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任教,认识了一位来自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的学生。我向他提起了想到中国做一些考察、研究的想法。他替我出了这个在中国边工作、边考察的好主意,接下来我向外文局提交了申请,并如愿从1992年8月起受聘到外文局工作。在此之前,我已经被密西根大学录取,准备攻读博士学位,所以计划只做1年考察。然而,就像人们常说的,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 在北京,到机场接我的是一位美貌的年轻姑娘,也是即将跟我在问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几个月很快过去了,接下来是一段闪电式的爱情,我们结婚了,…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我接受了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GIS部门总监的职位,这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北京的公司,我于是从美国康涅狄克州搬到北京居住。当时我正成功运营着一家测量公司,为一些政府部门提供土地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服务。我到北京的原因有二:一是我意识到,把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技术带到中国,会非常有利社会发展,同时,从财务角度上来说也是有利润的。二是我已成了西方人所说的”中国虫”——想体验中国的一切,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建筑、美食、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夜生活。  相似文献   

3.
提起法国,我们很自然想到的是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历史建筑的寓意和壮美,想到的是法国人的浪漫和优雅,想到的是法兰西民族对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宽广胸襟。但是,这些还不是最能够代表法兰西胸怀的东西,我以为最能够显示着法兰西胸怀的是座落在巴黎拉丁区的先贤祠。  相似文献   

4.
我来自马里共和国。我是1988年9月到中国北京来的。我在中国留学的计划是一年在北京学汉语、四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我的专业。 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我小时候爱看中国的武术电影。当时,我以为每个中国人会武术,到了高中,我们学哲学时涉及到毛泽东的思想和中国地理环境的一些知识。当时,我觉得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感  相似文献   

5.
正才来北京不久,来自韩国的朋友就问我买自行车没。一想到骑自行车我就情不自禁地笑了,多年来我一直是个摩托车迷,曾骑行贯穿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泰国和印尼。我自认为是个追求刺激的人,所以还没有做好准备减至自行车的速度。然后,机缘巧合,我一个同事回家了一段时间,并告  相似文献   

6.
内蒙圆梦行     
一提起内蒙古这地方,日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以及在草原上悠闲自得的羊群、马群和牛群。我从孩童时代起就曾梦想将来能有机会亲眼看看那个大草原的风光。我在北京住了五年,一直没能实现的这个愿望,这次终于有机会能去内蒙一游了。七月初的一天,在那达慕大会的前夕,我们来到了  相似文献   

7.
落后的美国不久前,中国某市一个代表团,出访上海的姊妹友好城市--美国旧金山市,团员们惊讶地发现,从旧金山的机场到城市建设,均落后于上海,他们惊呼,美国落后了。的确,美国虽然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但在某些方面又确实落后了。落后的手机我的手机是女儿更新后送给我的淘汰品,没想到在美国一看,嗨!那些时髦的白领女士和酷小伙们的手机,还远不如我的呢!有个美国朋友经常到中国出差,每次他都感到中国的手机变化太快。一次他对北京一个作者夫妇在美国总统巨石像前合影朋友的手机很感兴趣,很想自己也有一部,于是就记下…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共生的社会。”就像《北京人在纽约》中写的那样,“如果你想上天堂,就请来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想到地狱,也请来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天堂和地狱,虽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有时只是一步之遥。稍不留神就会从天堂走向地狱。尤其在IT界,这种变化就更加突显。能在美国IT业站住脚,技术上游刃有余,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人并不多。能在工作中,“享受做学问的最大乐趣”则更加不易。作为外来移民,杨庆,这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凭着他的睿智,成为本领域…  相似文献   

9.
1982年,北京师范学院邀请我讲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任教,我原先以为去中国就像去月球一样遥远,但我很快就发现这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早就知道像中国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会给人以很多审美上的愉悦,到了中国以后我很快发现  相似文献   

10.
想到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大概分以下几种:1.对东方文化,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好奇,这是很多人对中国感兴趣的原因,这些人很多是艺术家,或者文化爱好者;  相似文献   

11.
1 2012年的夏天,暂别中国大地的我,踏上了美国波士顿的土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美国生活,一无所知,就像2003年的春天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时。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3,(3):44-45
传统建筑是中国古典文化具象化的传承。而中国正面临快速城市化进程,传统与现代文化是和谐相处还是激烈冲突?通过外教的摄影我们也许会找到答案。夜上海Thomas Boulanger法国我惊讶于你的流光溢彩,我想成为你的一部分。上海!上海!上海!记录Melissa Wrobel美国这张照片捕捉的是一个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为旧建筑作画的情景。这里将作为上海扩展成为更大都市的一片开发区。你可以看到近处即将拆迁的旧建筑以及远处新建筑的崛起,它们很快就会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构建城市的主要景观。“城市记忆”就在于城市古建筑存留的数量!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主席在中国考察之后对城市规划界说:“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的特色。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太珍贵了,不能允许它们被那些虚假、肤浅的标准概念的洪水淹没。我确信你们将会遭遇这种危险,你们要用全部智慧、决策和洞察力去抵抗。”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意味深长的警告不幸言中。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中国几百年来、上千年来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具有个性的城市,在三十多年来急速的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冲击下,变成了“千城一面”,所有的文化记忆、历史遗存和积淀被铲平。这是一个文化悲剧。而城市规划师沙里宁则认为:盲目的建设和更新割断了历史的文脉。我国各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中,襄樊古城的千年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曾是明代抗倭前线、清代鸦片战争主战场、宁波商帮发祥地的宁海古城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被夷为平地,作为北京民居灵魂的四合院也在减少??朱门绿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盲目的建设和更新正在使我们的城市失去记忆。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开会     
开会是中国现代生活中着墨额重的一笔。电视报纸上天天报道文化入颇多描写老百姓颇多议论。大家都在开会也都在精简会议。中国每年因为开会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年我参加陕西省高级管理人员赴美研究班以列席身份开会几十次下来发现会多不独中国特有美国人也不少开会。我实习的橙郡政府办公大楼里20几个大小会议室总是客满开会得提前预定超时1分钟就会有人推门探询表示你们该腾地方了。在美国开会多了就发现美国人开会与我们不大一样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开了多少会而在于开会的目的。内容以及怎…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之前我没有想到会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但是现在,我在中国已经工作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与一大批中国朋友建立了牢固的友谊。  相似文献   

16.
近邻艾培     
在茫茫人海中喜遇同一生辰的人会感到对外亲切,彼此又是近邻好友就更加难能可贵了。82岁高龄的老专家爱泼斯坦和我就恰巧如此。七年前我的妻子苗丽华应聘到北京以文教专家身份任教。我俩外美国来到北京,搬进一所公寓式的宾馆居住,发现同楼隔壁有一对形影双双、同进共出的老夫妇,先生是外国人长相,妻子是中国人。了解之下,知道他们是爱泼斯坦大妇。有一天我们专程登门去拜访他们,说明我们来自美国,如今共同返回祖国发挥余热_大家一见面就相谈甚得、十分投缘,这便开始了我们七年来的文件和友谊。从此,接触不断,乐趣多多_‘“远未…  相似文献   

17.
金色的短发,瘦削而精致的脸上,有一双即便是透过眼镜片也仍然闪闪发光的眼睛,那是柯蓉给我的第一印象. 那天,作为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的柯蓉在北京三里屯附近的法国文化中心主持旅法中国画家季大海的作品研讨会,会间,她娴熟地谈起季大海画技中颇有明清八大山人的遗风……我想,一个法国人,缘何喜爱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了解颇深?柯蓉吸引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8.
王印久 《人才瞭望》2005,(11):75-76
提起培训需求,许多培训管理者会想到课程需求、想到员工提升方向的需求分析,而真正被问到“培训需求分析到底包括什么内容”、“如何去完成”时,一般都会王顾左右而言他,动辄用问卷、访谈等沟通手段来敷衍。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授     
写下这个题目,还真是有点犯难。为什么呢?以本人的水平,想要对教授说三道四,还真怕拿捏不好。教授是干什么的呀?那可都是高深莫测的学问家。稍有不慎,就会招人骂,而且是有学问的人骂,这可不好招架。但,最后一段时间来,围绕着教授这个称谓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又让人忍不住想说。明星教授可以做什么提起大学教授,人们总是立即想到蔡无培、陈寅格、陈景润、季羡林这样一些大师的名字,总是容易想起学富五年、学界泰斗、学术权威这样的字眼,总是会让人想到德高望重,想到严肃……但是,最近,我们却常常听到一些让我们说不上是应该高兴还是可以不高兴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14年来到北京之后,每年春节萨巴·阿里·埃尔·塔伊布就会买一个毛绒动物玩具. 因为今年是鸡年,所以她就在王府井买了一个小鸡玩具.去年是猴年,她就买了一个可爱的小猴子. 塔伊布来自苏丹,目前正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文学,她说道:"在我完成学业之后,我会把这些玩具带回家,它们会让我回想起在中国的时光."塔伊布说:"在中国过春节让我更爱中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