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谬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与氛围.面对荒谬,鲁迅和加缪实现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他们都主张直视生存困境,并付诸反抗的行动去赋予世界以意义.通过比较<过客>与<局外人>中主人公荒谬的生存意蕴,从而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 ,揭露了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 ,美好爱情只能是一种幻象 ,而冷漠无情却是众多女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小说<妻妾成群>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实际上是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颂莲形象.小说中的颂莲是个受过新式教育、有着独立精神世界的叛逆形象,而电影中的颂莲则是个被封建家族制度成功规训的奴从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 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 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 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醒世姻缘传》是产生于清代初年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百回世情大作。虽然它主要描写了晁源与狐仙因果轮回的两世婚姻,狐仙转世成人对其夫的残酷虐待,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受到了来自父权、夫权以及伦理道德的阻挠与扼杀,从而导致素姐的悲剧命运。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故而说《醒世姻缘传》是一曲女性解放的哀歌。  相似文献   

6.
塞缪尔·理查逊的《帕梅拉》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道德训诫小说。作者在书中刻意宣扬了女主人公——一位女仆对上流社会的谦卑恭顺,恪守礼法。但由于作者和文中叙述者身份的巨大差异,在实际阅读中,我们发现女主人公面对强权阶层所表现出的并非是彻底服从。尽管作者赋予了本书教化功能,但叙述者与其主人的巧妙周旋和最终征服其主人的结局消解了原本的训诫意义。在这部书信体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声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其主人却丧失了主动的话语权。她在叙述上的权威声音给了她反抗强权阶层的机会。本文将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女性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文本,揭示女主人公谦卑背后强烈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丽丽 《江汉论坛》2005,(4):131-134
文章认为,长篇小说<耻>的男女主人公面对命运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显示了他们作为"弱者"的心理层面,而这种"弱者哲学"则使读者观察到人类的根本性的生存境况,从而对当代南非人的生命体验有了更为深切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创作中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这三个阶段里,鲁迅的思想由最初的激愤转入深沉的挣扎到最后发现和树立中国的脊梁人物,《故事新编》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并以一种貌似后现代的方式揭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本质和真相,反抗绝望。  相似文献   

9.
在曹禺的戏剧<雷雨>里面,蘩漪被认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她为了获得自己的爱情,用暴风骤雨般的反抗来对抗周朴园的压制和周萍的背叛,但结果却以周鲁两家的毁灭而告终.蘩漪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根源决定了其反抗失败的必然性,但即使如此,她的反抗也在黑暗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高启龙 《天府新论》2007,2(Z1):210-211
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与文化紧密相连。在正统的父权制文化观念里,男人是强大有力的,是责任的承担者,在精神和外表上都能作为女性的拯救者和庇护者存在;女人是柔弱无力的,无法独立承担责任,无力应对生活的重压,而必须依附于男人。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将男性主体无限放大,而女性自我则被泯灭,她们被定位为一个永恒的客体,一个永恒的负面,一个永恒的匮乏。  相似文献   

11.
反抗绝望与反抗悲观——鲁迅与王国维的学术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王国维同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之极重要人物,在中国学术研究由古代而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两人身上不仅都体现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科学理性精神及其特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术研究的境界和研究背后的主体精神上他们俩也都体现出了某种极为一致的内容。内心深处的悲观和绝望意识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学术研究,并且凝结升华成为其主要的研究动力和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庄子的人生痛苦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认为人生痛苦无从解脱:第一,个人遭到伤害总是无缘无故又不可抗拒的;第二,人生的孤弱无助不仅表现在社会生活的黑暗恐怖,而且表现在自然生命本身的脆弱;第三,人生脆弱与苦难的根源找不到,这根源存在于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本身。庄子这种人生痛苦的意识深刻影响了其游世主义思想与道论。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的生命哲学之诗.通过<野草>的创作,鲁迅探求和追寻着生命的言说.这种"反抗绝望"的生命言说,既是鲁迅个人生活和经验的产物,也是鲁迅在孤独乃至绝望的境遇中,对自我心智的一场考验,是鲁迅在彷徨中求索,在孤独中反抗的艺术见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权威教科书高度评价《刺客列传》提出质疑,指出刺客实乃统治者的杀手而非“反抗强暴”;从史学家对刺客的否定及刺客对社会的危害进行论证;又从作者创作心理及作品获得高度赞扬的原因上去分析,指出对《刺客列传》不应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为文坛贡献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赢得了一个时代的青年们的共鸣。历来,人们多是用颓废一词来形容郁达夫的风格。论文通过分析他独特的言说方式——身体言说,从疾病、性和死亡三个方面来说明:郁达夫的言说方式在风格上成就了他的沉沦和颓废,但在本质上完成了他的反叛。他在对自我欲望的真实而大胆的剖白中完成一个失望苦闷的时代青年对祖国沉沦的反抗诉求。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加缪始终致力于呼唤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诗学,一种作为苦难见证的精神.在一个严峻的时代里如何做人,是其系列作品的共同主题.它们以现实为题材、以我反抗,故我们在为旗帜,在反思唯美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将文学写作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回应了荒诞之后的价值选择问题,而且鲜明地张扬着一种反抗的诗学.  相似文献   

17.
阈限是人生历程中两个阶段间的临界点,是从一个人生阶段跨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一种过渡状态。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走进纽约社会是他人生的前阈限,在纽约的一天两夜的经历和遭遇是其阈限期,而他一天两夜中坚持的向内的自我反抗,则是其人生的后阈限。当他置身于纽约社会复杂的关系中的时候,他的向内反抗,他的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幻想,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属于他自身的“‘自生的交融’的时刻”,以此保护和激活他的人生通过仪式,使之能够顺利走出青春成长的后阈限。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7,(4):72-79
许地山在小说《命命鸟》中,讲述五四时期一对恋人,因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痛苦不堪,又因受佛教思想启发而自杀的故事。其中对父权专制的反抗与佛教消极的应对方式,都成为启蒙精英抨击时弊的经典素材。然而,批评家把恋人自杀归咎于佛教的启发,是对佛法的严重误解,同时,作品中一对恋人因受佛教影响而欣然赴死,也是对佛法的误解所致。佛学本是爱护生命的正法,一旦违背中道逻辑,在实践中就会沦为偏执一端的邪知邪见。以佛学中道智慧观之,父权专制本是父爱偏执到固执己见的恶果,子女反专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父母养育之恩弃之不顾,甚至以死复仇置父母于万劫不复之生命深渊。  相似文献   

19.
方方作为新写实写作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立足于现实生活环境,直面惨淡的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由于人性的沦落而造成的罪恶、肮脏丑陋以及伦理败坏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作家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悲天悯人的情怀,以更为深刻的笔触来阐释这种罪恶的深层因为,对流露出人性恶的人和因人性恶而受到伤害的人都给予了最深切的关怀和温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道德冷漠与制度要素的关系出发,探究道德冷漠的制度性诱因和制度性障碍,再以不同类型的制度为视角分析制度性要素对于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不同影响,进而构建消除道德冷漠的不同类型制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