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手段 ,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 ,文学是一种想象的艺术。新闻写作中也可以运用想象这一手段 ,但新闻写作中想象手段的运用必须规范。文学与新闻写作中运用想象这一手段不同之处在于 ,文学塑造典型人物和环境 ,构思故事情节 ,依赖的是虚构的合理想象 ,而新闻写作中的六要素 ,来不得丝毫的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2.
从知觉转换为想象的心理机制来看,想象尤其是艺术想象具有情感涌动性、境界开拓性、意向综合性、趣味生发性四方面的特征。想象的情感涌动性,即因想象而生发的深广的情感反应作用;想象的境界创生性指的是源自知觉意识假定性和想象意识假定性的想象性意象假定性所具有的审美境界创构和生成作用;想象的意向综合性,即任何想象性意象都是意向性综合的结果;想象的趣味生发性,则指的是想象所开拓的自由灵动的艺术时空能给人以趣味盎然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3.
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什拉提出诗意想象论不仅克服了传统想象论的二元对立的不足,而且也纠正了现象学主观性的毛病,认为想象是想象的主体和想象的客体之间的不断的相互作用.这一思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想象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物质的想象和动态的想象;想象的表达作用.巴什拉诗意想象论的美学意义在于承认想象的整合作用,使人不断地高于自己生活着.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人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具有自由、开放、跳跃、飞翔、浪漫、跨越、形象、活跃、多变、夸张、神奇等心理特征。想象活动是人脑中原有意象在外部刺激和内在动机的双重作用下与现场客观物象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想象分为文艺想象与科学想象;文艺想象是文艺家创作的源泉,蒋孔阳先生提出的"幻想不是想象,但想象却离不开幻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科学想象是推动科学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想象与夸张修辞文本的建构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分为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它们是建构和接受夸张修辞文本的心理基础。探讨创造性想象的本质和特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夸张修辞文本的生成缘由;研究再造性想象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夸张修辞文本的接受规律。  相似文献   

6.
如同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想象的过程一样,任何艺术欣赏的过程,也都是想象的过程。我们把前一种想象称之为创作想象,后一种想象叫作欣赏想象。没有欣赏想象,也就谈不到真正的艺术欣赏。因为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不同于生活中的形象。大家知道,生活中的形象是艺术形象的根源,前者是客观的、个别的,后者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一般和个别的  相似文献   

7.
想象在科学认识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想象使科学认识具有超越性;想象使科学认识具有创造性;想象是通向科学真理的内在环节。想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人类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一种普遍思维现象。随着想象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的秘密的揭开,整个人类的科学思维水平将大大地深化。  相似文献   

8.
想象是人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具有自由、开放、跳跃、飞翔、浪漫、跨越、形象、活跃、多变、夸张、神奇等心理特征。想象活动是人脑中原有意象在外部刺激和内在动机的双重作用下与现场客观物象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想象分为文艺想象与科学想象;文艺想象是文艺家创作的源泉,蒋孔阳先生提出的“幻想不是想象,但想象却离不开幻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科学想象是推动科学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萨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命题.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其内质是意向性;想象具有非现实性,其虚无化和否定的功能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论相互契合;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把握的是艺术作品的非现实存在,这是萨特的审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艺术想象与文化想象、文学的价值向度与文化想象、文学批评与文化想象等关系域,提出并阐释了文学批评需要文化想象的理论命题.文中认为文化想象是全球化语境下,以文化为资源的社会性想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想象;在现时态的文学中,想象的多元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向度的歧义,呼唤着有意义的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从来就包含着科学的文化想象,当代文学批评要与批评的对象相适应,不仅要对文学中的文化想象予以臧否评价,而且它应当以积极的文化想象为前提去批评,更多地给人以理想和憧憬、给人以信仰和形而上的支持,从而不失其批评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广阔性的特点。音乐想象是艺术家创作、演唱、演奏、诠释作品的条件和前提,想象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想象 ,即形象思维 ,是一种艺术的特质。所有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包含丰富的想象 ,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 18世纪末 ,随着欧洲浪漫主义的蓬勃兴起 ,想象得到真正的重视 ,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得到正确的定位和真正系统的阐释。浪漫主义者不仅对想象作了理论上的精辟的论述 ,而且还把想象充分地体现在他们的诗作当中 ,把想象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一、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  相似文献   

14.
虚拟空间是被技术实现了的人的想象空间,虚拟生活是主体想象创造并控制的生活。虚拟生活也激发主体的想象。在虚拟空间中,开放、多元、自由、宽容、共享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开放与共享,意味着主体可以相互启迪着想象;多元与宽容,意味着主体可以启动创造的意念,自由地想象。虚拟空间排除了现代科学理性和市场逻辑对自由想象的挤压,有效地抵制想象的齐一化、单向化。虚拟空间想象的发展还有利于反抗现代文明对主体创造生活的压抑。由此,虚拟生活中主体想象的发展又有了本体论与人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想象是教师对一切可能实现的教学活动的设想,是教师基于教学表象、教学认知和教学经验,在头脑中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多种可能性预设。教师教学想象之于教学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深化教学目标、活化教学内容以及彰显教学主体价值三个方面。教学想象以感知教学活动要素为基础,其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教学表象、整合教学表象、建立情感联结三个环节。教学想象作为教师组织和设想教学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是教师基于对学生、老师、学校、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理解而产生的对教学意义、育人价值、教育美好图景的探索、追问、期待和憧憬。教师教学想象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想象力,注重通过唤醒和增强教学想象意识、激发教学想象智慧、建构开放的教学场域,为教师提供教学想象的自由空间,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想象,促进教学想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地开花”,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发挥教学想象应有的作用,努力打造更加美好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16.
音乐创作的想象 ,是作曲家带有自发性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音乐教学中的想象是有意无意沿着作者的创造思想轨迹 ,尽管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的想象空间不尽相同 ,但都遵守再造性想象原理。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仅就想象的泛意理解而言,艺术和宗教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想象的掌握,它们从不同的途径寻求着人类精神层面的慰藉和生命的超越。为了探寻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差异,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知性地分析了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中心理体验方式、情感内驱动力、意志的合目的调节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想象(包括联想)是人类的重要心理功能。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但是文学创作的想象和联想,和一般人及自然科学家的想象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既有着共同的性质,又有其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小说、戏剧创作的想象主要是作者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组合、移植、改造等艺术加工,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概括。诗歌则要“摆脱”“散文性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出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的世界”。而散文的想象和联想,虽然并不完全排斥虚构,但主要多是作者由亲身经历的事,或由自己的切身感受而引起的联翩浮想,作者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特殊的阶段 ,能给人以神奇的艺术享受 ,只有依赖、运用想象 ,才能获得对音乐“语言”的体验和感应 ,领受到音乐神奇美妙的意境。音乐本身就是富含着想象的艺术 ,而想象又是欣赏主体与生俱来的能力 ,正是主体的想象能力与客体的想象因素的结合 ,产生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在音乐欣赏中 ,作为欣赏主体 ,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基本知识 ,扩充综合知识 ,提高情操和素养来培养想象力 ;如果合理运用想象 ,则可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享受 ,得到美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想象是诗人的高智能心理活动。中学语文诗词教材充盈着诗人的想象。启发学生想象的主途径是 :展示画面 ,填补“空隙” ,理解蕴藉 ,提问设计 ,评述点化和诵读致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