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屈原的《哀郢》究竟作于何时?为何而哀?历来说法不一。 自王夫之在《楚辞通释》内提出《哀郢》是“哀郢都之弃捐”的说法以后,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而郭沫若,游国恩对王说的进一步肯定,使王说风靡至今,似乎成了定论。其实是大可质疑的。 相似文献
3.
论西周审计说不能成立吴泽湘西周审计说,广泛流传于中外审计学界,已成不易之论。我国海峡两岸审计学界诸多学者,几乎众口一词,断然肯定: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已有国家(政府)“审计制度”,或有其“萌芽”、“雏形”。连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查特菲尔特教授,也在他的一... 相似文献
4.
八股文是一种程式化程度极强的考试文体。明清两代,从形式、写作内容及文章风格上都对八股作了严格的要求。八股文的程式化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合逻辑性,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文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考官的阅卷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了明清文人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模式的建构与形成。但高度的程式化也限制了文人的创造力,八股文不可避免地随科举制度的结束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5.
1938年,安·扬·维辛斯基在任苏联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时,在批判苏联法学家莱斯涅尔、斯图奇卡、巴舒坎尼斯等人的法学观点时,提出了他的关于法的定义:“法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国家为了保护、巩固和发展对于统治阶级有利和惬意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以强制力量保证它的实施。”安·扬·维辛斯基关于法的定义(以下简称维氏定义),将法的范围限定在陕隘的阶级法阶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十分有害的。第一,他否定了对法的起源的研究,使我们的法制史只能从国家建立开始;第二,他无法使我们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我们… 相似文献
6.
陈中立同志最近在《人文杂志》1992年第1期上发了题为《“主体性原则”能成立吗?》一文,同时在《光明日报》(1992年1月27日)又发了对该文作了压缩的《“主体性原则”不能成立》一文。这文章虽是具体地针对陈志良的看法写的,但是无论所提的问题(如前文标题所说),得出的结论(如后文标题所说),都涉及哲学上一个带普遍性的重大问题,对如何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重要,所以需要弄清。我认为他的论点有合理的东西,但完全不能导致那个结论。这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论不能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我国理论界颇有影响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论,主要从两个层次(全民、政府)和一个落脚点(人的"自私本性")来论证"缺位的必然性",并进而提出"变革国家所有制"的主张.本文也沿着这种"两层一点"的思路进行分析研究,但得出了与"缺位论"相左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王斌礼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30(6):100-103
八股文是明清两朝的科举文体。科举制度废除后,八股文已经渐渐为人们所遗忘。但作为一种文章体式,八股文具有文章组织学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文章中心的严格限定,文章条理的严格规定和文脉标志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之说不能成立——兼论《水浒传》的作者为罗贯中非施耐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两件珍品。这两部小说在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中出现最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然而,这两部小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对确定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产生、成熟的时间,对研究通俗小说自身演变发展的历史及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难解之谜的主要原因,是小说在文坛上不受重视,不能登大 相似文献
10.
11.
论“理性经济人假说”之不能成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说明,作为经济学分析基本前提的“理性经济人假说”不能成立。进而,本文用“主观理性”这一新范畴取代具有客观意义的“理性”这一旧范畴,并把经济学理论分析建立在各个人谋求实现“自我均衡”这一崭新基础之上,从而使经济学对人类各种行为以及对社会生活具有了广泛、深刻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是一种相当僵化的文体,自明代开始,对八股文的批评几乎无时或息,但它为什么能够长期沿用达五百多年之久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种文体用于科举考试体现了统治者巩固体制、维护道统的需要;二是用这种特殊文体试士,对选拔人才有一定作用;三是长期形成的八股文化学术体系,对这种取士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并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矛盾共性概念在我国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是号称矛盾问题精髓的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的重要构成部分,经常被人们运用于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之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理由有三:其一是它违反了逻辑;其二是矛盾普遍性不等于矛盾共性,因此二者不能简单置换;其三是存在不是事物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16.
(1)韩非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些人,以韩非没有专门的逻辑著作为理由,不承认他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的地位。其实,韩非是中国古代一位应用逻辑专家。特别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矛盾之说”,十分巧妙地表述了形式逻辑矛盾律的精神实质,对中国逻辑思想史作出了值得称颂的贡献。(2)然而,至今我们对韩非的逻辑思想,特别是对他的“矛盾之说”研究得很不够。在罕见的几篇讨论韩非逻辑思想的著作中,对“矛盾之说”的理解也很不一致,其中不少问 相似文献
17.
汉人论赋的基本观念是有无“风谕”。刘勰的赋论既有继承汉人“风谕”说的一面,但又和汉人走的路子大不相同。刘勰的赋论以赋体“铺采捣文”的特点为核心,一方面要求极力对事物进行描绘,另一方面又要求体物写志,反对辞采过于淫侈。刘勰不仅注重汉赋形象描绘的特色,而且总结了汉赋的“侧附”、夸张等艺术经验,这说明他对汉赋形象描绘的重视是有意识的。刘勰的赋论虽然主要从汉赋的经验中总结出来,但却反映了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八股文作为明清两代科举取士的主要工具,其章法理论、写作技巧在数百年间历代士子的总结钻研之下已臻完备,且为其他文学领域的批评创作所借鉴。作为明清两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多处借用或改造八股文的章法理论,来沟通点评各类文体。本文谨从作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八股文与金圣叹的作题论之间的关系,以见八股文对金圣叹文学思想的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以八股文取士,功名利禄之所在,在读书做官、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讨生活的读书人自然趋之若鹜,于是出现了大批的起承转合代圣贤立言的公式化程式化文章,从童生的“窗稿”(为应付考试而写的练习性质的八股文)到榜上题名之诸公的“新科闱墨”(乡试、会试优秀八股文选),汗牛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