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颖杰 《学术交流》2005,(11):37-40
把建设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表明党中央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为进一步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创造了有利条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促进党群关系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为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提供了有利时机.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和群众社会主义民主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增加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民主含量,形成党和人民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和谐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党的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状况、新特点既对密切党群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清醒认识和客观把握党群关系现状,对建设和谐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进行伟大的探索。能否充分调动、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能否实现。为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稳定党的农村政策;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从而把党群关系问题提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本文试就此谈点学习体会。一、《决定》把党群关系问题提到事关党的生死…  相似文献   

4.
孙卫芳 《社科纵横》2009,24(5):21-23
针对建国后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刘少奇提出要从党员标准、党的思想建设、党群关系、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四个方面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这对于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姿 《社科纵横》2009,24(6):30-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使我国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椎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显性化的特点。利益关系不协调对党群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冲击,利益问题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恢心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原理为指导,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利益格局特点,从利益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路和途径,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和睹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村组集体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陈大银,张兴无,潘连兴村组集体资金(以下简称村组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既是村民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既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会挫伤群众建设公用事业的积极性;既是经济问题;又...  相似文献   

7.
胡述宝 《社科纵横》2011,26(7):8-10,30
重视党群关系,中外政党概莫能外。中共历史上曾集聚了丰富的密切党群关系的经验,国外政党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法宝,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高度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把密切党群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江泽民同志在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就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主持制定了《关于加强党...  相似文献   

9.
余新 《社科纵横》2009,24(1):68-69,7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权力运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关注和研究执政中的权力、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途径问题。一旦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妻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0.
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廉政建设,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就是加强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与密切党群关系极大。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些看法,以求教于理论界。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保证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基本特点和优良作风。党中  相似文献   

11.
程文侠  李慧 《社会》2019,39(3):210-240
中国共产党是倡导性别平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其一度激进的妇女政策在1940年代却发生了温和化转向。抗日战争开始后,革命根据地内阶级矛盾的缓和与劳动力的相对充裕使激进的妇女政策成本上升、收益下降。抗战中期,国民党的“限共”政策给中共战争资源汲取带来了压力,引发了党群关系的变化。为缓和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非阶级斗争形势下实施了群众路线,通过组织群众劳动生产以扩大总产出。在组织群众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性别差异和性别分工被强调,激进妇女政策的路径依赖被打破而随之温和化。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的温和化重新平衡了革命的中心性目标与原则性目标,重新平衡了男性群众的利益偏好与女性群众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党群关系罗利行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开始创建到1945年奉命北撤,前后历时四年,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解放区之一。在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壮大过程中,浙东区党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张闻天的党建思想孙淑君解放战争中,张闻天作为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党的建设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在东北工作时间,担任合江省委书记、东北局组织部长及辽东省委书记。第一线的工作,使他在党的建设上,又有许多新的、重要的思想,尤其是党群关系思想,丰富了党建...  相似文献   

14.
陈文明 《唐都学刊》2013,29(3):98-101
延安整风运动的宪政内涵、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思想,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和建立新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运动中存在的程序上和制度层面的缺憾也对后世有消极影响。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要吸取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教训,既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强对国家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同时创造条件,依法保障公民的批评权。  相似文献   

15.
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履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根本之举。要更好地密切党群关系,就要不断健全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教育机制,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增强群众工作实效性;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监督机制,保证权为民所用;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保障机制,确保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我们党的本质定位及执政目的。要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密切党群关系和探讨掌握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李英世 《探求》2005,3(6):18-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基础性工程。我们只有从发展视角、改革视角、稳定视角、社会公平视角和党群关系视角,去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问题,才能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才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去冬今春,省政协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组织两个调查组,先后到松花江地区、佳木斯市所属的十个县(市)的一些乡、村,绥化地区和齐齐哈尔市的泰来、肇东等地就党群关系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组看到,当前我省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大农民欢欣鼓舞,赢得了农业特大丰收。这不仅是天公作美,更重要的是十年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富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我省农村中的党群关系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好的,多数地方的干群关系也是比较密切的。农村是稳定的。同时也看到,由于  相似文献   

19.
李丹 《社科纵横》2014,(4):136-139
近些年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迅猛发展,不仅日益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更是对新媒体时代党的群众工作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即机遇与挑战并存。因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如何运用新媒体,全力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宋江澎 《探求》2002,(1):4-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 ,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形式主义的直接危害是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 ,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 ,影响事业的发展 ,克服形式主义已经到了非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不可的程度了。警惕和防止形式主义 ,需要各级领导、各级干部共同努力。从现实情况看 ,从领导机关抓起 ,从领导机关做起 ,显得尤为重要。一、领导机关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