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思维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非常灵活的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常在主观上故意使用模糊语言,将模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从而使语言更加委婉、含蓄。模糊语言的使用能帮助说话者进行自我保护,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模糊限制语以及虚拟语气、反语和双重否定句模糊句式。  相似文献   

2.
语用模糊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是极其常见的。本文主要运用动态语用学的方法分析俄语语用模糊现象。主要是从如何产生语用模糊这种言语现象的层面,结合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语用模糊产生的几种途径:违反合作原则,使用隐晦语言,个别词汇引起,句子结构体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存在模糊的语言形式。模糊语言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它不是糊里糊涂、模棱两可。语言的模糊性既体现在语言本身,也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中,如话语意义模糊。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模糊话语有很大的运用价值,运用得当能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润滑刑的作用。采用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对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及其与语用失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增强话语表达的灵活性和得体性。但如果误用滥用,也会导致语用失误甚至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5.
在交际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使言语表达更加自然、得体,更好地表情达意,产生独特的作用。从辩证的角度出发,从显现与隐现的视角对模糊语言精确性特征的存现方式进行多层面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挖掘,目的是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运用模糊语言,使其在交际中发挥更大地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常被文学大师们用于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个性、折射文化规约、推进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心理有着独特的艺术功效.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有助于读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既有精确词语,又有模糊词语。精确 词语和模糊词语是相对而言的。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首先要求表达精确,也就是说要使用精 确性的词语。但在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外交辞令中,又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词语, 去表达一些特殊的语义,以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因为模糊词语有时比精确词语更适应交际 的需要,更具有特别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8.
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是一种有趣的语用/话语现象.模糊限制语可以对命题进行修正,可利用语言手段策略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使言语礼貌、含蓄、语气缓和等.在商务交际中,模糊限制语可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更加得体、委婉、可信、确定或含糊、灵活等,并为他人判断其真值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模糊语言。语言的模糊性不但不会影响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恰恰相反,正是词和句子的模糊性在交际中起了积极作用,才使得自然语言更具有表现力。但是,模糊语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表现出它特有的语用功能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树江 《理论界》2007,(6):230-231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模糊的范围远大于模糊语言,它们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言语模糊除了能被模糊语言结构体现外,还有其他体现形式,如多音、多义、歧义、比喻、间接语言等。模糊语言的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是同质的;而其他体现形式则需要特定的语境或因为缺乏足够的语境知识才能同时归属不同范畴,是非同质的。只有分清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才能区分模糊语言与歧义结构,进而把握住模糊语言的实质,准确界定模糊语言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1.
章婷 《学术探索》2004,(7):115-118
时间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词汇。时间词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对立统一特点。我们结合哲学 ,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知识 ,从语言的思维特征 ,概念化角度探究模糊时间词的语义特征。对时间词作了简要的划分 ,并从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模糊时间词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徐春山 《江淮论坛》2003,(2):156-15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在言语交际中它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无论英语或者汉语,其模糊语的功用可分为下面三类一、准确化功能,二、礼貌功能,三、传递感情的功能.但论及如何使用模糊语以实现上述语用功能,英语和汉语却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3.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语用及认知的角度,从会话含意、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面子等侧面,对英、汉语料中模糊限制语这一常见的模糊语言现象进行了类别及语用功能的分析,阐述了在具体语境中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对于维护和协调言语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达到会话目的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模糊限制语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能否熟练地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反映一个人对语言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语言能力。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并从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三个角度探讨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指出模糊限制语对于维护和协调言语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达到会话目的所起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用自己独特的词汇和方式来展开对事实或感情的轻描淡写,其经常采用模糊语言来指称令人不快或可能伤人感情的事情,道出不够尊敬或粗俗难耐的话语。它们在言语交际中具有“润滑”、“储存”、“避讳”、“礼貌”和“掩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交际的固有特征,既对语言交际起积极作用,也会为欺骗和谎言提供滋生的温床。根据语言顺应论观点,由于命题的交际语境、交际者的期望和目的与参照标准的不同影响了人们对模糊语言的正负面认知。模糊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是语言使用协商、顺应和调整的结果。另外,模糊语言的产生与语义模糊、逻辑错误、语用模糊、文化知识缺省以及美学追求等原因有关。总之,它是人类交际普遍追求用经济简洁的方式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并遵循“省力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语用模糊既是一种普遍而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故意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用模糊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传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在此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用模糊的产生和释义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参与,认知语境、认知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语用模糊。受话人在释义中,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进行信息加工来达到最佳释义,从而完成语用模糊的交际认知互动。  相似文献   

19.
解丽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44-145,164
本文对言语交流中词义模糊的层次性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讲话时需要使用一些语用策略。研究目的是从语言交际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交际语境下语用策略的运用进行研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是语料研究。口头交际语料分析方法的运用,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言语得体策略、委婉语策略、模糊语言策略、间接言语策略、不实施威胁面子行为的礼貌策略等的运用关系到国际贸易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