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戏曲与话剧在中国遇合后,面对20世纪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使得古老戏曲与时代同步、外来话剧同中国合拍,二者在碰撞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开始了自我更新的艰难历程,大致经历了"杂合"、"融合"和"整合"三个阶段,基本呈现出戏曲现代化、话剧民族化的历史进程."杂合"是中国戏剧历史的教训,"融合"是历史的经验,"整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戏剧将会在融汇整合中走出困境,走向新的更大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双赢,还是双失?--谈影视与文学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与文学的结盟是近年影视发展的一大趋势,今天二者处于相互撞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法律全球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全球化是全球化在法律领域的体现。它是指各国、各地区以经济交往和科技进步为先导,在经济交往过程中法律制度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共性与个性并存且共性不断增多的过程。法律全球化已在许多领域全面展开,它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将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与美学四门学科的内容整合、互补,把创造性活动与艺术评价和审美学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提高人文素养的角度,分阶段分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广为流行。这种模式对我国艺术教育有着诸多启示:之一,借鉴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建立我国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完整、系统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之二,课程设置方面,借鉴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构建起符合我国实际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之三,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史理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文学史理论建设与史纂实践走向自觉的时期,是多种文学史观念方法共存并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时期。本文概述了这个时期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理论内容,重点回顾了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学史理论发展的联系,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现代思想潮流和方法对我国文学文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史理论研究,编写出更科学更多样的文学史著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重要的影视外景地,青岛市拥有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具有开发影视旅游的自然优势.通过借鉴国内外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整合青岛市的影视旅游的物质文化资源,制定开发青岛市的影视旅游资源的具体策略,势必将青岛塑造为一个国内外重要的影视旅游目的地.发展影视旅游能够使青岛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彼此结合,从而拓展出一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崭新向度.  相似文献   

7.
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着重探讨了"图像"与"文字"之争,指出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文学与影视是艺术天地中并流的双河,影视不可能替代文学,使文学成为自己的附属品或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作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意识流技巧方面引人注目并且已获得了大量理论阐述,然而,当我们把它置于跨学科视野中进行审视时,不难发现,小说大量借鉴了文学以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试图探讨<达洛维太太>对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绘画的"瞬间印象"技法的借鉴和吸收,以期更为全面深入地读解其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9.
访谈从21世纪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入手,塔龙-于贡教授指出"美的艺术"研究的三大领域:艺术史、艺术哲学和艺术批评,由此出现了三种研究方法论:历史研究、知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如果将中西比较也纳入其内,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业已成为一个极具生产性的知识领域。自60年代"法国理论"一直主导着西方哲学和美学,随着一代思想家的离去,取代"法国理论"的"意大利思潮"应运而生。而传统的欧陆理性主义和英美经验主义的对峙日渐模糊,相互吸纳和相互影响重塑了西方美学的版图。所以跨学科研究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一个主导趋势,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美学,日益与带有社会科学特性的human sciences相关,其他学科深入艺术研究俨然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已遥遥在望。人们在思考和想象,这个新的世纪将给我们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我认为,从根本特征上讲,21世纪将是中国通过创造走向复兴的世纪,创造是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11.
梁勇  朱群花 《河北学刊》2003,23(2):17-20
20世纪,人类完成了从末端监督管理走向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的革命.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一个管理标准化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我国各级政府引入ISO认证,将加快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进程.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制度保证,更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始终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20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世纪,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进入富裕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因此,“三农”问题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在世纪里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21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影视艺术、高技术与中国美学之相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背景下 ,影视艺术与高技术及中国美学的完美融合 ,其哲学的根据便是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在最高境界上的统一性。它为今天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并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巴拉丁伯爵领是指伯爵在领地内拥有王权的地方自治单位.它形成于13世纪,并于14世纪形成了三大巴拉丁伯爵领.尽管巴拉丁伯爵领通过封建方式逐渐复归于国王,但直到16世纪才全面丧失其独立性,并迅速走向衰落.英国巴拉丁伯爵领的兴衰是英国国家形态转变过程的体现,也是英国国家结构整合过程的内容,更是我们理解16世纪"生产关系革命"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话剧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前三十年为第一阶段,是话剧输入并在遭受到文明戏的挫折之后以"爱美的戏剧"的形式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期;此期,新、旧剧之间的关系虽有了初步的接近与融合,但总体上也还处于相互拒斥与争锋的状态中。30—40年代,是第二个阶段,有三条发展线索:一是话剧职业化及正规化的进程,二是戏剧大众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向着提倡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的发展,三是新、旧剧之间进一步的相互渗透以及电影与话剧之间的相互影响。从1950—1976年,是第三个阶段。艺术与物质的矛盾更加淡化了,而艺术与政治的矛盾则更为突出。与实用目的淡化相一致的是,产生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民族化,亦即使话剧中国化的努力;"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得到了全面而强有力的贯彻,并强化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的问题。从"文革"结束到20世纪末,是第四个历史阶段。80年代展开了戏剧观的大讨论,探索话剧兴盛。小剧场运动占据了中心位置以及独立制作人制的兴起,则是90年代中国话剧运动的主要标志。制作人制、演出季制与小剧场运动,正在向着21世纪延伸,成为21世纪中国话剧运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期我国旅游发展新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将是旅游业辉煌的时代,对于我国旅游业在全球背景下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现在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把握,是我国确定旅游发展方向,制定旅游发展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简要回顾分析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与态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初我国旅游业在产品结构、市场特色、营销方式、管理模式、消费走向等方面表现出的10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世纪中国题咏新诗创作为整体考察对象,界定了题咏新诗的内涵与外延,描述其发展脉络和演进过程,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20世纪中国题咏新诗的价值取向和意象形态变化,并对21世纪中国题咏新诗创作走向做了合乎情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一直在频繁地进行文化交流,汉字尤其是汉日同形词的存在为此种交流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汉日同形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作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意识流技巧方面引人注目并且已获得了大量理论阐述,然而,当我们把它置于跨学科视野中进行审视时,不难发现,小说大量借鉴了文学以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试图探讨《达洛维太太》对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绘画的“瞬间印象”技法的借鉴和吸收,以期更为全面深入地读解其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电影和文学在交叉与分离中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熙  向怀林  侯平 《中州学刊》2004,(4):112-114
文学家以文字叙述故事,而电影则用形象的视听画面描绘故事.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但彼此间又存在着分合难定的暧昧与紧张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最明显、最直接的联系是电影对文学作品的大量改编.文学和电影之间又存在着不可调和性,它们各自沿着不同的艺术轨道发展.电影和文学正是在交叉和分离中实现了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