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利益纷争在所难免。要避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争执扩大化,防止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搭建各利益群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疏通各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蔡禾 《社会学研究》2012,(4):10-16,241,242
社会管理不是要追求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而是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建立一个有序的关系。当今中国社会矛盾的凸显和日显激烈的趋势与普遍存在的"个体化诉求"和利益博弈力量不对称相关,与利益诉求的转型和群体博弈制度的缺失相关。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搭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的利益博弈平台,探索利益诉求的群体表达机制;需要搭建能累积以网络、信任和规则为要素的社会资本的平台。由此,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间地带"才能重新形成,政府才能真正回归到法律的执行者、秩序的维护者角色。  相似文献   

3.
政治沟通体制与多元利益群体利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利益群体并存的格局。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在制度上规范这些诉求以保证诉求的合理性、诉求实现的可能性,是摆在政治学者、社会学者和经济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系统角度来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法制化的推进,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凸显,对自身权利维护和利益表达日趋强烈。大学生利益诉求呈现内容多元化、超现实性、表达无秩序化,欠合理性等特点。然而,现阶段诉求机制的缺失,渠道的不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造成了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困境。大学生利益诉求关乎校园安定和谐与法制化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拓宽诉求渠道,建立诉求解决体系,增强诉求时效性,就成为大学生管理乃至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社会对整个青少年群体的认知和评价经历了从主要把青少年视为从属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客体,到将其作为特殊性的利益主体的转变过程,青少年种种行为问题的归因,正是其作为一方利益主体的角色和地位没有得到社会的认知和重视。从利益主体属性的角度检视,利益主体之利益诉求、竞争与合作的自然属性激发了青少年行为的产生,而其社会属性则又规范和协调着青少年的行为。把握利益主体的属性,对于消解日益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帮助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智雄 《职业时空》2008,4(1):69-70
高职教育服务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能够提供的不仅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又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特殊产品。即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存在着个人和社会的二元需求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的二元需求主体既有一致的利益关系,又有彼此的矛盾冲突;高职院校办学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也有其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与旅游经济价值,合理开发会促进遗产资源管理的良性循环。但是,实践中利益主体往往从维护自己利益最大化诉求的角度出发,会出现一系列破坏遗产资源的“公地悲剧”现象。文章以龙门古镇为例,分析龙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利益主体诉求及利益关系现状,构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利益协调机制,从而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和抉择。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冲突,严重影响到了改革发展的大局,这些冲突的产生、激化原因多种多样,但往往与利益有关。正视改革道路上民众的利益诉求问题,是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梅 《现代交际》2010,(11):139-13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理念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意识越来越强。同时,政府在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时却显现出不足。如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琴 《现代妇女》2014,(7):84-84
离岗退养(以下简称内退)职工人员较多,结构复杂,由于历史的原因,群体的攀比心理强、利益诉求多、稳定性差,所以,建立完善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做好利益诉求、矛盾调处、利益保障等工作,在稳定内退职工队伍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益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利益问题关涉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转型.作为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的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利益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要素构成.利益的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主体性、客观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钟可 《老年世界》2006,(6):22-23
当前,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由于发展,也由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使人民内部不同社会成员在个体和群体利益之间,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在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存在和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十分正常。问题的关键在于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黄凌翔  于蕊 《城市》2017,(12):21-28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与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息息相关.笔者运用农村集体外部和内部两阶段博弈,对政府、 开发商与农村集体之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博弈中均衡策略取决于多个参数,其中增值收益、 查处费用、 税收和权能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提出制定差别化政策、 完善产权制度、 明确相关税收和收费问题的对策用以改善均衡关系,从而解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彭人哲 《职业时空》2008,4(11):165-166
目前,我国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出现了较严重的利益关系失调现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贫富差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利益诉求逐渐引人关注,在保护其合法诉求权利的同时亦应重视其诉求当中存在的偏差。当前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诉求内容方面重经济而轻政治,诉求渠道方面重新兴媒体而轻传统渠道,诉求态度方面消极等待与急于求成共存并伴有一定的言行偏激。关注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偏差是避免其诉求误入歧途,促进其合理诉求更好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叶红心 《现代妇女》2014,(11):116-116
社会关系实际上是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本文从协调博弈的视角,探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益衡量是弥补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缝隙、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是现代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司法技能。只有在法律上具有价值的多个利益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且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模糊不清时,才能适用利益衡量判案。法官进行利益衡量时,需要注意利益衡量的界限问题,应当坚持遵循法律制度原则、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原则、约束法官原则。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的改革已经开始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和政治领域推进,在巨大的社会变迁中,社会利益主体和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呼唤着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服务的传递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专业社工服务组织也正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走上蓬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民工为争取自己合法利益的抗争行为不断增长,他们或者采取体制内投诉的方式,或者采取体制外集体行动的方式,但也有相当一些农民工保持沉默。本文试图探讨是什么因素影响农民工在利益抗争方式上的选择。从整体上讲,农民工的相对剥夺感、对劳动法的认知水平、社会网络规模和企业集体宿舍制度对其利益抗争行为有影响。但是在投诉和集体行动的方式选择上,影响因素表现出差别,教育和网络对投诉有更显著的影响,企业集体宿舍制度对集体行动有更显著影响,但企业所有制对减少农民工在企业外部展开利益抗争,或者在引导农民工用体制内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问题上没有显著性影响。加快劳工组织建设,降低利益诉求成本,推进劳资关系的制度化,是提高农民工利益博弈能力、增加利益抗争的理性化程度、将利益抗争行为纳入制度表达内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李春 《现代交际》2012,(2):220-221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利益主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利益主体的变革分析,研究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利益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