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来说,中国小说史上的志怪类小说兴起于魏晋时代。对此,学者们的意见比较一致,因为事实基本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历代著录的有关书目。魏晋时代除了有《笑林》、《艺经》、《博物志》、《群英论》、《语林》、《杂语》、《郭子》、《说林》等从名字看不出有神怪色彩但又被收录于“小说家类”的作品外,还有相当一批从名字就一目了然的志怪书,如《列异传》、《玄中记》、《搜神记》、《曹毗志怪》、《殖氏志怪记》、《神异记》、《搜神后记》、《甄异传》、《孔氏志怪》、《祖台之志怪》、《灵鬼  相似文献   

2.
文艺与民俗,原有不解之缘。一是民俗遍布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岁时节令、婚丧嫁娶、起居饮食、宗教信仰、交往礼仪、生活禁忌……等等民俗民风,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二是任何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之中,而不可能“免俗”与“脱俗”。因此,如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有意无意地对民俗有所描写。何况,文艺作品中的民俗  相似文献   

3.
张缨 《求是学刊》2012,39(2):28-31
在《希伯来圣经》中,"智慧"(或者说"知识")是个重要的论题,它通常被视为沟通神学与人学的中介.从神学角度看,"敬畏耶和华乃是知识/智慧的开端"(箴1∶7,9∶10;伯28∶28)②构成了圣经独有的智慧观,就此而言,智慧在于听从、遵行上帝启示的律法诫命(申4∶6),"做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申6∶18等);从(人)学角度看,智慧在于人际相处之道,在于懂得孝敬父母,谨守勤劳、节制、公正的传统美德,拥有智慧能给人带来长寿、财富、荣誉、享乐及平安,总之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箴3∶16-18等).不过,即便在日常生活领域,智慧的获得也离不开对上帝的敬畏,离不开对摩西传授的律法的遵行,甚且,由于行善或作恶——或者说蒙福或受惩——的标准在于是否尊奉律法,因而在《希伯来圣经》的主流思想中,智者乃是那些"义人",而"恶人"则成为愚蠢者的代名词(箴4∶10-27;诗37∶30-31等),从这个角度看,智愚之别与善恶之分直接对应且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4.
去年5月1日,日本新世书房出版了北奥三郎、木村重男合著的《伦理经营的时代》。这是一部将丸山敏雄实践伦理学思想运用于经营领域的书。这本书紧密结合经营实践,解决在经营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文中引用许多经营案例,内容丰富生动,道理深刻而又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5.
对长篇小说《狼坝》在创作视角、性爱与人性描写、民俗风情展示三方面的创作特点进行了评论,揭示了小说浓郁的“民间意识”和作者新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不仅回答了当时革命文艺运动中提出的现实问题,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四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是正确的,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它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仍然有着指导意义。(一) 文艺的源泉是什么?这是文艺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唯心主义者认为,文艺是精神的产物。例如,黑格尔就把文艺视为思维发展的结果;泰纳把文艺说成是心理话动的产物;斯宾塞和格罗塞则主张文艺产生于游戏;还有的甚至把文艺的产生同巫术、宗教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们的说法不同,但都否定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此作了正确的回答。他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  相似文献   

7.
放在我案头的这本小书,乍看上去,在如今大得离谱、厚得出奇、包装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外表精美的书籍中,显得是那样的低调、收敛,甚至有些"寒酸".然而,当我读完之后再重新审视它时,却产生了这样一种新的思绪:无论是书的封面那黄色作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黄土"作为一种象征)、铺有部分深蓝色图案的设计(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文化是用"蓝色"代表着"海洋文明",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还是封底具有欧洲铁艺风格的造型与内文版式上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鲤鱼图案.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人类———读李著《性与法》丁守和《性与法》一书从性别分层的角度入手,论及历史和社会,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研究的出发点不是由既已给定的概念组成的价值观体系,而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历史存在。以这种历史存在为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前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均处在变革时期,也就是原有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潮流。但这种模式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至今国内尚未有人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因此,南开大学教授杨栋梁的新作《国家权力与经济发展——日本战后产业合理化政策研究》起到了...  相似文献   

10.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生命活动──读《形体美的发现》有感马驰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中的碑文里曾经铭刻着一句充满哲理而又耐人寻味的格言──“认识自己”。这句至理名言为历代圣贤们反复论道,至今未竭。通过劳动活动发展起来的人类审美活动及其认识能力,乃是人类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1.
宋人张礼的《游城南记》一书是记载长安景物的专著。本文根据该书所提供的资料,对唐宋时期长安南郊的园林景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赵逵夫 《社科纵横》2007,22(5):150-151
彭铎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有着深厚的汉语音韵、文字、训古和校勘知识,他品德高尚,治学勤奋严谨,赢得了后学的尊重和人们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9月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芏办的《新闻出版报》,在三版头条,以大标题刊登了评介本刊的文章:《社会欢迎〈社会工作〉》。文中赞誉甚多,对我们来说,这是鞭策,更是鼓励。几年来,《社会工作》奉行“探测社会趋向,研究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服务社会成员”的宗旨,在服务社会、服务读者方面笃志不倦,竭尽绵薄。受到了读者的厚爱,发行量也一翻再翻。虽如此,但我们自知与读者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诚望广大读者多对本刊评头论足,举偏补弊,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作出“更多、更好、更大的建树”,以不负社会、读者的厚望。  相似文献   

14.
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这篇伟大的著作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典型体现,是指导我们党和全中国人民正确认识中日战争的客观规律,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正是在这篇不朽著作中,充分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分析和回答了战争中极其复杂而又必须搞清楚的重大认识问题。 一、从中日战争的实际出发,引出双方互相反对的四个基本矛盾。 毛泽东从中日战争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指出:“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  相似文献   

15.
评读《天问——明末春秋》阎崇年明清之际是中国社会天崩地解、陵谷巨变的时代。大顺代大明、大清灭大顺,历史裂变,何以诠释?问地不语,仰问苍天。著名学者型青年作家林佩芬,就其间纷繁历史事件、众多历史人物,编织成历史小说《天问——明末春秋》,分作三卷,一百二...  相似文献   

16.
认识及思维的创造性,是人脑的特有功能。大自然的进化和质的突变,最大的成果就集中表现在人脑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大自然的反作用——认识及思维的创造性上。人脑也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中最为发达、最为复杂的物质形式。有理由可以说,人脑是宇宙间精华之精华。因而...  相似文献   

17.
我们爱听这种霹雳的声音, 爆炸的声音, 万马奔腾的声音, 气壮山河的声音, 击破黑夜震惊世界的声音! ——胡征《大进军》胡征的诗就是霹雳的声音。在刘、邓大军霹雳似的南下大别山时,他是随军记者,也是军中的诗人,他的诗自然也就成了霹雳似的诗报告。  相似文献   

18.
汤丽琴同志:您好!一个偶然的机遇,我拜读了您的大作《独自》,引起了我万分的感慨,从中得到的一些启发可能对您是有用的,我真诚地希望这些意见会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相信我的诚意,那您一定会原谅我的唐突和信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我觉得您把婚姻看得太浪漫又太不浪漫了,这是矛盾的,恰恰又都安在不合适的方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的二十三年(公元627—649年)政绩卓著,历来为史学家所称顷,被誉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之一。唐人吴竞编著的《贞观政要》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争议和大臣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等。它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更为详细,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关唐太宗和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我们认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干部来说,这是部很值得一读的史书,是可以从中受到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汉代的选官制度和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汉谶纬经学的衰落使得士人们不再愿意将其人生价值建立在效忠帝王与朝廷的基础上,而是着重个体生命意识的自觉与觉醒.《古诗十九首》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在离愁别恨、人生苦短的感叹,及时行乐的呼吁背后隐藏的是对旧制度的反抗,对个体生命意识的重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