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对高校传统德育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笔者从环境变化着手分析网络对高校德育引发的影响以及构建高校德育新格局的对策,以期使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东虎 《阴山学刊》2002,15(5):63-66
网络在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信仰、道德意识、思维方式、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西化"政策、进行网上犯罪对高校德育工作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对策有加大网络的监管力度,规范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道德素质;积极建设大学生网站;加强对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向专家化发展;转变高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模式,向育人的全面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互联网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本文以网络德育模式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了网络德育模式的构成、类型和构建,为网络德育模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起华 《学术论坛》2005,(7):183-185
网络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并且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工具和技术力量。网络的出现,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条件、新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徐丽 《社会科学论坛》2007,(20):124-126
面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高校必须趋利避害,丰富德育内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培养道德主体,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受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是青年大学生。如何认识网络文化,并用网络文化来引导、教育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校德育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网络技术对高校德育工作在大学生价值现、道德意识、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教学秩序的等方面的冲击与表现分析,从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律对策、社会对策等方面,探索一条有效消解高校德育工作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旷勇 《湖南社会科学》2005,22(5):158-16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诸多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负面的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徐丽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24-126
面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高校必须趋利避害,丰富德育内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培养道德主体,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程亮 《天府新论》2009,(5):158-16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严重冲击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和育人环境.而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正确认识网络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可以从哲学视角研究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并以此为平台,把网络建设成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学习、科研到休闲、娱乐,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升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等。本文在着力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危机的主要对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从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探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旷勇  李建军 《云梦学刊》2005,26(4):103-104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大学生存在道德感弱化、情感反应障碍、网络人格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可从网络本身的特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加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措施可从优化大学生网络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海量的信息、开放的环境、快捷的速度深刻影响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网络流行语更是成为90后大学生挂在嘴边的"口头语"。[1]网络流行语是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视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有意识开展网络流行语与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机理研究,充分有效发挥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正能量作用,从而进一步促使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正日益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针对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要变管教为引导。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教育是我们国家一直比较重视的问题。随着现代传播手段、交往方式的改变,我们也必须灵活地改进教育方式,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严励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53-155
目前我国网络传播教育存在着两种层次三种形态。两种层次指研究生层次的网络传播教育和本科生层次的网络传播教育,三种形态指硕士学位的研究方向、学士学位的专业方向、学士学位的专业课程。两种层次三种形态的网络传播教育,构成了我国当前网络传播教育的基本格局。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学科名称,课程体系混乱,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以下要求:课程体系应包括新闻、传播知识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多媒体技术模块,人文综合素质模块;学生要有理工科的背景,走与网站联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及其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努力创新教育模式,寻找相应对策,把互联网锲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陶鹏 《云梦学刊》2013,34(2):84-88
网络社区是新型的虚拟社会组织形态,其成员在网络社区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按照个体的自主意愿进行网络活动,但也导致了网络社区出现了非理性表达,衍生出了卫道与摧毁并存、无序与有序并存、真实与虚假并存、开放与封闭并存的多重效果,成为虚拟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网络社区非理性表达主体性因素来分析成因,通过加强现实社会管理与虚拟社会管理的互动,提升网络社区成员的网络文化自觉,完善网络舆论的规制体系,构建高质量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等途径加以规制,最终实现虚拟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德育尤其是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学校应了解网络时代的特点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冲击,研究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规律,构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阵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净化以及网络秩序的规范,亟需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谐网络的构建呼唤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网络主体要在遵循无害原则、尊重原则、适度原则以及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把握道德自律的内容,建立牢固的精神屏障,做到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对网络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网络真正成为宣传科学发展观、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重要载体,以虚拟网络世界的和谐来促进整个社会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