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劳务经济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呈现出阶段性、补充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劳务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价值在于: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拓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务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通过塑造新型农民,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力支撑.思想认识偏误、市场发育不全、产业结构欠佳、制度供给不足、人力资本短缺,是目前劳务经济发展面临的五大困境.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必须矫正思想认识偏见,提供热情周到服务;发展城乡二三产业,撑大农外就业空间;破除制度政策壁垒,开通城乡劳务市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王淑莲 《探求》2004,(1):54-56,30
支持农业发展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近年来,广州财政支农资金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加大投入、明确重点、强化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  相似文献   

3.
曾煜东 《探求》2007,(1):40-43
建设新农村,需要建立真正属于农民的农会组织。在台湾的农村建设发展中,农会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台湾农会组织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分析了台湾农会组织在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台湾农会组织对我国大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教育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社 《探求》2007,(1):35-39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有政策配套问题、有资金筹措问题、有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等等。然而,在这些问题中,教育管理是关键,有效机制是保障,提高农民素质是目标。文章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农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内现实出发,提出了一套建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加工促农:建设新农村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群 《求是学刊》2006,33(4):67-72
加工促农是建设新农村、实现以工补农的有效途径。加工促农的实质,就是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工促农重要的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产业运行的社会环境;加强组织创新,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完善技术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以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将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经营主体之间构建多元化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易江莹 《社科纵横》2011,26(1):33-37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后危机时代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是达州区域经济发展长期的战略重点。达州农村消费需求整体上落后于城镇消费,但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达州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拓展收入来源,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整体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是达州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才能充分启动达州农村消费需求,推动达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响影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民素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农业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体系支撑;搞好农民就业培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产业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要在农村实现善治.调查表明,实现农村的善治是有效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其基本途径在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建设和培养新型农民.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实现善治,要实现政府转型,要加强政府的合法性建设,提高农民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认同程度;加强透明政府建设,增加政府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农村工作的责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农村工作的法治意识;加强政府回应性建设,使政府及时对农民的需求做出有效反应;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农村事务管理的效率.从农民的角度而言,则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现代心理特征的新型农民.做到这一点,需要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以遵义市两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从经济、文化、环境、政策四个维度,引入中介变量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出生人口素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呈显著正相关.遵义农村出生人口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是影响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后发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日本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是很大的,日本财政支农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本文介绍日本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特点,从中总结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启示,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雪霞 《社科纵横》2006,(11):16-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还相当艰巨。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农(牧)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榛 《求是学刊》2006,33(4):62-6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实践以及国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自主生产和经营的作用,使农民最终成为整个建设过程的主导者。而政府虽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要正确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启动阶段发挥政府的领导、规划和资金注入的作用,在进一步的实施阶段使政府更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志刚  高强 《学术交流》2006,(12):103-1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路径。具体为:优化农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公共事业,健全基础设施,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落实基层民主,强化基层政权服务职能;搞好组织统筹,形成工农良性协调互动。  相似文献   

15.
农业院校应为新农村的社会建设培养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社工人才。四川农业大学把社会工作专业特色定位为"农村社会工作",强化"双农培养":即"三农"情感培养和"三农"实践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我们立足农业院校的使命和学科优势,以农村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课堂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一个重点、三个结合"原则,狠抓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夯实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强化实践教学育人功能,探索立体化培养高素质农村社工本科人才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谢菊 《学术交流》2007,(9):136-139
从整体性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政府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而推出的系列普惠性支农政策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质是政府公共政策严重"碎片化"致使的政策功效相互抵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构建整体性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协调机制,实现计划生育政策的跨部门协调。跨部门计划生育政策协调机制的结构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等级式和协商式。  相似文献   

17.
赵国珍 《学术交流》2008,(5):107-111
劳动力有序流动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人口流动模型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尽管两模型是在不同时代背景提出,也都有自身缺陷,政策含义也各不相同,但对于加快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有着重要的政策借鉴价值.加快劳动力流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就需要从推动劳动替代资本,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形成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的长效机制;尽量使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极小化等方面求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夏家春  于丽 《学术交流》2012,(9):151-153
缩小城乡差别,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慈善事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鉴于农民慈善意识缺乏、慈善融资渠道有限的实际,促进农村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培育农民的慈善意识;城市反哺农村,扶持农村慈善事业;通过政府政策倾斜,从源头做起,拓宽农村慈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慈善组织的社会能力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慈善队伍。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日本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维宏 《日本学刊》2007,(1):127-135
新农村建设在西方国家和中日两国早已提出。日本通过走合作化、工业化的道路以及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积极保护和扶持政策,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日本的新农村建设经验,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农资金由无偿拨付改为实行部分有偿拨付、定期收回、周转使用的办法,是财政部门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支农资金的一项重要改革。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受援者加强核算和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一笔强大的支农基金,缓解农业资金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协调发展;促进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更新观念,改变作风,使财政支农工作由“供给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