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必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并充分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为此,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大力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然而,至今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对知识分子仍存在一些糊涂观念和  相似文献   

2.
造就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问题,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毛主席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这跟资产阶级要造就它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一样。一个阶级的政权,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那是不行的。美国没有那样一些知识分子,它资产阶级专政怎么能行?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一定要造就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可是,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却炮制“两个估计”,丧心病狂地  相似文献   

3.
“英年早逝”是一批人,城市有,农村也有;知识分子有,工人中也有;运动员中有,各条战线、各个行业都如此。但是知识分子队伍中“英年早逝”现象更为严重一些,张广厚、施光南、路遥、邹志安、罗健夫、蒋筑英等,只是知识分子队伍中几个典型代表。根据去年有关单位调查提供的数据表明:知识分子人均寿命仅为58.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1个百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人队伍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其“主人翁”地位和“领导阶级”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知识分子队伍 (包括干部队伍 )同工人队伍之间事实上已存在很大差别 ,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不应该继续把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队伍统称为“工人阶级” ,不应该继续沿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提法 ,而应该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个体户等社会阶级和阶层并列 ,视之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为我们党制定了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并指出这“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二十多年来,我国知识分子的队伍已由一九五七年的五百万左右,发展到现在的两千多万,一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新部队已经初步形成,这是毛主席  相似文献   

6.
杨敏 《今日南国》2006,(12):13-15
一项政策正在催生新一波中国知识分子下乡热潮。2006年7月,乡镇一级将迎来2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这项由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八部委联手出台的“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扶贫),预计在今后5年时间为中国乡村输送10万知识分子。这一次政策之手的挥动,使得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零星的知识分子下乡热骤然升温,新一轮“知青下乡”终于从胎动状态走向有声有形。当“三支一扶”队伍还处于预备状态之时,北京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与湖北“资教计划”已经先行将平静的大学校园搅动起来,“上山下乡”无疑让2006年成为一个“大热”年份。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蜡烛     
传说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死神山洞里一支支燃烧的蜡烛……一天,死神不小心弄灭了三支蜡烛:一支是人,一支是蜜蜂,一支是狼。他们同时到达死神的山洞。人说:“我正在饮酒作乐。”蜂说:“我刚飞进一朵花。”狼说:“我正冲在追捕猎物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知识分子问题。 各个阶级都需要自己的知识分子,农民革命也需要革命知识分子的参加。毛主席说:“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 ① 这个指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当农民起义从零星小股发展成为巨大队伍的时候,当斗争形势发展到夺取政权的时候,随着斗争的客观需要,便产生了知识分子问题。刘邦在起义初期,溲溺儒冠,而到后来对张良,陈平、郦食其、乃至叔孙通这一班人,却能够  相似文献   

9.
一 1956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了“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及苏维埃文学进修班及研究班”(以下简称“苏进研”)。其成员具有大抵相近的学校教育、年龄层次、思想观念和生活经历,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研究群体。在几十年的外国文学研究中,这支队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表现了新中国第一代人文科学高级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和独特风格,成为外国文学研究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他们的治学精神和学术风格,在学院式的研究队伍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1956年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几年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已经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政通人和,天朗气清,学术气氛较为民主、活  相似文献   

10.
一《Also Sprach Zarathustra》第六十九章《影子》写 Zarathustra 的影子对Zarathustra 的追随,以及 Zarathustra 摆脱它的追随而“独自前行”。《影子》开头,写影子的追随:……苏鲁支还没有归于寂寞,他已听到自己后面一种新的声音了,喊着说:停住呀!苏鲁支!请等一等!这是我呀,呵哟,苏鲁支,是我,你的影子!”但是 Zarathustra 不要它的追随。起先,他以为这自称为他的影子者,不过是他所厌恶的“苏鲁支猴子”一类的虚伪的摹仿者、厌世者。于是他忿忿于他的“孤寂”被“拥护和嘈杂”所破坏,要离开那自称为他的影子者,如离开嘈杂的拥护者,重归于他的超人的孤独: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一贯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多次就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恢复、制定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一、否定“两个估计”,平反昭雪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为确定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铺平道路。1971年,姚文元和张春桥在起草《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时塞进了如下两句话: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成分和阶级属性问题,我国理论界研究的还很不够。现在,人们都承认我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拥护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这一科学结论。但在对这些重要论断的理解上,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在指导全党拨乱反正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现状,科学地阐明了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调动了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使党内和社会上初步形成了重视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风气。探讨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是全部知识分子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后指出,知识分子属于“总体工人”的成员,“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人对资本的关系是雇佣劳动者的关系”,“所有这些人不仅直接从事物质财富的生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青年知识分子在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已占到将近半数,他们已经和即将在各项事业中挑起重担。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前途。”这是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关心和重视。由此,使我们注意到,在高等学校教职工队伍构成的比例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青年教职工越来越占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青年层在高校建设中是不可忽视的层次。从长远看,高校青年层还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在俄国如火如荼的农民解放运动中,出现了一支代替贵族革命家的平民知识分子队伍。其中极少数是“站在农民方面的革命家”,这些人当中最重要、最富有影响的杰出代人物就是尼古拉·加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伟大的导师列宁曾高度赞誉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而且是一位更彻底的富有战斗性的民主主义者,是一位把自己“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光荣的革命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战斗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批评著作与美学遗产。本文打算就他的关于美与现实,人类实际生活中的美,自然界中的美等问题的论述,做一些粗浅的评  相似文献   

16.
读者平话     
《社区》2003,(22)
杂弹 原来很简单 马蹄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了:“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原来快乐很简单,拥有少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7.
正确地分析和估计知识分子队伍的状况,并相应地制订、执行正确的政策,对于“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现有力量”,造就一支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种分析、估计以及相应地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是否正确,不能靠主观意志而定,也不能依出自何人之口而定,必须由实践检验之后,才能得出正确地结论。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从实际出发,在分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特点时指出,他们虽然受了帝国主义和反动阶级的种种影响,但是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也受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压迫,因而一部分参加了革命,一部分同情于革命,反革命分子只占极少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准确地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直是中国五四新文学以来所着重描写表现的对象。对它的研究,学界过去往往从社会政治角度出发,通过批判小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去判定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实环境和知识语境的演变,左翼文化和历史实践重新“浮出历史地表”,这不仅表现在思想界关于“新左派”、“自由派”的论辩,  相似文献   

19.
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肆意践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盘否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诬蔑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胡说“知识分子与工人的对立是天然的”,狂叫“有理由专他的政”,这种蓄意颠倒敌我的险恶行径,极大地摧残了我国的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给我国的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林彪、“四人帮”那套极左路线明明是冒牌社会主义货色,但是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十年之久?广大群众和许多干部明明是这条路线的受害者,为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却拥护它,执行它,而且今天纠正起来又是这样困难?我们的同志天天都在说:“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