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良志 《学术界》2001,(6):70-76
随着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实施 ,国际金融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新时代 ,金融机构并购浪潮此起彼伏 ,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 ,银行不再是唯一能提供信用的机构 ,保险公司与投资银行争夺大型客户 ,各种基金也绕过证券公司直接投资证券。混业经营对金融运作模式和竞争格局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一、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必要性  与全球混业经营趋势相反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进程尚未完成。客观地说 ,这几年国家推进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也是整顿金融秩序 ,防范金融风险的实际需要。但是一俟分业经营和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混业经营的冲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本对利润追求的本性、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银行)市场内部化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混业经营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成为了一种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业不得不经受外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在金融机构利润、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等四个方面的冲击。目前,分业经营仍是我国金融制度的现实选择,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在给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的同时 ,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已是不可避免。我们如何在入世初期构建一种适宜的金融经营模式呢 ?本文认为 ,金融控股集团将是混业经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金融业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我国金融业依旧采取的分业经营体制显得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我国金融业在未来如何面对四方国家金融航母的竞争?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尽快实现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商品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机构所需资金越来越大,单一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已无法独自承担日新月异的新金融商品的承销,也无法满足企业一揽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混业经营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经营方式的主流。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混业经营是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我国金融业不应选择单纯的分业或混业模式,而应该选择混业经营下的分业经营管理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是实现混业经营、分业管制的最佳组织形式,而这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明晰和股份化改造。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业经营制度抉择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这在我国金融机构自我风险防范机制缺乏,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较好地保持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如今,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为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探索我国金融业的前景变化与发展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实行银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但各国银行业则实行或趋向实行混业经营.这样,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单一经营的银行在与外国综合经营的银行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分析了世界银行业经营范围的发展趋势,比较了银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我国银行仍应坚持分业经营,但通过建立金融机构集团来加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合作的建议,并进一步探讨了集团内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各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将不断交叉、重叠,差异将日趋缩小,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分业经营的格局也将很快被打破,尤其是“入世”进程的加快将加速这一进程。该文在分析我国实行混业经营模式所具备的成熟条件的同时,提出了对策: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建议修改相关法律,逐步放开业务经营限制;选择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实现混业经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银行整体素质;加强金融监管 ,为银行混业经营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闫强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28-129
当今世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统一监管已成为国际潮流,我国商业银行的出路只有一条,即积极创造条件,向金融混业经营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应在现实给定的资源和制度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混业经营模式,并逐步为从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转型创造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董正和 《兰州学刊》2004,(3):171-172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现行的分业经营模式 ,正面临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回归潮流势不可挡。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视角对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和检讨 ,并借鉴各国混业模式 ,对我国立法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金融业有必要适应国际形势,逐渐走混合经营的发展道路。实行混业经营是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需要,可以降低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实行混业经营,银行业务面临的挑战也促使混业经营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日等国先后改革了其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国金融业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金融混业势在必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推出,扫除了商业银行不得直接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障碍,为混业经营打开了一扇门。它的出台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这也是构建银行持股公司的一种形式,是混业经营的有益探索,不仅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意味着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既给商业银行提供…  相似文献   

14.
孙亮  刘瑞波 《齐鲁学刊》2007,(5):144-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证券化、金融创新和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业必将实行混业经营。从整个金融业的分工演进过程,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现实来看,我们正处在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阶段。我国金融体制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离不开金融监管方式、机构和制度的变革。根据渐进式体制变革的思路,以及发达国家金融制度变革的经验,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的实际,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也要遵循渐进调整、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将促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到来。针对中国金融分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银证合作的意义指出了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混业经营有多种形式,通过对几种形式的对照分析,从我国的现实选择和风险防范与监管的角度出发,在大规模放开混合经营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条件下,本文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实现金融混业经营的最佳形式,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施行混业经营的最佳初始入口.  相似文献   

17.
邢晓岩  郑秀 《理论界》2007,(7):216-218
目前在世界各国纷纷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实行的却是分业经营制度,这与我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演变,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经营体制的现状是大混业小分业模式,最后指出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内在动力、外因及技术条件,论证了我国银行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在中国大体可分为建国以前的混业经营尝试、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权化经营、改革初期的粗放型混业经营以及分业经营模式等若干时期.实施金融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包括多样化经营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权衡、金融企业素质与产权结构、金融市场秩序与金融监管模式、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业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为试点,已经从业务层面发展到资本层面,组织形式为金融控股公司,开始突破法律的限制。金融业从分业走向混业,是金融业内部的制度变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之路将是渐进式的,即逐步放松管制,在有效推进金融机构工具复合和业务交叉后,模糊金融机构边界,达到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的整合,最终实现金融机构资本上的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论次贷危机对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此次次贷危机的冲击下,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为代表的美国独立投行或转型、或被收购,拉开了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形式--银行控股公司的序幕.金融控股公司是混业经营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已历经近百年发展,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更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确立了未来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制度框架.此次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和法制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也将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