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主化进程中,阿拉伯国家并非"例外",而是滞后于世界其他地区.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实践呈现由弱渐强、逐步推进的趋势.但是,阿拉伯国家政治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政权产生的方式--尚没有实质性突破,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道路基本上要经历一个权威政权主导下的政治自由化和有限民主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它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其主要政治诉求,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抗议浪潮为其典型表现形式。中东国家的政治变革既有典型的共性特征,又有鲜明的差异性特点,同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根源。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民主化、世俗化以及如何处理与西方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政治变革的三大核心议题,而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土耳其、伊朗四大力量的地位变化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复杂化则成为中东地区格局变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资讯     
阿拉伯的国家建设失败阿拉伯国家作为一块巨大的社会试验田出现的时间尚不足50年。在打着各种通常带有左倾民族主义色彩的政治旗号的同时,专制政权企图打破传统的社会结构,用国家制度取而代之。但到了穆巴拉克、卡扎菲和本·阿里当政吋,埃及、利比亚及突尼斯社会开始重新使川现代化以前的方式调解社会关系,西方称之为"腐败"。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不明白为什么还需要官僚国家这种上层建  相似文献   

4.
穆巴拉克政权倒台后,穆斯林兄弟会成为埃及政坛最具实力的政治力量。它通过组党、组建政治联盟、引导过渡期政治安排等措施,巩固了其在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由于穆兄会在组织结构、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加之埃及世俗政治力量的式微,它旗下的自由与正义党有望在议会选举中胜出。迄今为止,穆兄会的政治议程尚不明朗,但政治现实将促使其趋于务实。穆兄会的经济政策与穆巴拉克政权相似,使其难以领导埃及实现经济转型。与此同时,穆兄会的崛起将促进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党派走向联合,引发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动。当然,穆兄会上台也为埃及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剧变使许多西亚北非国家的政权面临严峻的挑战,摩洛哥社会的稳定则被视为例外.纵观摩洛哥当代发展史可知,该国的稳定建立在其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向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安全、基本服务和政治参与等方式,摩洛哥政权维护着社会的整体稳定.在营造安全环境方面,摩洛哥政权削弱伊斯兰反对派的力量、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完善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以及在外交层面维护集体安全;在提供基本服务和政治参与方面,摩洛哥政权向广泛的社会群体提供社会经济资源,确保政党和公民社会的政治参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稳定的态势.当出现社会抗议时,摩洛哥政权诉诸政治经济改革和镇压等方式维护国家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之际,西亚北非的多个阿拉伯国家掀起了一场强烈的政治风暴,一批中东政治强人的政权岌岌可危。此次剧变中,青年是抗议人群的主体,也是发出改革最强音的群体。在对中东剧变的分析中,青年因素值得关注与研究。本文分析了青年成为变局主力军的主客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阿拉伯青年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1962年也门伊玛目政权覆灭后,新生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政权推行超越教派的政治模式,导致宰德派被边缘化。为改善族群生存状况,宰德派在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寻求复兴,推动了胡塞武装的形成及其与也门当局历时六年的武装对抗。"阿拉伯之春"发生后,胡塞武装利用也门政权过渡时期出现的权力真空,同前总统萨利赫结盟,对抗哈迪新政府。胡塞武装借助军事扩张,攻占了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也门多个省区。2015年3月起至今,边境安全受到威胁的沙特组建阿拉伯联军对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双方形成了北南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2019年4月,执政近30年的巴希尔政权倒台,苏丹从此进入了过渡期政治转型阶段.两年多来,苏丹国内各政治力量围绕权力分配及后过渡期长远利益,既激烈斗争又互相妥协,共同推动苏丹政治转型取得了一些成果.后巴希尔时代的苏丹呈现出政治民主化、政治倾向多元化和政治意识形态去极端化等三大趋势.在民主化方面,苏丹民运人士寄希望通过民主选举实现政权更迭;在多元化方面,苏丹传统右翼阵营的相对衰落和左翼力量的崛起是一大亮点;在去极端化方面,突出表现为对前伊斯兰政权及其意识形态的解构和清算.但是,苏丹保守派势力希望通过政治转型"软着落"来维护其既得利益,致使苏丹过渡政权出现了右倾的态势,加之经济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外部大国干涉以及新冠疫情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未来苏丹政治转型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理解海湾国家的安全关切是解决地区冲突的关键。海湾地区冲突的原因既不是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相互敌对,也不是石油市场中的意识形态竞争,而在于相关国家的政权不安全感。"阿拉伯之春"发生后,海湾君主制国家的合法性话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安全因素转变为政权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并成为获取民众支持及构建国家新的政治基础和框架的重要工具。出于安全需求,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三国领导人都采取了保卫国家、巩固政权、强化自身领导地位等一系列措施。有意与该地区保持有效接触的外部大国需要认识到海湾地区国家政权不安全感的重要影响,并推动建立泛海湾合作的地区框架,提供有助于管理安全问题的地区机制以减少地区国家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是基于反恐和国家安全的现实主义考虑,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则源自现代化与全球化负面影响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中东政策。在反美主义语境下推进中东民主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碍和扭曲。反美主义使中东缺失民主化进程的稳定环境,限制甚至阻止美国进一步推动民主的决心,成为阿拉伯世界威权政府对抗美国民主化压力的制衡手段,甚至还会制约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美国打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在抛出"邪恶轴心"说的同时,矛头直指伊拉克,表示决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派副总统切尼到中东游说,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是,从伊拉克的反对派力量、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及世界舆论看,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有相当多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是基于反恐和国家安全的现实主义考虑,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则源自现代化与全球化负面影响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中东政策.在反美主义语境下推进中东民主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碍和扭曲.反美主义使中东缺失民主化进程的稳定环境,限制甚至阻止美国进一步推动民主的决心,成为阿拉伯世界威权政府对抗美国民主化压力的制衡手段,甚至还会制约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东剧变对阿拉伯世界整体格局和阿拉伯板块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阿拉伯世界转型促使海合会正不断向阿拉伯君主共同体转型,也加快了东盟本身及其许多成员国的民主化进程。面对当前海合会从海湾次地区力量迈向中东地区性力量的战略走向,东盟在政治与经济层面加强了与海合会的协作,海合会的大国外交战略也将不断变化中的东盟纳入其重要战略目标领域。尽管如此,双边政治合作仍滞后于经贸合作,东盟—海合会自由贸易区仍是未来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对于苏联——这个在经济落后国度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也正因如此,在苏联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苏联政治发展的停滞以及苏联的解体和苏共政权的垮台过程中,意识形态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具体而言,意识形态扮演了充满矛盾的三重角色——它既是苏联的成就者,还是苏联政治发展的阻滞者以及苏联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5.
爱资哈尔在历史上长期居于埃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构建起伊斯兰最高权威和阿拉伯民族象征的双重身份。现代以来,爱资哈尔不断增强的国家认同决定了其以配合政治权威、服务国家利益为己任,日益趋向依附国家政权,经历了从支持阿拉伯社会主义到倾向政治伊斯兰主义,再到倡导伊斯兰中间主义的思想演变,逐渐形成了以爱资哈尔长老为核心的宗教学者参政主体,以伊斯兰教义原则为参政依据,以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参政基础,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参政目的的独特政治参与方式。爱资哈尔积极参政辅政,致力于社会变革与文化建设,在协调政教关系、推动埃及社会发展、凝聚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公平、引领社会舆论、塑造社会主流价值、参与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治民主化与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是国家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在具体国家具体时段的具体关系有待分析。印度本属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便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并没有经历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本文将分析印度语境下的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打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在抛出“邪恶轴心”说的同时,矛头直指伊拉克,表示决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派副总统切尼到中东游说,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是,从伊拉克的反对派力量、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及世界舆论看,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有相当多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政制变革的根本原因包括阿拉伯国家的开明领导、国民和妇女的变革要求等.为适应阿拉伯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阿拉伯国家的开明领导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致力于政制变革,如适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公民自由、提高妇女地位等.但由于历史、宗教、文化等原因,阿拉伯国家的政制变革进展缓慢,在新的历史时期,阿拉伯国家的政制变革进程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语传播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各方面分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从弱势向强势转化的过程及其对阿拉伯语传播的作用;探索了阿拉伯民族与被征服民族的历史渊源、阿拉伯语与闪含语系及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对传播阿拉伯语的影响.同时还通过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被汉文化同化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广为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沙特家族在建国进程中先后与瓦哈比派和美国结盟,分别构成沙特政权国内和国际合法性的主要支撑。但两个合法性之间的极化对立限制了沙特的国家建构,成为其政权危机的历史根源。沙特政府曾经尝试推进社会自由化和宗教保守化改革,均未能有效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长期以来,单一石油经济成为维系既有上层建筑和调节政权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有效工具。但随着人口持续膨胀和政治参与预期增长,以及石油收入稳定性下降,沙特社会危机日益累积。"阿拉伯之春"以来,美国主导的地区体系趋于崩溃,瓦哈比派意识形态受到直接挑战,加之油价大幅下跌,沙特政权危机集中爆发。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对沙特内政外交的剧烈调整,其目的在于从根源上应对政权危机,为推动国家全面改革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