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陆游论诗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篇,现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除此而外,他还写了不少的跋和序。在他的诗和跋、序中有许多对于诗歌的精辟见解。陆游认识到做为一个诗人,要写出杰出的诗篇,务必要“养气”。即诗人本身要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行为端正,始终如  相似文献   

2.
论诗书简     
××老友:你交来的论文《当前诗词创作及其展望》读过了。读后想起几个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一、没有提文人诗怎样影响民间诗,似嫌片面你说在悠久的诗歌源流中,民间诗歌与文人诗歌这两个传统互相联系,这是对的;但是只提民间诗歌对文人诗的巨大影响,没有提文人诗怎样影响民间诗,仍嫌片面。你引鲁迅的话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已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尸,他们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但我总觉得文学史上两个诗歌传统的关系是互相交流、互相吸引的。照鲁迅的说法,便成为一方掠取另一方的关系,这并不符合我国诗歌史上两个传统互相交流的实际情况。五七言诗起源于汉魏,极盛于三唐;长短句词起源于隋唐,极盛于两宋,距今都  相似文献   

3.
论诗词佳句     
一首诗或一首词之所以能成为名篇,脍炙人口,往往与其中的佳句有关。佳句之于诗词,犹如日月之于天空,能使其灿烂光辉;花卉之于大地,能使其绚丽多彩;水火之于世界,能使其生意盎然;眼睛之于人体,能使其灵动生姿。惟其如此,故古往今来的诗人词家,为了吟成佳句,常穷搜冥索,该不知付出了多少精力。“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杜甫为了吟成惊人的佳句,是花去了呕心沥血的代价的。佳句是如此可贵,那么,佳句有哪些特点?写诗词的人该怎样去创作佳句?就有探索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4.
论诗的象征     
<正> 象征,本来是“自然的人化”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最初年代里,原始人不把自己和自然分开,他们常常把自然力量加以人格化。原始人认为,人类除了肉体之外,还有不死的灵魂,其他自然物也是如此。这种“万物有灵”论的思想,导致了图腾崇拜的产生。图腾崇拜的对象,大都是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在原始人的心目,这些被崇拜的自然物,实际上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例如,古埃及人以鹰为图腾,把鹰看成是神鹰,认为它是一种保护神。  相似文献   

5.
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它仿佛有着鲜活的肌质、流贯的血脉、支撑的骨胳、乃至精神的灵气。因为艺术不仅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也是艺术家内在生命的外化,是二者相互交融后的有机构成物。象诗歌作品,那是在空间与时间中流动的生存世界或人生世相中的某一触点,引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与生命力的波动,通过语言形式的凝结,而形成的新的结构体。  相似文献   

6.
诗成瘦硬方为骨。气不行空闷杀人。磨杵铁从毛髪落。排沙金与目光新。自惭小碎  相似文献   

7.
苏轼论诗味     
在宋代,以味对诗歌进行审美形成了风气,苏轼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以味对诗进行审美,很大程度是继承了司空图味外昧的主张,但他又提出了诗画一律,诗趣与禅诗不相妨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的以味对诗审美的理论特色。他的诗论,对当时、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他以味论诗的理论,却未能引起诗论界的广泛注意,所以,对他的诗味理论加以研究是很有理论意义的。一、司空图韵分说的继承者姜翠花《日石涛说》中说:“请资含蓄。东坡云:占有尽意无穷者,天下之至青也。”0这首先就告诉我ffl,苏武是主张涛的含蓄的。含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诗的奇美     
张孝评 《人文杂志》2001,(6):94-100
本文在把诗的表现以及创造性归结为诗的奇美之后,进而对中西诗学两种不同的奇美观,从奇美的来源和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又着重探究了作为古代诗学奇美观的核心的"奇趣"概念.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与当代诗歌创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网络诗歌与手机短信诗歌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新媒体诗歌与传统媒体诗歌在传承链条上并未断裂,无论是在纸质文本上,还是在网络、手机上,诗歌的内在本质并没有改变。多媒体、超级链接、手机屏幕,只为诗人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的是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李镇东 《船山学刊》2012,4(4):27-31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船山自画像气势磅礴地表达出“生要有意义,死要有价值”这一中国千年传统生死观.船山生死观可以解构成“恐惧死亡——正视死亡——解构死亡——超越死亡”这一模式来概述其精神实质.这一哲学观点给其诗歌创作以深刻影响.本文尝试从艺术创作主体的角度探讨死亡意识给船山诗歌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船山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于生死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派的诗歌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最重要的理论建树之一。而在这一理论探索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重新焕发了有机整体论诗学的勃勃生机,将这一文学思想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追溯新批评派的有机整体论诗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总结这一诗歌理论的得与失,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新批评派的历史功绩,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同旨异象、同象意异、同题意异三个方面论述了存在于诗歌作品中的异趣,并指出诗歌作品中的异趣是于同中见异,是同而不同,不异而异的,并进一步分析了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异趣美  相似文献   

13.
有没有灵感这个东西?到底应该如何认识有关灵感的各种问题?古今中外的诗人、理论家曾经发表过各种各样意见。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和诗论家,郭沫若以其切身的创作经验,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和深刻的论述。郭沫若论诗的灵感,是其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其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又由于其达到的水平是空前的,因此,它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郭沫若诗论的创造性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诗歌变形机制既有发生于创作主体内部的动力机制如审美知觉、表象、情感、想象等,又有表现于诗歌文本层面的操作机制。我们对变形方式的探讨,就是把研究视域严格限制在操作层面,即研究诗歌文本是怎样打破习惯性联系,运用超常的、陌生化语符,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建秩序进行“拟陈述”的①。有些学者将潜在的动力层面因素如错觉也作为一种变形方式,这是不妥的。变形的方式实质上是对实存物象或事象进行结构性变异的手段。本文论及的八种变形方式,或谬理重组,或反常颠倒,或异化替代,或挪移错位,或扩张收缩,或幻化虚拟,或化虚为实,…  相似文献   

15.
诗的哲学维度就是诗的艺术深处所涵纳的理性因素,是诗人凭借具象的形态所表现的对世界及自身的基本理解。诗的本质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表象内容进入深刻的经验世界,诗意也必然走向象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1962,(3)
在山东大学第七次科学讨论会上,中文系高兰教授报告了他的论文《论诗的构思》。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他首先从理论方面对诗的构思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探索之后,接着便通过对一些诗作的具体分析和反复研究,论述了诗的构思与诗人的思想水平、生活感受,艺术概括和创作能力等等的关系。进而指出它又与诗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思维,以至于驱遣语言文字的本领,也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这里他特别从诗的语言特质结合着诗的构思问题,强调了许多古今优秀诗人锻字炼句实际都是与整个诗的构思不可分割的看法。认为诗  相似文献   

17.
张荣翼 《河北学刊》2007,27(3):127-132
可能性的世界属于哲学研讨的课题,不可能性的世界则是哲学的边界乃至进入到宗教领域的研讨课题。在不可能性这个题域来论述诗歌,目的在于在高度抽象的意义上把握诗歌艺术的特性。本文在对不可能性类别进行甄别的前提下,梳理出诗歌超越不可能性的几种状况,并以此说明对诗歌而言的不可能性,其目的在于阐述“不可能性”这样一个范畴对于诗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构学在艺术论中无疑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它最贴近艺术实践的实际,更能切实地辨析、解决创作中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在许多理论方面,都有共同点,一谈到结构学,各自的特色就非常鲜明了。诗的结构学,独立性更强。深入地探索一下诗的结构学,对当代诗歌的创作实践,无疑将会产生一定影响。那么,诗的结构学是否就是指旧体诗的平仄、对仗、韵律,新诗的自由体、格律体这类问题呢?当然,这些也是诗的结构问题;但到诗人在讲究这方面的结构问题时,已经进入了创作的后阶段了。诗的结构运作,应是包括从诗的触发点直到最后完…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的细胞、是诗的原件,意象活动构成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本文从意象组合的实质、意象组合的基本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组合的手法等三个视角和层面指出了诗是由意象构成的,并在意象的组接、发展及转换中形成诗,从而揭示出诗的本质所在和诗的现实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 ,诗美是一种诗的主体的自由美。尽管关于诗的自由美的表述 ,西方现代诗学的纯美概念与中国古代诗学的逸美概念多有差异 ,但作为异中之同 ,二者都主张 ,诗的自由美必须通过主体的不断超越 (超物、超世、超我 )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