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我在1956年12月和1957年5月先后写了两篇综合性的平衡论,第一篇登于1956年12月28、29两天的《人民日报》,第二篇登于1957年5月11、12两天的《人民日报》。在国内1957年的报刊杂志对这两篇文章没有批评的言论发表,1958年1月1日我出版了拙著《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把两篇平衡论和新人口论作为此书的附  相似文献   

2.
马寅初先生在《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的序言中说:“我无日不盼望原来的二百多位批评者仍抱过去的一番热情,并多花点一工夫,对这篇小型的团团转的平衡论发表些新的意见,不但使我有所得,并可以把这些新的意见归纳于我下一篇的文章中。如今,实足等了八个月之久,尚不见有批评的文章见报,……故我的下一篇文章虽早有准备,但  相似文献   

3.
我阅读了各方面对我的两篇平衡论所有批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给我很好的机会重新研究一番,为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篇平衡论是在1956年下半年写的,适在“八大”第一次大会开会之后,我是光荣地列席这次会议的,很重视“八大”的文件,几乎无文不读,尤其是很重要的文件。我先研究了周总理在“八大”的报告,李富春副总理的发言和李先念副总理的发言,而后再动笔写我的第一篇平衡论,这三位同志的报告和发言决定了第一篇平衡论的格式和内容。同时那时收购工作上的压级压价的作风很流行,故195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以《不准压级压价》为题的社论我也利用了。  相似文献   

4.
课文《军礼》是一篇选学课文,因此课前我决定让孩子们自学,小组讨论,然后稍点拨学习一下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做下读书笔记就匆匆过场。可是没有想到这节课反  相似文献   

5.
马寅初到处宣扬他的“团团转”理论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概括了中国实际的变化,对大跃进和“八字宪法”的“科学解释”。自称是“中国化”的新学说。攻击批评他的人一概是脱离中国实际,扣名词,扣概念的教条主义者。我倒要探一探马寅初先生的“新学说”,看看它到底是“新学说”还是旧货色。  相似文献   

6.
以前,英美女权主义批评家对文学理论大都不感兴趣,甚至抱敌视态度,她们常常把文学理论视为一种绝望而又抽象的“男性活动”。然而,这种态度目前正在开始改变,20世纪80年代无疑标志着女权主义批评领域理论反思的突破。在这里,我打算考察一下那些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功能和目的作出进一步女权主义反思的先驱者。基于此,我集中选择了在我看来可以代表英美女权主义批评的三位批评家的理论著作,这三位批评家是:安耐特·克劳蒂妮,伊莱思·肖沃尔特和迈娜·杰海伦。 安耐特·克劳蒂妮 安耐特·克劳蒂妮的《关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定义的几点说明》是女权主义批评家中最早打破理论沉闷局面的论文之一,它最早刊登在1975年的《批评探究》杂志上。文章一开始就表明了她的新观点:“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系统地阐释女权主义批评概念的确切定义”。克劳蒂妮在对各种女权主义批评定义作一番简要评述之后,提出了主要问题:应该把妇女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来研究。在说明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妇女文学有点不同凡响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同时,克劳蒂妮忧心忡忡地说,这种观点可能会导致过早地下关于妇女自然属性的结论,抑或围绕着“妇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相对价值”而争论不休。克劳蒂妮认为,“女权主义批评的长久任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的每一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七篇序言里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的《共产党宣言》传播的历史信息,两位革命导师在其中发展了唯物史现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承认并改正了《共产党宣言》正文中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点,向世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没有序言的《共产党宣言》不是一部完整的文献.  相似文献   

8.
我应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和珠海出版社之约,编选一本《沈从文批评文选》。此书需要作者或与作者关系密切的人写序。我想把我们这次谈话的内容作为代序。0搞这方面选本的,你是第一个。谈谈可以,但恐怕会让你失望。D系统看了沈从文的批评文章后,我最强烈的印象,是他的“不识时务’柳倔强。他的批评文章,在文坛引起过很多次风波,他敢直言不讳地批评权威,他只认真理。0他太固执,他有他的看法,这是湘西人的性格,没办法。D在Zo年代中期,他就写文章《们虱》,自称要在文坛捉虱子,把名人的粗劣文章捉出来“示众”。①他得罪了许多人。…  相似文献   

9.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优秀抒情散文.不少人已对它作了分析介绍,我就不再重复.但对它的分段却想谈点看法.有的主张全文分作四段,将一、二、三小节并成一段(见宜兴编的《中师语文函授教材》,有的主张分作五段,把第一到第三小节作为一段,四,五节为第二段,六、七节为能三段,第八节为第四段,第九节作为第五段(见宁波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编《散文小说选折》,有的主张分作五段,但又将“那就是白杨树……”,“这就是白杨树……”分别归在上面一段,作为三,四两段之首(扬州师范中文系编的《现代文选》).  相似文献   

10.
1927年胡适得到残抄16回甲戌本《石头记》时,对其来历交代的十分简单。他说:“去年我从海外归来,便接到一封信,说有一部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愿让给我,我以为‘重评’的《石头记》大概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竟没有回信。不久,新月书店的广告出来了,藏书的人把此书送到书店来,转交给我。我看了一遍,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遂重价把此书买了。”(《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第158页,。以下简称《全编》)胡适的交代如此轻描淡写,如此轻易致信。怎样“重价”“买”的,把钱交给谁了,皆语焉不详。梁启…  相似文献   

11.
辑集佚书钩沉起滞──介绍任大椿的《小学钩沉》《小学钩沉》一书,由清人任大椿编。此书力文字学书,共十九卷,前十二卷为王念孙校印.后七卷为汪廷珍续刊。此书辑录《仓颉篇》以下字书四十多种,其重要者如:《仓颉篇》、《三仓》、《凡将篇》、《古文官书》、《劝学篇...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他的学术力作《汉文学史纲》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梁之刘勰,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其说汗漫,不可审理.很显然,这是对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批评.客观地讲,这个批评是相当严厉的.那末,怎样看待这个批评呢?换句话说,鲁迅的批评符合不符合《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实际情况呢?我以为鲁迅的批评是中肯的.首先,《文心雕龙·原道》篇没有界定“道”的范畴.刘勰在《原道》篇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13.
《管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宝贵的典籍,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 《管子》一书的内容,甚为庞杂,而以法家和道家的言论所占的比重为大。前代人有把此书列为法家或者道家的著作,这是有其原因的。 郭沫若在其所著《十批判书》中指出《管子》的《白心》、《内业》、《心术》等篇为道家宋钳、尹文的遗文,而在《十批判书·后记》中又指出:《管子》书中多法家言,但不限于一家,《法法》、《住法》、《明法》诸篇,其理论渊源于慎到,而为韩非所本。这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4.
口哨事件     
国庆黄金周后上课的第二天,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我给学生上《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原本是打算公开课时上这篇课文的,学校安排六年级在十二月份开课,再加上自身的忙碌和懒散,课没有按计划开,可教学进度是不等人的。这篇课文,我除了课件还没有做完整外,课已备得很充分。为了赶进度,我务必在两节课里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继《狂人日记》之后,于一九一九年三月写了《孔乙己》。后来在一九二二年六月又写了《白光》。在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孔乙已和陈士成两个典型人物。鲁迅之所以要塑造这两个人物,其目的就是向人们揭露封建社会孔孟之道培育了一些迂腐、麻木、愚昧的读书人,最后旧社会又无情地把他们抛弃。就象秋风扫落叶一样把他们扫掉,以至无声无息的毁灭。《孔乙己》发表之后,鲁迅于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又写了一篇《〈孔乙己〉附  相似文献   

16.
《酌中志》是一部记述明末宫廷政治斗争及宫闱生活的著名笔记。作者刘若愚,是明末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 《四库全书》没有收入这本书,只收了它的一个节本——《明宫史》。《四库总目提要》在《明宫史》条目下这样介绍:“《明宫史》五卷,旧本题芦山赤隐吕毖校次,盖明季宦官也。此书一名《酌中志》。”这一说法有两点错误:一、《明宫史》并非《酌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现已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本期我们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最近《人民日报》(1980.5.3.)发表《新发现的鲁迅‘五四’时期的佚文》十一篇,其中有署名“神飞”、总题为“自言自语”的散文诗七篇(原载1919.9.9《国民公报》“新文艺”栏)最后一篇“我的兄弟”可说是《风筝》的雏形.全文不长,抄录于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引]《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年前出现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刘勰总结了《诗经》、《楚辞》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给后代的作家和评论家指出了一条比校正确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分宝贵的理论遗产,我们把其中重要的篇章译成白话,并加以必要的注释,供研究者的参考。这里发表的《詮賦》是《文心雕龙》中有关文体论部分的一篇。这一部分包含从《辨骚》到《书记》的二十一篇,共分析了三十五种体裁。刘勰的文体论的特点,首先在于他始终贯彻了批判的精神,其次在于他论文体是和他关于创作及批评的观点一起阐  相似文献   

19.
我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短文,题目叫《逻辑推不出真理》.李继宗先生在同年同一刊物第二期上发表一篇文章,同我商榷,题目叫《逻辑能推出新东西》.我说逻辑推不出真理,李说逻辑能推出新东西,但新东西不一定是真理.依这点看,我们两人的意见似乎完全相同,逻辑推不出真理.但仔细一看,又完全不同:我是坚持就"逻辑推论"评价逻辑推论的,李则完全抛弃逻辑推论,评价所谓"推论"!李文共分九段,没有一段是不成问题的,我且依他的九段原文,逐段商榷如次: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今年五月二十八日《真理报》上的短篇小说《码头上的女人》,是一篇毫无特色的作品,思想上既无新意,艺术上也没有什么惊人之笔。但是,仔细读来,这篇小说也颇有些妙处,值得人们一读。 《真理报》是不常发表小说的,编辑先生们之所以看中这篇并不怎么出色的小说,把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