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深度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的崛起,改变了报纸报道结构,也促使其它的媒体开始借鉴这种先进的报道方式,形成了深度报道的大发展.但是对于最早采用此类报道方式的报纸媒体而言,在新的时期中发展却显得更迟缓了,本文提出了报纸深度报道的一个发展方向,即采用新闻策划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从新闻文体到报道形式已日益发展完善。近年来,“深度报道”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被新闻界所采用,不论是报刊,还是广播电视都很重视这种报道形式,本人是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经常遇到如何搞好,搞活深度报道的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搞深度报道首先要在新闻性上下功夫。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的报道方式。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揭示新闻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它是一种新闻文体,因而,理所当然地应该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具有新闻的基本特性,即它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鲜事物,  相似文献   

3.
一般所说的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深度报道的出现,无疑为这一定义增添了新的内涵。深度报道,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事实”报道,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代之以立体的、多维的、思辨色彩浓烈的剖析性报道。也就是说,在写出新闻的五个W同时,深度报道更重于对事实发生的原因、趋向加以剖析和揭示,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一、深度报道的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深度”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程度。它是个动态概念,在一定阶段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客体的暴露程度,以及主体认识…  相似文献   

4.
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深度报道中凸现出鲜明的二重角色定位。兴起于 2 0世纪 4 0年代末的深度报道在媒体竞争和报道拓展中逐渐显示出为受众所共识的特色而成为报纸、广播、电视所青睐的报道方式。“用事实解释事实”是它的本质特点和操作原则。深度报道中的记者是推动深度报道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文立足深度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针对深度报道发展中的不良倾向 ,从记者的双重角色的互动基理层面阐释了作为主体的记者和作为驾驭的客体之间趋利避害的认识方法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作为“重要情况让人们知道,重大问题经人们讨论”的报道方式,深受受众欢迎,也成为某些媒体的立报、立台之本。但是,反观许多媒体,某些标榜的深度报道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本文从媒体的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素质两方分析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指出为新闻立法和实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樊成  马培孜 《南都学坛》1999,19(2):54-55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①。用西方新闻界权威人士的话说,就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②。现如今,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已被国内新闻传媒广泛采用,同时更受到广大中国新闻受众的普遍欢迎。深度报道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关注与垂爱,从美学的角度看,原因在于它具有不同于其它新闻报道方式的美学特征,能够更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宏观思维,高屋建瓴放眼近年来发表的构思宏大、思想深邃的…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是新闻传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有"报道体裁说"、"报道方式说"、"报道理念说"和"报道形态说"等多种认识,这些认识的普遍特点是缺乏历史与逻辑的视角,对深度报道的解读难免存在盲点和误区;从历史角度看,深度报道特指解释性报道,后在实践中又增加了其他一些报道形式,最终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新闻理念,而从逻辑上,学者们普遍认为的深度报道的体裁形式,与深度报道之间不都是必然关系,还存在一种或然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儿童文学是以文字印刷为传播媒介的。文字印刷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扩大了儿童文学的表现题材,不仅仅局限在作家的个人生活体验,阅读为作家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它使现代儿童成了文学的主人公,展现了儿童新的灵魂世界。它带来了新的母题与对母题的深度追求。它使儿童文学的表达更加规范化;它促进了现代儿童文学文类的形成,为现代儿童文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创立了新的世界符号体系,将人变成一种符号动物;它改变了读者与世界的关系,促进了人与人新关系的产生,促进了新的童年观的诞生。现代童年观的产生正是现代儿童文学诞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封面故事是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解读其叙事方式,分析了深度报道叙事模式构建的途径,即用事实成就深度、用逻辑建构深度、用视野驾驭深度。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报道形式 ,这种报道形式一方面要求分析事实 ,另一方面还要展示新闻事实的背景 ,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该文论述了深度报道的特点、产生沿革的原由以及制作深度报道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新闻 ,通过大量的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揭示新闻事件的全信息和深刻含义。本文是通过深度报道产生和发展过程与新闻背景材料间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展开论证 ,说明了有背景材料不一定是深度报道 ,但深度报道一定少不了新闻背景材料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深度报道热”席卷了我国新闻界。报纸、广播甚至电视上,都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深度报道作品,其作用和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伴随着这股热流,新闻理论界探讨深度报道的文章也多起来了。研究深度报道的起因、阐明它的作用、探索其采写规律等内容的文章,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积极构建了文化,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大众传媒有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有消解文化艺术的个性与深度倾向,有销蚀大众精神活力倾向和一定程度上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深度报道的发展.它为悉心倾听改革"潮声"的广大受众所关注,并为富有开拓精神的新闻工作者所喜爱.深度报道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尝试转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正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新闻报道才有了向深度开拓的可能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深度报道才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深度报道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包括新闻关注、人文关怀、舆论监督、现实批判意识和思想建设意识,都是推进中国新闻业不断前行的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民族风俗习性,反映在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透过它,我们可以窥察各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美学观点和心理素质,从而了解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和它整个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民族风俗习惯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往往又同宗教、巫术,迷信和一些怪诞的原始自然崇拜有关。这就自然地使这些行为方式要表现出对社会发展的适应和不适应性来。它的积极方面是既能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增强某些为社会所崇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凝聚力,又会在新的经济基础上产生新的能促使社会进步的习俗。它的消极方面是  相似文献   

17.
个人文化方式是一种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是文化变革主体之一的个体所采用的旨在文化探索和文化创新的工作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对现存文化作出创造性的发展和延伸。它是一种文化变革能力 ,而创新是其存在的根据。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体以其特殊的工作方式开展文化变革实践 ,从而产生了新的文化成果 ,他独特的工作方式连同他的创新成果 ,一同构成了个人文化方式 ,这是一种创新能力和创新结果的集合体 ,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资源进入社会 ,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绘画中用以固定空间的画框,已演变为当代视觉传媒中用以扩展空间的视窗."框"在空间知觉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它在画面方向上和深度方向上引导着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对它的前提性假设则是空间错觉产生的主要原因.弥漫在当代媒介环境中的各类视窗以"框"的多重性导致了场所空间的多义性,并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空间观念.因此,当代社会空间及其影像的生产和消费,需要针对这种新的知觉方式进行调整和转型.  相似文献   

19.
解释性报道不断发展、兴盛起来,既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也引起学界、业界的重视.解释性报道不仅在新闻同质化竞争中开辟出新的天地,也为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展示出独特的价值.对解释性报道在新闻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加以研究,有利于洞悉、把握它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解释性报道的释疑解惑、进行劝服、增强认知、促进整合等作用,对有效地发挥这一新闻报道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功能,促进主流舆论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形成源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种新变体,它是在人类出现新的交流方式的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形成与古代汉语、外语等其他符号系统有着密切的源流关系。研究网络语言,对于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的规范以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