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国的卫拉特研究[蒙古]楚伦·达赖编者案:楚·达赖先生是蒙古国新当选的科学院院士,早年曾留学我国,后工作于蒙古驻华使馆。现为蒙古国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近年来倡导卫拉特文化的研究。作者的这篇中文稿介绍了蒙古国有关卫拉特研究的实况和作者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一、汗国的体制 叶尔羌汗国的体制,基本上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的体制。“蒙古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全蒙古百姓都是他们的臣民。按照分配家产的体制,成吉思汗将百姓分配给诸子、诸弟。”“蒙古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  相似文献   

3.
解救藏女行动大追踪文/马贵图/刘淑贤骄阳似火的七月,一个来自拉萨解救落难藏族少女的特急求援电话,倾刻牵动了山西运城地区十多个单位近百人的心,并引发了“716”解救行动。由此而发生了一连串感人故事。来自拉萨的特急求援电话1997年7月16日下5时许,...  相似文献   

4.
一、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民族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民族纲领:“消除内乱,达到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蒙古、西藏、回疆(即新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蒙古问题决议案》又提出,竭力使蒙、汉两族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在斗争中不…  相似文献   

5.
丢失的草地     
去年7月,儿子巴顿放暑假,我们去河北丰宁县的坝上草原——大滩镇元山子东道自然村,住进一个旅游站的蒙古包。 丰宁满族自治县,紧挨过去的察哈尔蒙古八旗“四牧群”中的三大牧群,出产著名的“口马”、“口羊”、“口蘑”。我们所在的东道自然村,耕地稀薄,沙地牧场放任,西邻河北沽源,东接森吉图,往北,连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太仆寺旗、正蓝旗和多伦。而正蓝旗是蒙古语标准语言基地,元朝时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元朝迁都大都(北京)后,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改为陪都,每年夏季,元朝皇帝都要率领众臣僚来此避暑、处…  相似文献   

6.
平平 《西部蒙古论坛》2020,(1):36-43,125,126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颁行蒙古民族第一部成文法典《大札撒》,确立各项国家制度,使蒙古社会进入更加有序治理时代。但是,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由于汗位继承矛盾和远征等问题,导致大蒙古国各项制度发生变迁,从国家制度到具体社会管理制度、驿站制度、军事制度、赋税制度等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被停滞,或得到进一步完善,或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在成吉思汗之后大蒙古国各时期国家制度的设置和调整中,不仅有游牧传统治理的因素,也有适应农耕社会的因素,还有针对中亚民族的政策,显然,大蒙古国时期蒙古人的国家治理政策注重制度治理,尤其是"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7.
STOD—HOR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od-hor”是元代藏史中对一部分蒙古人的称呼,汉意为“上部蒙古”或“西蒙古”。它在当时究竟是指中亚的察合台汗国,还是旭烈兀的伊利汗国,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笔者拟依汉藏史书所载,略作考辨,就正于方家。 最早对"stod-hor”一词作注释的是《汉藏史集》(rgya-bod-yig-tshang)。该书在记述大蒙古国王统时,谓:拖雷(tho-lo)“第五子旭烈兀(hu-la-hu)[原注:与止贡派(元史作必里公,vbri-khung-pa)结为施主与福田],此人即殊胜王(lhag-pavi-rgyal-po),为使其寻找国土,遂派往上部(stod),于是便称之为上部蒙古(stod-hor)”。以“stod-hor”指称旭烈兀(hu-la-hu或hu-la)所部。《新红史》(deb-ther-dmar-po-gsar-ma)也记,拖雷[原作贵由(go-  相似文献   

8.
冷战以后,蒙古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改变了其原先追随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奉行了“多支点”外交政策。正是蒙古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导致世界大国的关注,并逐步将其势力渗透到蒙古。然而,我国与蒙古是有着漫长边界线的邻国,不能不受其影响。因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而大国将其势力渗透蒙古。也是看重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正是蒙古具有特殊的地缘政治,才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他们一旦控制蒙古就可以实现其北抑俄罗斯、南遏中国的态势,这样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4日-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主办、国际合作局协办的“成吉思汗与蒙古汗国建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到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郝时远主持。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的50多位蒙古学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此次国际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中,国内外与会学者围绕成吉思汗与蒙古汗国建立这一主题,在深入、坦诚、积极的氛围中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10.
西北民族工作纪事(1997年7—12月)●张敏7月8日在乌兰牧骑走过40年光辉历程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为乌兰牧骑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李瑞环的题词是“根植草原,情系牧民”。(《内蒙古日报》7月1...  相似文献   

11.
第八届国际蒙古学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5日至 12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这是国际蒙古学协会 195 9年成立之后 ,每五年主持召开的例行会议。蒙古国总统巴成班弟、总理恩和巴雅尔出席了在政府宫举行的开幕式和纪念成吉思汗诞辰 84 0周年专题学术报告会 ,即第一天的全体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计三百余人。他们分别来自比利时、加拿大、中国、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蒙古、挪威、罗马尼亚、俄罗斯、瑞士、美国、英国以及中国台湾等 2 3个国家和地区。除了蒙古国之外 ,参…  相似文献   

12.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南部为戈壁沙漠.长期以来,交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了蒙古振兴经济的最大障碍.2000年.蒙古提出修建"千年公路"计划."千年公路"计划的实施,对带动蒙古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消除贫困,提高蒙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密切和扩大对外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千年公路"工程将成为蒙古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使亚欧两大洲的公路网相连接,而且将开辟蒙古走向世界的新通道.本文主要阐述了"千年公路"工程及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探讨拖雷、贵由及阿里不哥三个关键性人物的死因入手,论述大蒙古国由统一到分裂的历史过程。关于此三人的死因,史书记载较为隐晦,颇有疑点。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较、分析与推论,认为他们的死亡都是蒙古皇族内部斗争的结果。围绕着大汗权位,蒙古皇族成员展开激烈的角逐,内讧不断。大蒙古国所以难以持久,最终分崩离析,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成吉思汗建立强盛的蒙古政权到20世纪中期外蒙古进行文字改革,废除传统文字,蒙古人沿用回鹘式文字历史长达800余年。以西里尔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蒙文代替了传统回鹘式蒙古文,在蒙古国使用近半个多世纪后,随着苏联解体,国家与人民恢复传统文字的呼声日益高涨,21世纪初,终于九转功成。文章通过对回鹘的历史影响、蒙古文字的创立以及恢复传统文字的现实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得出蒙古国从废除传统文字到全面恢复使用这两种差异性决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一种从外部环境的被迫到享有独立自主权国家公民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蒙古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的民族构成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蒙古族内的十几个部族虽然在方言、风俗习惯和服饰上有所差别,但能自由交流。哈萨克、乌梁海、图瓦、霍屯等突厥民族只占6%多一点。蒙古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哈萨克族的迁徙问题。在1991-1992年间就有4.1万人迁居到哈萨克斯坦国。迁徙的主要原因:一是蒙古国历届政府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研究落实不得力;二是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泛民族主义意识抬头。针对这种情况,蒙古国政府采取了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方针,及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蒙古国是地处中国与独联体中间的内陆国家,全部国土面积有156万平方公里,人口21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其它少数民族有哈萨克、乌兹别克等。 蒙古地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1580米,境内有肯特、杭爱、阿尔泰三大山系;有大小湖  相似文献   

17.
西北民族民俗剪影──青海海西和硕特蒙古人居住民俗青海蒙古人的民居形式目前有三类:传统的“蒙古包”,当地蒙语也称为“mdngr”即“木房”;另一类是“帐房”(maixan);还有定居点上土木结构的平房,当地蒙语又称为“ibargr”即“泥屋”。近几年又...  相似文献   

18.
蒙古史中“黄金家族”一词的来源和含义阿尔丁夫在蒙古史中,除去“孛儿只斤”、“库克蒙古”之外,还有一个名词,即“黄金家族”或“黄金氏族”。对其指称的对象,蒙古史和蒙元史学界大体是清楚的,但其含义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向来无人问津,本文试探讨这些问题,做...  相似文献   

19.
1.日本和韩国援建的蒙古国扎门乌德火车站 2.蒙古国边民从二连浩特贩运回来大量中国出产的水果 3.火车站广场是扎门乌德最热闹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遵循“太祖皇帝初建国时,哥哥弟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的原则,自己分享九十五个千户组成的“中央兀鲁思”外,又分配给诸弟、诸子农土和百姓,形成了诸王兀鲁思。在成吉思汗“中央兀鲁思”的东方,是诸弟的兀鲁思;西方是诸子的兀鲁思。东方兀鲁思中,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了兀鲁思“位于蒙古斯坦遥远的东方角上,因此在他们的彼方就再也没有蒙古部落了”斡赤斤兀鲁思的具体方位究竟在哪里呢?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日本学者箭内博士认为在兴安岭以东、洮儿河、嫩江流域;杉山正明则提出了与箭内博士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斡赤斤的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