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7年,南开大学教授陈永川获 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 的青年科学家奖。这项也被人们称为“萨乌德·侯赛因奖”的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专门用于奖励在自然或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陈永川是第二个为我国争得此项殊荣的青年学者。他作为“奥本海默研究员”,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有着优裕的工作条件和该实验室终身研究员职位……。然而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就是为了一个意愿──建立中国自己的组合数学基地。 陈永川1964年出生于四川,1980年考入…  相似文献   

2.
赵晶晶 《人才瞭望》2023,(21):15-16
<正>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科学家精神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精神指南,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科技之林的法宝,以科学家精神赋能青年科技人才既是时代需要,也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读美国《科学》杂志,有一则事过境迁已有60多年的两位伟大天体物理学家的轶事,使我感慨良久…… 1935年,24岁的青年印度科学家钱德拉塞卡来到伦敦,受到当时最负盛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器重,他推举钱德拉塞卡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上宣读论文。令钱德拉塞卡惊咋不已的是,当他的有关“黑洞”的论文宣读完毕后,爱丁顿断然驳斥,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位青年科学家关于“黑洞”的神话。一番“权威性”的发言,宣告钱德拉塞卡的彻底失败。然而,经过近半个世纪之后,72岁的钱德拉塞卡却以其“黑洞”理论──划时代的创见──获得了…  相似文献   

4.
浩然 《人才开发》2009,(12):13-13
在中国,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几年前的一次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中。钱学森与鲁迅、金庸等人一起名列十大,成为唯一上榜的科学家。钱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代表。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的“科学偶像”。他的治学严谨、敢于创新、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一直被舆论关注的青年科学家陈章良在本月15日宣布了一条震惊中外的消息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批青年科学家最近从一枚材殊的恐龙蛋化石中获取了恐龙基因片断。陈章良196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考入华南热带植物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美国拉苏里州华开顿大学生物和医学部的研究生。1985年,陈章良在欧洲分子生物学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之作,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广泛注意。1987年,他又发现并证明了调控植物胚胎发育的DNA的存在及其功能,这项成果被国际许多同行专家还为植物分子…  相似文献   

6.
2000年 7月,拥有 160亿英镑基金的世界最著名的生物医学基金会Wellcome Trust 2000年度“国际青年科学家发展奖”的终审获奖名单揭晓,中国扬州大学农学院讲师吴长新榜上有名。他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教育厅派出的留学人员中荣获该项奖的第一人,也是本年度获此奖的唯一的亚洲人。 “国际青年科学家发展奖”是该基金会把其中30亿英镑的基金用于一年一度奖励世界范围内具有发展潜力青年科学家的一个奖项奖励科研经费达 77400英镑。每年 10月由权威学术刊物──英国(Nature)(自然)杂志登出…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才交流》2011,(7):35-35
为期两天的“2011年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和外籍青年科学家工作交流研讨会”6月9日在京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和“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设立于2009年,  相似文献   

8.
世界著名青年生物科学家、美国总统奖获得者邓兴旺,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代表了当今世界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从1999年起,邓兴旺成为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北京大学他的研究中心里,他也成了学生们心目中的英雄;在他的老家湘西农村,邓兴旺毫无疑问是孩子们成长的楷模,一盏吸引他们走出山乡的明灯。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湖南湘西民风淳朴,地貌复杂。1962年,邓兴旺就出生在那里的一个深山沟里。小时候,不要说高入云端的大楼,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就连一条像样的大道他也没见过。摆在小兴旺面前的,到处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明明就…  相似文献   

9.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等老一代科学家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条,他们才能冲破重重阻力回到新中国,把自己的才华、青春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而这句话,也是龚旗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这位从福建莆田大山里走出来的青年科学家,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八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对这位成就斐然的光学专家来说,英国和日本优越的生活、科研条件都不能把他的心留住,个人的名利或者工作的艰辛也可以毫不计较,但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责任却是责无旁贷的。他相信,只有…  相似文献   

10.
赵进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出生,1977年考入西南师大生物系,毕业后考取武汉水生物研究所研究生,1984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美国得州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美国宾州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被聘为美国加州ABI公司研究员,曾获美国技术专利1项。1994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任教至今。 他曾先后获得美国李氏奖金、青年科学家安泰奖、杰出青年基金科学奖、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优秀华侨奖等。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吴帆 《国际人才交流》2011,(4):19-21,64
百年前,洛克菲勒资助成立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以帮助改变中国在医药卫生方面的落后状况。而今,基金会主席陈致和博士与同事的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帮助改变中国良莠不齐的医疗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访之前,对这位从华尔街回来的"海归"的想象,是一位财经杂志封面上的重量级人物,颇有些忐忑。他在华尔街投行做到了技术主管,在美国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回到国内,他不仅负责了中国证券史上规模最大的技术系统项目,更为中国的证券业制定了自己的数据交换标准。  相似文献   

13.
"龙代表了中国,也代表我的偶像李小龙和成龙。我爱中国,爱中国武术,所以我也起了个中国名字——陈爱龙。"  相似文献   

14.
PMI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已经应用在中国的多个行业及领域,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设、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建设,以及帮助华为从本土公司快速成长为跨国企业等。  相似文献   

15.
张晓  吕冬 《国际人才交流》2012,(5):38-39,64
在来清华一年后,我终于敢说我是实验室的一员了。尽管这一年很辛苦,但我觉得非常幸福。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航站楼——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主设计师诺曼·福斯特,这位当代世界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大师之一,20多年来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留下了一系列经典杰作。在荣获2008年中国政府"友谊奖"之际,大师福斯特就自己在中国的建筑设计等,与本刊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莫瑟尔非常清楚地告诉记者:"我今年64岁,其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跟中国打交道,这点让我非常高兴。在近30年间,我来过中国205次。"  相似文献   

18.
在2018年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这些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晓 《国际人才交流》2011,(3):18-19,64
春节前夕,多位外国专家给温家宝总理和中国政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涉及城市社区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银行业与航空业的发展。1月26日,20多位外国专家及其亲属应邀来到人民大会堂,与温家宝总理等相聚一堂。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在妇科肿瘤诊疗与科研领域奋斗了超过30年的全职时间,但我在中国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工作确实是我职业生涯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