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定到中国 沙博理是中国籍美国人.他说:"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夏穿中式布鞋,冬穿中式丝棉袄,每天清晨练太极拳.中国朋友都说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探亲假,可他一回到美国假期还没有过完,就急着要回中国来."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2.
“An apple a day。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一句古老的谚语,道出了苹果对人们养生的妙用。苹果,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营养品。而他,一位饱经风霜却精神矍铄的日本老人,为提高中国果农的苹果种植技术费尽了心血。他,就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著名果农专家、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原副会长末永武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因此,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文学翻译家扮演着"架桥人"的角色。来自捷克的李素就是这样一位"架桥人"。两度来中国学汉语在文化部和中国社科院主办的"201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活动上,李素总是带着问题聆听专家学者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领导和指挥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人民革命战争,以劣势兵力和武器装备战胜了国内外拥有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的强大敌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回顾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艰苦历程,不难看出我党我军经历了挫折与胜利,失败与成功,从艰难而曲折的战斗历  相似文献   

5.
要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要知道他们跟你并没有什么不同。你们必须建立信任与合作的个人关系,它会使你的生活更有趣、更丰富。你在世界各地都有朋友和合作伙伴,我认为这是职业生涯中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人想象中,图书馆馆长一定是位满腹经纶的老夫子,而吴建中的形象却颠覆了寻常概念,他是一位站在时代潮头,有激情,有风度,有个性魅力的博学家,且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9目-15日,27名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携其家属在湖南省进行为期7天的休假活动。本刊记者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际,作为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外国专家,他们服务于我国的不同领域,亲历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在他们眼中,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对自己工作的领域又有何谏言?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正>1994年,国务院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中国设立的五大科技奖项中唯一一项授予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的奖项,也是我国授予外国科学家的最高奖。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发,10名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中,已经78岁的赫伯特·芒教授精神矍铄、意气  相似文献   

9.
董励华 《人才开发》2004,(9):10-11,3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以下简称"八字"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正是我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人才标准的创新论述,也是对干部"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方针的丰富、发展和完  相似文献   

10.
“我非常喜欢重庆火锅!即使在英国期间我们全家也每周要吃一次火锅。”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阮雄中笑着说,“说实在的,我已经把我夫人和女儿的味蕾改变成重庆人的口味了,这是在为今后全家落户重庆定居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武丹 《人才开发》2001,(11):7-8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作用决定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和实践一再昭示,正是由于工人阶级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对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无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的甚至对工人阶级在新形势下是否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要全面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  相似文献   

12.
在天津武清区杨村镇松鹤园小区内,昔日的荒地上,如今矗立起一座漂亮的现代建筑--和平之君儿童福利院.有几十个中国的孤残儿童正在这里接受着特殊养护、教育和训练,这对于为此投入了大量心血的杨应瑞先生来说,如同一个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