机理问题达成共识,就很难消除两者间的分歧.另外,对概念形成机理的研究同时可将该争论引向更具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打开了西方人学思想的存在论境域,而同时另外一条传统理路在西方仍然继续着,因此比较西方人学思想的两条基本逻辑路线是十分必要的.这两条理路以"Dasein"和"Man"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分析两个概念的构成及其蕴涵是揭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人学思想和卡西尔逻各斯主义的人学思想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虚概念与集合概念是关于概念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两个问题.对于虚概念的论争,主要集中在虚概念是否是客观实在的歪曲的反映和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这两个问题上,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存在不同的看法.充足理由律则是关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问题.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我国逻辑界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一语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与“政治”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思想政治”一语词意含混不清 ,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达人们的心理活动或客观事物 ,不具备一个理论概念、理论术语所应具有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因此不宜继续使用 ,应予放弃。  相似文献   

10.
暴力与非暴力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只想探讨暴力与非暴力概念的相互关系问题。更具体些说,是分析这两个概念是否象左和右那样辩证的一对,抑或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不是代表可供选择趵或者相互替换的行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讨论了由两种不同类型随机变量构成一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并着重给出了相互独立的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和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相乘构成的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学者们在研究中经常将“乡约”与“乡规民约”不加区别地混为一谈。事实上,“乡规民约”是基层社会组织的社会成员共同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乡约”是乡村社会中以社会教化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民间基层组织形式,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其历史发展也遵循着不同的路径。将“乡约”等同于“乡规民约”的研究方法既违背了历史事实,也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创新就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创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创新"范畴引入政治领域,首次提出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并对"三大创新"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和源泉,也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植根于各自迥异的文化传统,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为两国人民行为的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喜福会》作为第二代移民华裔作家的英文代表作,是研究探讨中美家庭价值观的极佳范本,从中可以发现中美在家庭概念与地位、婚姻观以及家庭教育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运用人类整体主义历史观审视两国家庭价值观差异的深层原因,旨在加深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角田文卫所归纳的“匈奴”概念启发下,本文检视西方古典文献中相关“斯基泰人”之用例,指出西方古典作家笔下有三种斯基泰人概念。一是将之视为游牧民族,涵括整个上古欧亚草原的游牧人群,这是绝大多数西方古典作家的看法。而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我们发现斯基泰人有另外两种概念,既可以指王族斯基泰人这个血缘部落,又可以指以王族斯基泰人为首构成的政治体。这三种概念互有联系,但因内涵不同,在各自语境中的所指具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哲学思维的发展史是哲学语言不断创新的历史,是哲学概念、语词的内容与表达方 式不断更新的历史。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水平在各个不同阶段上的提升,标志了哲学思 维的不断深化。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历史发展的"不变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形式与内容两者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在学界久争不绝。其根本原因,一是对两个概念的理解与界定过于粗略模糊,无意中造成两者含义的重叠;二是各方因考察视角不同而导致相悖的结论。这是由于人们习惯性的单向度思维方式造成的。当我们采用多元思维方式,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时,就会发现其实悖论不悖,两个命题在其相应的视角条件下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历史方法在文学史研究中的运用及其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总结了历史方法在实践中的三个不同的要求,同时还对所谓历史主义与历史方法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和界定。文章力求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文学史研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最优可满足性问题是一类典型的NP完全问题,该文提出一个基于离散问题连续化转换的拟物思想,求解转化为CNF范式的最优可满足性问题的算法,使得关于CNF范式取真的充要条件转化为连续函数的f(x珟)=0.设计的算法来源于物理模型;在映射变换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连续性以及改进的梯度算法.该算法简便、实用,而且以最小码覆盖问题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际的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道德、伦理是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但在思想史上,东西方关于道德、伦理的规定存在显著差异。近代西学东渐后,东方民族在道德、伦理概念的理解上经历了拒斥、接受、修正、融合的曲折过程。日本近代思想界对道德、伦理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改造,使其最终融合了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