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是保持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持续扩张的竞争优势,包括产业专业化、要素集约化、区域集中化、创新持续化、品牌扩张化、集群生态化等优势。在构建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上有误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内在结构"畸形"、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产业集群的风险性日益显现等问题。要构建并保持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必须构建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培育要素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寻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新定位;建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产业集群风险;发展生态经济,提升产业集群的生态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用以标志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的4个"关键要素"."新钻石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之上,增加了"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一项,这样能够更完整地说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在全球范围内布置产业链,以充分利用各国的要素优势,即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全球化。产业全球化与产业集群并行不悖,皆为2 1世纪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要素国际流动条件下,利用价值链引资,发展产业集群是南京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美国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动态演化路径和需求驱动因素以及美国电影产业持续竞争优势构建机理的研究表明,美国电影产业大制片时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价值链的闭环结构引致的效率和成本控制,后好莱坞时期竞争优势源于发行链环的两极控制与风险规避,媒介集团化时期竞争优势则是顾客价值创造的价值链放射延伸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反映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它决定了竞争力优势在产业间的转移以及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本文分别从产业层面和行业层面分析了"十五"期间福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动和发展趋势,并对主导产业的产业规模及效益进行分析,对十一五期间优化福建省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靠被称为"中国价格"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已超越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一大木制家具生产与出口国,在出口创汇、人造板等上游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一般双钻石模型的思路,设计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量变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识别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劳动力禀赋优势并非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确是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与强化的关键要素;木质原料稳定供应是形成和巩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谨慎看待木制家具产业出口市场多样化战略的实际效果;推动木制家具产业的竞争方式由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加快木制家具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江静  巫强 《南京社会科学》2012,(8):12-18,27
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产业组织优化需要从多个维度理解。除了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优化以外,还应该包括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以及空间结构优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产业组织优化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开放条件下,国际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变以及产业国际转移使产业组织的调整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即要以全球价值链作为载体。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形成并嵌入了俘获型全球价值链。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需要对俘获型全球价值链实现超越,进而形成由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领先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主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市场结构的角度,主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出发,认为中国应构建诸如"寡头垄断"为主要模式的市场结构,以提高中国产业的整体绩效;二是基于比较优势、新国际贸易和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主张中国应强化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引进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笔者试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领先优势这一新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世界产业竞争中存在的另一类产业竞争力形态,即产业领先.  相似文献   

9.
随着逆全球化影响加剧,全球价值链的纵向分工趋于缩短而横向分工下的区域化集聚趋势凸显,其治理结构亦呈现出新的特点.从横向竞争视角看有必要构建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的二元分析框架,即主动型治理结构和被动型治理结构,旨在看清楚全球价值链节点上的动态控制与竞争问题.第一,在主动型治理结构中,企业多采用M型组织结构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侧重采取非价格竞争方式来影响市场条件,并且以发包的形式控制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关系;第二,在被动型治理结构中,企业多采用U型组织结构和专业化经营战略,强调既定市场条件下的价格竞争关系,在外包活动中也表现为接包式的外围关系;第三,企业倾向于在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选择主动型治理结构,在物流采购、生产、分销等低附加值环节选择被动型治理结构.因此,“微笑曲线”成为连接主动型治理结构和被动型治理结构的关键纽带,体现出二元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潜在的产业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就我国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尤其是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致使其经济要素不断流失,已有的资源要素也无法发挥其优势效应。基于此,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快速上升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产业,也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此改变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实现空间较小的被支配地位,从而通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开放经济格局中,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源动力以集聚经济圈基于社会关系"嵌入性"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以及实物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异质性"双重分工优势为内容。这种区域要素禀赋相对其他区域的竞争优势,在集聚经济圈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中,表现为欠发达区域要素禀赋"逆嵌入性"流动以及集聚经济圈在其产业竞争力基础上的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集聚经济圈"异质性"要素优势处于关键、核心的地位,是发挥集聚经济圈城市、集群产业、产业区产业外部性,促进创新,引起供求等促进集聚的决定因素。长江三角洲地区被压制较久得以释放的以"异质性"要素禀赋优势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双重分工优势,构成其产业集聚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谢煜 《江淮论坛》2023,(6):114-124
将2012—2022年47个国家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产业渗透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产业渗透可切实提高全球价值链双边合作度和全球价值链相对位置,实现全球价值链重构,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产业渗透可通过合理配置创新要素与促进颠覆式技术创新,提高全球价值链双边合作度和全球价值链相对位置,间接促进全球价值链重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受贸易开放度的影响,数字产业渗透与全球价值链双边合作度、全球价值链相对位置的关系呈现非线性特征。据此,提出扩大数字产业发展规模、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方案、强化颠覆式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与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也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全球性产业初步形成。国际产业分工 中出现了新的比较优势,差异化产业技术、区位条件、产业组织、产业价值链等成为这种新比较优势的主要因 素。南京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和升级,应当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加快利用国际产业资本,参与国际产业分 工,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制造业领域,南京应调整产业政策,把重点放在构建产业内的比较优势,力 争把石油化工、电子和车辆制造三个行业建成全国一流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南京应通过和国际上高新技术产业资本的合作,有重点地发晨通信、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行 业,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此外,在发展新型服务业方面,南京应引入必要的国际资本和管理模式, 重点发展资讯服务、物流、会展、咨询、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以提高南京服务业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分异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治理是当前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重要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划分类型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是网络治理和价值链治理之分.基于此类划分,文章研究了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在内容和机制上的分异,分析了网络治理和价值链治理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并建立了产业集群升级的综合景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厦漳泉同城化为背景,选取2012年厦、漳、泉三市39个行业的数据,通过产业相关系数、区位基尼系数、产品输出率、区位熵及区位熵比值等指标,测度三市的产业结构相关度、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区域集聚度;然后,综合各指标,给出产业间、产业内、产业链分工的标准,由此确定厦漳泉地区39个行业的分工与合作模式;进而,结合产业演化规律和地理区位结构,提出依据产业间分工在厦漳泉都市区沿海产业连绵带布局产业集群,利用产业内分工促进差异化产品水平竞争和产业升级,以及发挥厦、泉、漳各自在研发服务、生产制造、资源要素环节的优势,打造产业价值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勇在 《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1期撰文指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的15年中,中国的产业升级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而且五大类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并不一样.具体来说,发展领先型产业需要考虑如何避免大而不强的问题,需要拓展国际市场,做好质量和品牌;发展追赶型产业的关键则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故应当考虑如何招商引资和改善营商环境;发展转进型产业一方面要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以提升附加值,并将失去比较优势的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则涉及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处置,包括如何在国际上寻求新的市场;发展换道超车型产业的关键是人才,重点是如何吸引全球最好的人才以及如何营造创新氛围和风险投资环境;战略型产业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故需要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支持.与此同时,同一地区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实行的产业政策应该有所差异、有所协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全球新能源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国际分工起点较高,要素配置国际化进程较快。同时,各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分布以及国际竞争格局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新能源技术路线、行业组织结构以及全球能源格局仍存在不确定性.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分工机理和模式尚未完全明朗。近年来,我盯新能源产业扩张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虽然制造成本、生产组织、国际市场份额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规模和成本优势。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国内市场培育等方面仍有差距,导致我国新能源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仍延续“两头在外”的模式,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分工收益受到挤压。为此,应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加快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国际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转移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和撤退性产业转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梯度性的特 点;在撤退产业转移中,发达区域的衰退性产业是主体,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消长转换则是衰退 性产业空间移动的内在根源和基本动机;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要素注入 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关联带动效应、优势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观念更新效 应。  相似文献   

19.
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模式下,中国产业发展动力衰减。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时期,中国必须从加入全球价值链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这种转型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要主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重构、培育新的比较优势,重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1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战略转换:一是要依托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以现代服务业开放化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二是要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逐步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轨道的发展。中国企业在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全球智慧和资源为我所用,可以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和资源短缺问题。战略转换的具体形式是推进单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开放化的创新驱动型经济,这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抓手、突破口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必将带来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的内源式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市场、生产分工和要素投入三个方面.开放型经济也体现在市场、产业分工链和企业投入要素的三重开放.基于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基础和态势,应该采取"倒逼"为主、"顺推"和"扩散"为辅的转型路径.依托民营经济的专业化产业区优势,以区域开放带动企业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国际产业转移和新产业价值链分工重构的视野中实现内源式民营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