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广西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内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全县十八万多人口中,侗族占52.5%,苗族占15.5%,僮族占6.3%,瑶族占3%,汉族占22.7%。这里现有耕地二十二万六千多亩,森林面积三百八十万亩,是自治区木材和植物油的重要产区之一。从前六月闹粮荒今年六月谷满仓这里的各族人民的过去由于长期受反动统治的压榨,经济文化很落后,工业一无所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广西僮族自治区大瑶山自治县,是一个南北约四百华里东西宽二百华里土地广大富饶的高寒山区,在生产上有着宽广的发展前途,不但有粮食、林木、还有大宗的经济作物和土特产。但是解放以前,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仅住着瑶、汉、僮三个民族三万四千二百二十五人,平均每个劳动力要负担耕地五亩九分二厘(工业、副业还不计在内),加上生产工具相当落后,部分地区都是用手舂米,收谷逐穗剪,水田用人锄,劳动力十分紧张。解放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党  相似文献   

3.
黑河市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坤河达斡尔族村现有80户、348人。其中达斡尔族60户、243人,蒙古族、鄂温克族、满族4户,22人,汉族16户83人。劳动力108人,耕地6 650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有大中型拖拉机7台,其中链轨拖拉机5台、胶轮拖拉机2台,机引农机具24台(件),汽车2台。 一、三田制的实行  相似文献   

4.
僮族     
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七九九万余人,其中有七二八万余人分布在广西僮族自治区西部、中部和南部的四十多个县内,占僮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余,在云南有四十八万余人;在广东有十四万余人,在贵州、湖南两省也有少数僮族居住。僮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在河流、山谷之间,也有小块平原和盆地。主要河流有左江、右江、红水河、盘龙江、普梅河、柳江等。这些河流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对发展航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战綫上,粮帅已經斬将过关,林、牧、副、漁各路将軍怎样跟上去呢?这是龙胜瓢里人民公社成立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問題。瓢里人民公社,是一个侗、僮、汉、苗、瑤族的多民族公社,也是一个富饒美丽的山区。打开这个公社的平面圖,就可以看到,这个公社縱橫在一百二十华里的丛山峻岭間,其中耕地面积只有三万零四百八十六亩,其余是成片的青竹、翠松,滿山遍岭的藥材、野生植物,和蜿蜒在群峰中的游着魚群的河流。真是“山青水秀好田庄,白云深处百花香,金山銀山到处有,个个山头有宝藏。”但是,在成立人民公社以前,这里散布着二十九个小社,大的不过二百七、八十戶,小的只有十多家,人單势孤,力量分散,沒有办法把这些宝藏很好地开發和利用起来。比如,在河边上的僮族和汉族聚居的六漫社,平均每人有田八亩之多,另外还拥有七  相似文献   

6.
广西僮族自治区忻城县遂意人民公社,早就是养猪先进單位,去年三月曾获得国务院頒發的养猪先进單位的奖状和自治区的两台十五匹馬力抽水机的奖品。公社成立以来,养猪事业更获得高速度發展,到1959年底,全社已共有存栏猪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二头,实現了每人一点零九头猪,一亩地一点零一头猪。遂意公社的养猪事业,在短短的一年多来,为什么發展得这样快呢? 遂意在紅水河左岸的高山峻岭中,居住着二千三百零六户僮、瑤两族人民,一万零六百一十三人,耕种着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亩土地。当  相似文献   

7.
一、当雄县经济结构分析 (一)两大经济支柱当雄县属于拉萨市管县。该县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拉萨180公里,距藏北重镇那曲175公里。全县有5个区、29个乡、171个村民小组,除纳木湖区外,其余4个区的所属乡村基本上位居拉萨——那曲公路干线两边。当雄县属纯牧业区,牧业经济条件良好,全县现有4941户牧民,牧业人口29094人,牧业劳动力14110人,其中女劳动力6567人。全县草场总面积120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1050万亩,已网围栏草场面积22.2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1%.  相似文献   

8.
一、五家子柯尔克孜族村的基本情况 五家子村是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家克孜族乡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这个村位于县城南13公里处。全村有129户,总人口621人。在这个村里居住着柯尔克孜族等4个少数民族,其中柯族人口25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1%。该村是我国除新疆之外,唯一一个有柯族聚居的村。这个村始建于1755年,至今已有235年的历史。全村幅员面积26 000亩,其中耕地1 836亩,草原20 000亩,水面1 000亩,林地900亩,苇塘800亩。境内有砂石资源,贮  相似文献   

9.
<正> 双牌县位于郴道盆地与零祁盆地之间,东连宁远、祁阳,南接道县,西邻广西,北靠永州。全县总面积260.6万亩,其中耕地10.86万亩,林业用地225.1万亩,(其中有林地占220万亩)是全国2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辖有2镇3场12乡,193个村,总人岛154636人;其中有一个民族乡,即上梧江瑶族乡,4个民族村,42个民族组,有瑶、苗、壮、满、回、侗、土家、黎、白、水10个民族,7287人,占总人口的4.71%。另外,杂有少数民族的村民小组172个,2122户。由此,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剑河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高寒山区,居住着苗、侗、汉等民族,共三万七千五百多户,总人口十七万三千多人。其中苗族二万六千六百四十九户,占总户数的71.06%,侗族五千二百五十八户,占14.02%,汉族五千四百六十户,占14.56%,其他民族一百六十八户,占0.37%。全县境内山峦重迭,90%以上是梯田坡地,是黔东南有名的苗岭山区。全县总面积四百余万亩,耕地面积仅三十余万亩,其中田二十四万亩,地六万亩。出产水稻、小麦、苞谷、薯类、油菜、青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曾对僮族,瑶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尢以今年七月间,广西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僮族、瑶族历史科学讨论会,更为深入。现将以往讲座的几个主要问题,综合介绍于次:关于僮族古代社会性质问题对于僮族原始社会何时崩溃,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何时确立、土司制度的性质等等问题,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们的意见,尚有分歧。主张经过奴隶社会的同志认为,研究僮族古代社会,要注意东方奴隶制的特点。僮族古代社会发展不平衡,直到十一世纪中叶,还存在三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九月五日,广西僮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了.这是广西各族人民特别是僮族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喜事.僮族人民拥有六百五十多万人口,占广西省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三,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广西省的中部和西北部的四十二个县境内,即现在自治州所辖的四十二个县,其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二.全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这里属于亚热带地区,水稻、玉米、甘蔗、芋头等主要农作物,一年可以复种两造到三造.像八角、肉桂、咖啡、海岛棉、剑麻、甘蔗、桐油、首乌、蛤蚧和香蕉、菠萝、沙田柚、龙眼等这些有价值的经济作物,以及药材、水果,闻名全国各地,有的驰名海外,有广西土特产仓库之称.上千万亩的森林散布在山区,其中有杉松、云南松、栲、槠等贵重资  相似文献   

13.
僮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一民族的来源和历朝居住的地区,历史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探索清楚。从一些文献材料看来,今天的僮族大致上是由周秦之际的“越人”、两汉以后的“乌浒”、“俚人”、“僚人”承继发展而来的,直至宋代,一些记述两广情况的著作中始见有“僮”,明清两朝,“僮”才愈来愈多地被人们作为这一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月一日,广东省内新建立了一个自治地方——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委员会设在永和镇。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在广东北部,它与广西、湖南毗邻,是一个三省接壤的山区,这里居住着僮、瑶、汉三个民族。  相似文献   

15.
都安瑶族自治县有30个乡(镇),370个村公所,88.9万人,是一个以瑶族为主体民族,同时有汉、壮、苗、仫佬等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都安县地区,石山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0%,土地资源十分有限,1986年,全县人均耕地只有0.87亩,是一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生产困难,1986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23元,口粮238斤。其中特别贫困户16025户,19.19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  相似文献   

16.
自北京东行一百华里,便进入了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县地处京津之间,是个只有6个乡、175平方公里的小县,却以养牛闻名全国。全县105个自然村,居住着88,000多回、汉族人民,其中回民5,705户,18,48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8%。据史料记载,这里原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封建皇帝曾把这里辟为牧养战马及牛羊的牧场,“大场”即因此得名(后演变为“大厂”),意即较大的牧场。到了明朝末年,这里已形成华北牧区与农区进行产品交换的联结点,成为京东较大  相似文献   

17.
古代“僚”人与今日僮、布依、仡佬等族的关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見: 一种意見認为,“僚”是僮、布依、仡佬等民族的先民,是古代这些民族的泛称。理由是:①他們均是古“駱越”發展来的,汉以后出現的“僚”人包括原来“駱越”的成員。②“僚”人分布区与今日这些民族分布地区相同,所謂“俚僚貴銅鼓,岭南二十五郡皆有之”。③“僚”与“葛佬”、“布佬”的“佬”音相同,直至今天,云南文山的部分僮族还自称为“布老”。④这些民族的語言均屬僮傣語族,这也与族別有密切关系。这种意見  相似文献   

18.
夏石群英公社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宁明县境内,是一个以僮族为主的公社,在全社的六千一百五十一人中,僮族社员有四千五百六十四人,占总人数的74.2%,其余为汉族。群英公社誕生于1958年9月5日,迄今历时一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已显示出人民公社无比的优越性。首先是公社化后第一个夏季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9.
最近白耀天同志撰文论证了僮族的族源,提出了自己的论证和论点,为解决僮族族源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宝贵的见解。僮族族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研究考证,逐步深入,以助最后解决。个人就所接触的材料,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白耀天同志共同商榷,若有不当之处,请白耀天同志及其他研究僮族族源问题的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20.
水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以前,水族人民就已经定居在现在的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据1958年3月统计,全国共有水族十五万九千余人,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在自治县境内共有十万九千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8%;分布在黔南布侬族苗族自治州的独山县、都匀市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黎平、凯里等县的共有四万八千余人;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及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有一千三百余人。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