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各项事业要发展,都要靠人才来带动、推动和拉动。 一提人才.就免不了说到那些艺术明星、学术名人、社会名流。殊不知,他们只是人才汪洋大海中的“一粟”。如果只把他们当人才.那就是片面的人才观,畸形的人才观,不科学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2.
很多中国企业里的高层和中层人员往往不在人力资源部的总筹划之下,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还停留在通过构建一个内部公平、有外部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以培养和挽留关键人才的阶段。相比之下,IBH中国的人才管理机制却保持着一个多达7000人规模的中高层人才的“蓄水池”,其中,顶尖人才占了人才“蓄水池”的15%,高级主管或高级技术人员又只占5%左右,“G100”又是优选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一家公司的副老总对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只代表你应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6个月。要想在我们这里干下去,就必须继续为你的“知识仓库”充电,并将“知识仓库”转化为“智慧工厂”,否则,仅凭你的一张文凭在这里只会失败。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文凭是敲门砖,进门之后,勤奋、敬业、继续“充电”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才是晋升的阶梯。同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同校同届同专业,文凭虽相同,但几年以后,各自情景却大不一样。同在一个部室,甚至同做一份性质相…  相似文献   

4.
二弹一星的授勋会上,人才济济,这最好表明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之盛,从未曾有。历史上有人说过,吾国无以为宝,惟以人为宝。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产物。“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亡秦,不是说人是天底下最有用的财富。 但是,有人才是一方面,识人才、用人才又是一方面,有的地方虽有人才,但你不认识他,不用他,不是等于没有人才一样么?京戏里边有一出叫“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是一个最好的故事。这个韩信有大将之才,但是项羽识不得他,只把他用为执戟郎官,比一般编禅之将还不如,于是韩信投到刘邦的帐下去…  相似文献   

5.
时下,各级领导虽然在大小会议上大讲“工作创新”.会下,“创新工作”缺乏实际操作性。如:怎么创新?创新工作的目标、标准是什么?责任主体是哪一级.不明确,没有一个创新工作的机制来运行,工作中无法实施“创新”。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只注重人才引进或者引进了多少人才.而不注重引进人才的作用发挥.创新成果的应用和重视以及如何调动他们科研、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一个“创新工作”的人文环境等。笔者认为,创新工作机制需要建立。  相似文献   

6.
<正>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当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人才不流动,思想就会僵化。”“要逐步实现科研人员流动、更新制度。”“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生产力中的人才资源配置与之相适应。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改变人才的分布和结构,调剂人才余缺,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目前人才择业难、流动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笔者以为制约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主要有“十大障碍: ——“关系”障碍。在“双向选择”活动中,“关系户”、“人情网”并不鲜见,“关系”往往成为某些谋求职业至关重要的因素。少数单位招聘人才不…  相似文献   

8.
王华  李磊 《人才瞭望》2005,(8):108-108
为促进人事人才工作,鄢陵县人事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从自身建设入手,要求人事干部努力当好“五员”。即在人才的合理配置上当好“联络员”。逐步完善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使人才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在提高人才素质上当好“督导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督促、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在人才选拔上当好“公正员”。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在热点、难点问题上当好“宣传员”。加强引导,搞好宣传,积极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事人才服务。在人事宏观调控上当好”管理员“。认真研究人事人才工作与经济发展关系,加强人才政策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9.
用人絮语     
只想让下属适应自己的领导,难免推动助手;善于使自己顺应民意的领导,才会赢得群众。器重某个人,切勿看轻其他人;看准更多的人,才可能用好众多的人。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要想“发财”,得先“发才”。重“财”轻“才”的思想要不得,只认“财”不认“才”的偏向当杜绝。用人絮语@萧德安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管理学专著里,一般只谈到上级对人才的管理,而很少讲到人才对上级的“管理”。其实,这个观点早已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伍拉克提出,他声称协调与上级的关系为“管理自己的上司”。人才对上级,也应进行“管理”,即人才如何调动上级的积极性。使人才在自己的健康成长和成就事业的过程当中得到上级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事实上,对上级“管理”得好的人才往往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工作绩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双方在信息上存在“不对称”,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资源信息的缺乏,使传统的人才识别形成了一系列不健全的识别标准与制度,出现了用人单位学历崇拜、职称崇拜、名校崇拜、“海归”崇拜、证书崇拜等现象,人才的识别成了“硬件”的识别,忽视了人才能力、品质、道德等“软件”的考虑。既影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也滞后了人才制度的建设。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的识别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促进人才的开发利用,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识别机制。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可以依据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分离均衡理论”建立健全人才识别机制,根据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的特征,建立一个反映人才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吻合的综合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实力。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对于人才数量偏少、高端人才匮乏,难引进、留不住高层次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引进“飞鸽牌”人才不可少,培养“永久牌”人才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否能够充分地利用市场。只在“缺人”时才想到招人,说明它还没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现代企业应把招聘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科学有效的运作,发挥招聘的内部和外部功能,为企业配置最需要、最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面临国际化人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的关键是人才“入世”。入世以后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才,最大的危机也来自人才。据统计,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为3900万名,占人才总量的2/3。从绝对值来看,这个数字不能算少。但是,中国现有的人才结构很不合理,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十多十少”,即:1、初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高级人才仅占专业人才总量的5.7%。2、高龄高级人才多,中青年高级人才少。50岁以上的高级人才占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高级人才不足10%。中国高级人才面临严重的“老化”与“断层”。3、大城…  相似文献   

15.
一要从“党管干部”向“党管人才”转变。坚持党管人才,首先意味着管理对象的扩充,管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管理一般干部,而是既管理技术干部,也管理技术工人;既管理党政组织内的人才,又管理社会上的人才;既管理党政干部,又管理企业人才。总的来说,人才工作的重点从原来关注党政干部“一支队伍”,向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的“三支队伍”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城市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些重要论述宣示了中国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对于深圳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推进的逐步深入和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学校需要的是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师资群”和“人才群”。“人才断层”的威胁依然存在,而“速成”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校长尽快转变人才观念,制定科学的人才策略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1988年就提出了“科技兴宛”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激活人才的政策措施,从工资上、福利待遇上以及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家属“农转非”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他们结合新形势、新特点,从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上下功夫,以搞好人才规划为前提,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为重点,以激活用好人才为关键,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人才开发工作。与“九五”初相比,南阳市人才总量增长较快,人才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底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那么,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如何理解高技能人才这一概念的内涵,目前,理论研究尚无公认的定义,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0.
郝银 《人才瞭望》2005,(4):11-11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资本是随着知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逐步变化的四个概念。人才资本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概念,强调把人才作为一种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资本来投资与运营。因此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后,又提出“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观念,并把加快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新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因此,要确立”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的观念和“人才资本是可以开发和经营”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