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特征,学校共青团干部应以此核心重新构建育人观念: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可不断发展;创造是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学校共青团干部还应该深入了解以独立人格为首的二十方面的创新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特别关注情感、意志、气质诸方面的非智力创造因素的开发。学校共青团干部应在培养适应并创造未来,批判创新、创造性学习、综合能力四大重要切入口,积极探索与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教育的本义和灵魂。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五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创新教育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它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技能的培养。进行大学生创新教育 ,首先要努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其次要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再次要培养创新思维 ,充分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型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现代化的新形势,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校必须建立建全有效机制,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鼓励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创新作为.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创新教育是 2 1世纪教育面临的必然选择 ,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创造人格等创造心理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心理素质应从教育观念的转变 ,学校创新环境的创设 ,创造性教师队伍的培养 ,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人格的培养 ,实施创造性教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文章就如何开展创新教育从办学理念 ,积极推行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学生创新情感和人格 ,营造创新人格的校园氛围以及培养创新型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型教师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创新过程不仅包含有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创新人格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是体现在创造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然不对创造活动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但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以及与创造力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大学德育课在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地激励和发挥德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德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法的改革,在德育课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大学德育课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途径刍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创新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重点。过去提倡的创造教育与如今的创新素质教育在内涵、内容、任务和性质上有所不同。我国学校教育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 目前,学者们对创新素质的看法不一.下面几种观点具有代表性:所谓创新素质,概括地说,就是创造发明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创新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又有着复杂的结构,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所构成的.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情绪与情感、创造意志品质、创造人格特征等.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即: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构建科学而完善的长效机制.在考察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基本现状,建议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从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建设校园创新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