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塞层民主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尝试,各地纷纷发挥村民的才智,不断创新基层民主建设.白城市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大胆创新村级治理机制,探索出了以"三项制度"为框架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体系,构建了农村预防腐败的新机制.这对于完善村民自治,保证基层民主有效运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发展观 ,目的和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五个统筹” ,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存在部分村的自治机构形同虚设、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透明度不高等主要问题 ,建立健全合法公开、民主选举制度等是促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基层走向善治,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其中,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是其必要的路径选择.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应通过调适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调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同村级政权组织与农民自组织的发展,理顺农村基层治理三大主体关系;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应通过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四个民主”建设,落实农民的“四项权利”;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应以农民为本位,以建设农村社区利益共同体为载体,通过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主制度的一项普遍措施,选举事关各阶层利益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认为,实践中,村民直接选举存在的一些不足,可以通过村务公开、决策民主等措施,让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激发村民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来解决,并适时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巩固和扩大民主法治成果,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应该如何管理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居住形态集中化、社区结构异质化、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新型农村社区表现出利益诉求增多、民生诉求凸显、民主诉求增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成都以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构建促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以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创新带动新型农村社区民主治理水平提升;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为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作为"草根民主",村民自治的实行不仅意味着农村基层民主化的发展,也奠定了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央规定实行了村务公开,村级财务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农村问题的焦点.为此,选取李村为个案,通过"上访"材料,人员访谈等方法对李村财务状况进行了洞查,分析村级财务问题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作为“草根民主”,村民自治的实行不仅意味着农村基层民主化的发展,也奠定了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央规定实行了村务公开,村级财务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农村问题的焦点。为此,选取李村为个案,通过“上访材料,人员访谈等方法对李村财务状况进行了洞查,分析村级财务问题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  相似文献   

8.
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发生了全面的结构转型。据实证调查,引入"私人治理"的概念,用以概括当前基层治理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变迁、权威基础与资源的个体化转向、"无政治"的村民、资源下乡与政策话语的诱导驱动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建构出私人治理的发生空间,该治理结构借助公私资源的互通转化和策略主义的治理之道显在运行,基层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陷入新困境。由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塑精英责任意识,再造村庄价值系统,成为新常态下中国基层民主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与实践,国家治理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领域,国家治理领域文献的主题挖掘和聚类分析,可以展示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变与科研合作态势。国家治理领域1980—2019和2015—2019两个出版周期研究热点演变与科研合作态势的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国家治理领域两个出版周期的研究热点主题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涵盖: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与金融监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等主题。中国学者在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科研合作偏好较低,缺乏频繁的合作行为。近十年国家治理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始增多,在机构合作网络中,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为中心节点向外辐射,有较明显的中心性。国家治理研究领域机构合作规模达到10个以上的机构团队为5个,其中最大的机构合作子网络由11个机构组成,主要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中心,研究主题为财政政策治理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村级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要使村级民主建设达到"更加健全"的目标,必须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构建出健全级民主评价的标准体系,才能加快、督促和引导村级民主建设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46个村庄365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的建设情况、村级民主监督运行情况以及村级民主监督的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对村级民主监督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从民主监督组织建设来看,虽然村级民主监督组织体系初步成形,但是人员配置不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发展受到地理差异、经济发展程度、村庄领导组织形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从民主监督运行上来看,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活动有序展开,但在程序操作方面存在缺陷;从民主评议的绩效来看,村民会议农户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参与民主监督会议的到会率低,虽然农户重视村务、政务、财务公开信息,但由于信息公开的途径偏少,造成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不强,这大大降低了民主监督力度与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2.
  健徐   《社会科学研究》2012,(1):10-16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目前农村工作的两个重点.成都以民生带动民主、民主保障民生为特点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有机地将这两个重点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制度化的专项资金投入,不仅撬动起更多的社会资金改善村庄的民生,而且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强化了民主学习,收到民主与民生互促双赢的效果.成都的实践给基层治理和村级公共服务的完善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级民主政治自成系统。公共权力、政党、村民和乡村政治文化是这一系统的基本要素。其中公共权力可以使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得到整合;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推动村级民主的进程;村民是村级民主的主体和受益者,其参与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着村级民主的结果;乡村政治文化中包含不利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传统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一大创举 ,它充分体现了群众当家作主  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政治价值取向。经过了 2 0多年的实践 ,我国村级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初步确立了村级民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 ,村民的民主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但是 ,村级民主建设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个别乡镇行政的超强干扰 ,使《村组法》的贯彻落实受到极大的制约。针对当前村级民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必须严格规范乡镇行为 ,明确界定乡镇行政部门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制度 ,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不断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确保村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村级公共权力是村级民主政治系统的核心要素,其稳定运行和有效行使对村级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村级民主政治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可以从村级公共权力角度进行解释,制约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的因素势必也是制约村级民主政治系统运行的因素。当前,“指导权”和“领导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制约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城市领域具体实践的缩影。作为决定城市治理效能的深层次要素,政府公信力内在契合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审视城市治理过程,提高政府公信力仍存在服务意识弱化、行政行为失范、市民参与不足与政府回应不畅、信息不对称与新媒体语境下话语权弱化、政策制定与执行偏离公正准则等多重阻碍。对此应当追根溯源,从服务、法治、民主、透明、公正五大基本理念出发,全方位提高城市政府公信力,以期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协商治理:一个成长中的新公共治理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江海学刊》2012,(5):137-143
协商治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形成的一种新型公共治理范式,主张公民通过一定的公共协商程序进行理性参与进而在公共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来源于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在公共治理领域的应用以及一些原发性的民主治理创新,它遵循民主治理的理念,并追求公共治理中的民主真实性、更好的公共理性与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等非效率性价值,因此协商治理的出现是一种治理的民主范式变革,并以此区分于其他公共治理范式。协商治理在现实实践中有多种形式,并产生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与全球性的示范效应。基于实践中民主治理的需求以及特有的治理理念,协商治理可以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治理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决策型协商民主、咨询型协商民主、监督型协商民主和协调型协商民主四种形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也面临着形式化倾向、弱势群体表达受阻、协商理性不足、参与冷漠与协商责任感缺失等诸多践行困境。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培养基层民众协商意识,规范基层政府协商行为,就成为化解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发展村级议事协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乡村人口结构、业态结构的变化必然带动乡村治理内容和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地通过政策实验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促进制度现代化转型。在尊重创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分析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案例发现: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差异实为制度在实践场域中的结构化路径差异,基层政府制度供给策略与村庄自主调适共同影响了制度创新的结果差异。在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和坚持乡村治理系统的动态均衡,把握影响村级治理系统动态均衡的关键变量,找到一般经验与具体实践的连接点,实现政府与村庄的有效互动、村民与居民的有效共治、新制度与旧制度的有效互嵌,从而逐步推进和最大限度地提升村级议事协商实践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从精英治理到民主治理--村民自治制度演进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社区嵌入的深度受到权力、利益和文化三元变量的影响。目前,村级的治理水平仍停留在精英治理的层面上。“精英治理”和“民主治理”的差别在于体制内精英的被选择方式及其自我表现方式的不同。消除这种差别需要提高村民自治制度化水平以及农村社区的公民素质。村级民主治理水平能否不断得以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自觉的、内省的状态、坚持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能否保证其成员不断克服狭隘的理性人偏好并逐渐向道德人偏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