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也频论     
半个世纪以来,胡也频的名字总是与“左联”五烈士的英名一同输入人们的信息仓库,文学史已习惯于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页”这个政治标准来评价包括胡也频在内的“左联”五烈士,比较充分地介绍了作为革命者的胡也频烈士,而“很少有人全面而客观地”(吴小美:《一个真实人的文学创作》)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评价胡也频的创作成就,相对而言,忽略了作为文学家的那个胡也频。然而,一个人在革命史上的地位,不能、也不可能代替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准确地把握胡也频在文学上的真实面貌,不仅对于胡也频研究,而且对于整个现代文学史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胡也频戏剧创作简论彭耀春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对胡也频的诗与小说多有评介。其实,胡也频文学创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戏剧。出生于戏剧世家的胡也频曾经一度热衷于戏剧创作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胡也频不仅是“左联”五烈士中戏剧创作最为投入的作者,也是中国现代戏...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诗歌流派,常常围绕着一种刊物而形成,也因此以刊物而得名,诸如“新月”派就因《新月》杂志而得名,“现代”派就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七月”派就因《七月》杂志而得名.沿此命名法,我将1937,8—1941,1几年间相继存在的《高射炮》、《五月》、《时调》、《中国诗坛》、《战歌》等五个诗刊的诗人们形成的一个诗派,称为“中国诗坛”派,这是一个坚韧性极强、倾向性始终如一的诗派.“中国诗坛”派,源远流长.1928年,郭沫若的诗集《恢复》的问世,显示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实绩;30年代初,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的兴起;1932年,中国诗歌会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成为强大的自觉的诗歌运动.“中国诗坛”派便是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形势下的继起  相似文献   

4.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几个青年作家”即左联五烈士李求实(伟森)、柔石、白莽(殷夫)、冯铿、胡也频而作的。“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以极度的愤怒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以无限的深情写出了关于五烈士的颂歌。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前,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发生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转变为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与过去的中国革命相比,最本质的区别,首先在于在这次革命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以自觉  相似文献   

6.
柔石的创作     
中国新文学运动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在解放前那些漫长的黑暗年代里,多少优秀的革命作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当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五个青年革命作家。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柔石就是五个遇难作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当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后,在国内外发生了强烈的震动,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在惊恐之中,咒骂它是“贼”是“匪”,开动镇压机器,大兴干戈,惟恐“剿灭”不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紧密配合,诬蔑太平军是“强盗”,“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大怪物”,攻击它“破坏是唯一的结果”,力图扑灭这场革命的烈火。(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给英国驻北京公使普鲁斯的信,转引自马克思《中国记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态度,则与他们完全相反。他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高度,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曾发生过“关于问题与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以及与“无政府主义”的三次论战。这三次论战的中心是中国革命是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及要不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午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秘密杀害了何孟雄、林育南、柔石等二十四位烈士,①其中有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李求实、胡也频、冯铿、柔石、殷夫等五位同志,一般称为“左联五烈士”。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了抗议和揭露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在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②出版了《前哨》(第二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纪念战死者专号”即纪念柔石等五位作家和另一位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盟员宗晖。  相似文献   

10.
当“九一八”事变这场巨大的民族灾难刚刚过去两个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会便在题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中响亮地提出:“作家必须抓取反帝国主义的题材——描写帝国主义对于中国劳苦民众的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和“中国民众反帝国主义的各种英勇的斗争”。如果说,最先将左联的这一号召付之于创作实践,将五四以来的反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对和平议会斗争有许多重要论述。但在“左”的思潮影响下,长期以来,许多人以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暴力形式的成功经验为根据,把暴力革命看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否认和平议会斗争的形式。对恩格斯晚年关于和平议会斗争方面的论述,或有意回避,或提出所谓“晚年恩格斯反对青年恩格斯”,甚至认为晚年恩格斯是“议会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和学  相似文献   

12.
自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著名动员口号以后,中国工人阶级最早“联合起来”成立的革命工人组织是哪一个呢? 答:是1919年“五四”运动中于5月19日成立于上海的“中华工界救国联合会”。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始终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共同着生命”。特别是在三十年代,鲁迅身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不仅率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粉碎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而且,同  相似文献   

14.
本人有幸被《沈从文全集》的主编张兆和先生招邀为编委之一,承担了传记、诗和杂文两卷的编辑工作。趁《全集》第13卷,即“传记”卷行将面世之机,将本人在编辑过程中的一点想法记述如一下,以就正于广大读者。《沈从文全集·传记》卷,依作品发表的时间先后共收5个作品集,即《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从文自传》、《从现实学习》。其中《记胡也频》最初分34次连载于1931年10—11月上海的《时报》上(前11次题为《诗人与小说家》,自12次始用《记胡也频》),1932年5月由上海光华书局结集出版。们已丁玲》和《记丁玲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妇女的解放,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开始,便把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如果不争得妇女的完全自由,就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①在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整个战斗历程中,也贯串着妇女解放的内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在纪念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我们进一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两个“决裂”的理论两个“决裂”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要实行同传统所有制的决裂?传统所有制就是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而资本主义所有制是历史上最后也是最完备的一种私有制,因此要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也就是要消灭传统的所有制。所谓“同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研究和制定。恩格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他“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顾问和指导”的最后十二年里,更是时刻关注着这一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领导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反对“左”倾机会主义“青年派”的斗争,为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策略作出了新的贡献。今天,我们重温他反对“青年派”,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论述,对于学习恩格斯既绝对不允许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个结论,密切结合变化了情况和条件,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帮助社会民主党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对于纠正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似乎无产阶级革命只需反右,不必反“左”的错觉,冲决“左”的思想束缚,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毛主席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十四周年的时候,英明领袖华主席亲笔题词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我们一定要坚决响应毛主席、华主席的号召,学习雷锋,抓纲治校,深入揭批“四人帮”,认真搞好教育革命和其他各项工作,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家的“俄苏体验”作为现代革命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丰富了左翼文艺界的革命想象、异域感受;反衬了民众的生存境遇;影响了左翼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促使1928年中国文坛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与理论建设。这就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