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逻辑严整明晰的著作,但是它的逻辑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辨骚》篇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传统文论不作形而上学的抽象论证的特色。其理论所阐释的,不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辑关系,而是中国传统实践理性思维由技艺和操作环节体验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实践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辨骚》作为文学从广义文章向审美性的文学发展的典范树立起来,是中国文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认识。《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突出地位,使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逐步树立起诗骚并重的文学观念,并且以《离骚》和楚辞的文学性、审美性来阐释《诗经》的文学意义,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慈波 《江淮论坛》2007,(5):155-159
学术界对于桐城派的研究多集中于前期与中期,而晚期的创作转变与理论整合却未得到相应重视。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是桐城派文章理论的结穴之作,曾得到钱基博的激赏。此书师法《文心雕龙》,有较强的系统性与理论色彩,具有融汇弥缝的特点,对于末流缺失多有涉及,有效纠补了桐城派文章理论的不足,反映出桐城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应对与调整。黄侃在北京大学授课时曾激烈抨击桐城文章,而姚永朴拒不应战,其实具有理论方面的充足理由,黄侃所针砭的缺失在《文学研究法》中早已得到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起源很早,自从文学出现,也就有了关于文学的思考。古人一边从事着文学的创作,一边议论着文学本身,自先秦至近代,中国文学拥有数量众多的经典作家作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和大量的理论批评著述,从孔子到金圣叹,从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即是:中国古代文论课程讲的就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论说。用现代的人文学科术语将其叫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中国古代,对于文论这一对象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随着文论自身的发展,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明确…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研究得益于《文心雕龙》的英译,而文化专有项的解读与翻译是考察《文心雕龙》英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心雕龙》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策略多种多样,但最有效也最为常用的翻译策略却是归化和异化。文、神思及文心雕龙等关键术语的英译说明,保留文化特色和异质性是翻译取得成功的必要手段。目前,文论失语症是我国文艺理论研究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破解之道在于,我们在奉行拿来主义的同时,必须实行送去主义,英译中国文论典籍正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立足传统文化,坚守并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论打破失语症,走向世界学术中心的应有方略和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今天能够在这里参加这样一个盛会,感到很荣幸,也很惭愧。《文心雕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著作,我在年青二十来岁时,就很喜欢这部著作,从中受到教益。对其中许多篇章,尤其是下编的大部分,我是能够背诵的。但后来,就没有机会温习,更谈不上研究了。我年青时学的是范老的《文心雕龙注》,当然也包括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一九四七至一九四八年一年多时间内,我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在范文澜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经常与范老相处,谈论学校里的各项工作,包括一些很伤脑筋的问题;可是回想起来,唯独没有一次谈论《文心雕龙》。失掉了向范老请教的机会,这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76-80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很久远,有关叙事的思想也很丰富。作为中国古代文论里程碑式的著作,《文心雕龙》在叙事学方面也有一定建树。刘勰认为,叙事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文心雕龙》所谈的30多种文体中,大多有叙事功能,其中史传文学最具叙事性。刘勰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要求叙事真实有据,讲究结构顺序,但对虚构性叙事重视不足。此外,《文心雕龙》本身也有丰富的叙事言说。《文心雕龙》的叙事思想代表了中国叙事学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9.
开拓古典“辨读”的新域———《诗品辨读》简评郑训佐凌惠卿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是差不多同时出现,并对此后的文学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两部文论著作。与《文心雕龙》研究的繁华与丰富相比,《诗品》研究则相对显得冷落与单调,表现出浓厚...  相似文献   

10.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7,28(2):90-93
在我国面临庞大的“文化赤字”的情势下,我们要重视以《文心雕龙》为高峰为重镇的中国文学理论。用《文心雕龙》的“六观法”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进行研究,可以打破中国传统文论“不重分析没有体系”的迷思(myth)。  相似文献   

11.
损益修改方法是乐府的基本入乐方式之一,《文心雕龙》的乐府篇记载李延年与乐府损益古辞的关系。但自从黄侃提出当为左延年、否定李延年的看法之后,学术界普遍接受了黄侃的学说,几乎成为定论。但是李延年损益乐府古辞的说法更为可靠,此说不只是有版本依据,也有李延年曾经损益歌辞的文献依据。李延年损益乐府古辞又关系到乐府损益歌辞与旋律的入乐方式及其起源,对乐府音乐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实乐府的损益修改方法并非只是损益歌辞,损益修改音乐旋律也是一部分,《文心雕龙》的记载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根植于深广的诗性文化,中国文论喜欢用五官的日常体验去比拟文学,从而延生出大量的富于感官体验的直觉性文论范畴和概念。以《文心雕龙》"视、听、味、佩"说为代表的感觉性文论话语,大量运用于从文学创作到阅读欣赏的一系列过程的描述,从而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决定其文论思维特征的体验性。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从范畴概念、话语方式到思维方式,都具有的感觉体验性,建构起一套富于民族特色的感觉体验性的文论话语。这套感觉性的文论话语对于后世文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彭玉平 《江淮论坛》2013,(1):148-153
舒芜是当代学有多能的杂家,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他对唐诗和近代文论用功甚多。他认为陈子昂所拥有的迎向伟大、通往永恒的诗心,已经为“盛唐气象”昭示了内质的端倪。他对杜甫的《秋兴八首》、韩愈诗歌的“狠重奇险”与“不美之美”的特色、李商隐诗歌对平等爱情的追求等的高度评价,都显出舒芜别样的理论眼光。舒芜对近代若干重要的文论家、文论著作、文学流派也作了颇为深入的考察,他在与人合编《中国近代文论选》的前言中贯穿着变与不变的基本思路,将近代文论的历史传承性和因时而变的特征对应来谈,宗旨是为新文化运动的到来铺垫好扎实的思想基础。舒芜的唐诗与近代文论研究往往蹊径独辟、颇多感悟,应在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晋阳学刊》2013,(3):36-39
“文之枢纽”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刘勰“论文”之枢纽,也即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术指导的原则性纲领.其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文学创作的“体”与“变”.刘勰主张“宗经”、“辨骚”,实际上是将二者视为“体”与“变”的两个文学源头,后者甚至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最深刻的论说动力所在,由此建立了一种凸显文学史意识与文学经典意识的“经——骚”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巨著。鲁迅先生曾把它与西方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说明它们是东西方古代文论的代表作。《文心雕龙》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外学者对它的研完有很大的发展,“龙学”已成为当今一门显学。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委托我校举办的《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于1988年11月中旬在广州召开,我国学者和来自日本、苏联、瑞典、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文心雕龙》的有关问题。这次盛会定能促进“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本刊编发本期稿件时,研讨会筹备会已收到中外学者提供的论文(包括全文和提要)近六十篇,其中真知灼见不少。现选载5篇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 牟世金教授,中共党员,四川忠县人,1928年生,1960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近30年来,牟先生在中国古代文论领域辛勤耕耘,潜心著述,硕果累累,享誉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专家。先后出版《文心雕龙译注》、《文学艺术民族特色试探》、《雕龙集》等著作10余种,发表论文80余篇,并主编了《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等。现任山东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以下简称《百年文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作整体研究的空白。第一,《百年文论史》体现了首创性与当代性。著者认为,近百年中国文论过程是一条前后相属、上下衔接、流变不息的长河。如果将渊源深远的古代文论看作其发生发展的前结构,黄曼君先生形象准确地称之为"预制",那么它依次经历了近代的艰难过渡、五四时期的蓬勃兴盛、30年代及以后长时间的定形改塑,在新时期迎来了多元繁荣。在文学史研究中,文论史向来少人问津,甚至可以说,在成绩巨大的新文学研究中,文论史尚未受到…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一些本来是陶器制作的术语如"熏陶"、"陶冶"、"陶铸"、"陶钧"等,被逐渐引入到古代文学批评领域,成为魏晋批评家思考文学现象的"思维模子"。治陶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构建了富有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话语,《文心雕龙》为其代表之一。刘勰继承前人思想资源,创造性地运用"陶"审美模子论文。在《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援陶论文现象及由"陶"派生的文论术语,体现出刘勰独特的文学批评个性。在《文心雕龙》研究中,这是一个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张雯 《兰州学刊》2011,(11):178-183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的第一书,不仅仅具有开拓性的理论深度,而且散发着浓厚的文学魅力。通过对《文心雕龙》在美国的跨文化传播状况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作为文学作品和理论思想在美国的接受情况,从而引发关于中国文论跨文化传播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20.
书讯二则     
(一) 著名文学理论家王元化编选的《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最近正由齐鲁书社出版。文集收有户田浩晓等八位日本汉学家研究《文心雕龙》的11篇论文和一篇介绍日本研究中国古文论概况的文章,全书共二十多万字。王元化同志为此书的出版写了序,对收在本书的论文的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日本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