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了经济理论界、各级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承包制怎么完善?朝什么方向完善,则各有各的见解,看法远未统一。我以为,完善企业承包制,不能固守现有的框框不变,而应通过对承包制弊端的否定和合理成分的保留,为税利分流改革的出台铺平道路。承包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关于分析承包制优越性的文章已大量见诸报端,我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承包制的弊端也不展开分析。我认为,当前企业承包制的一个最大失误是税利  相似文献   

2.
从彻底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利益分配关系的长远需要出发,我提出税利分流改革应该建立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的设想。本篇着重研究税利分流过渡方案的有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税利分流改革不是权宜之计。税利分流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是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在经过几十年的失误、挫折之后,作出的带有方向性的选择。它涉及到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许多方面。根据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这一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需实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创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需要的税利分流理论,积累适应不同情况的税利分流实践经验,真正实现税利分流所要达到的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国家财  相似文献   

3.
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于促进企业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搞活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实践结果是企业利润增加,留利增加,而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不多甚至减少。据统计,1986年~1988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中,国家所得分别为:45%、36.4%、26.9%,所占比重是逐年下降的;企业归还贷款分别为:19%、21.5%、25.6%;企业留利分别为:36%、42.1%、47.5%,所占比重是逐年上升的。当然,企业留利还需上交能源交通基金、购买各种债券等,负担也不轻,但有一部分企业将来可以收回。国家财力减弱,企业留利增多,加上经济体制存在的各种弊端,必然削弱国家计划,强化地方、企业投资欲望,从  相似文献   

4.
“税利分流”作为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主要是通过纳税和包利两条渠道,将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其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代表身份加以区分,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促使企业焕发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改革必然引起国家与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因此,为理顺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进行“税利分流”改革不仅要设计科学而合理的可以计量的利益分配标准,而且还必须具备一系列必要条件。本文拟对此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5.
从彻底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的长远需要出发,我提出税利分流改革应该建立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的设想。本篇着重研究税利分流目标方案的有关问题。一、问题的提出1)税利分流改革面临的问题很多。在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问题上,长时期来积累了大量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前,一直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体制,企业吃国家的“大  相似文献   

6.
7.
税利分流不仅是税制改革本身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它直接关系到宏观管理格局的调整、国家与企业关系的理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税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吴兆华在《四川经济报》撰文指出,税利分流的理论意义是:1.税利分流是理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有效形式。2.税利分流弥补了利改税的缺陷,是对利改税的发展。3.税利分流保留了承包制的优势,是对承包制的完善。税利分流在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主要有:1.所得税率仍然偏高,不利于税利分流的普遍试行。2.税前还贷立即改为税后还贷缺乏可行性。3.税后还贷引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项改革要获得成功,都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税利分流作为分配体制内的一项重大改革,牵涉到许多部门、单位以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调整,能否顺利进行,与外部条件的优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制定税利分流方案时,不能不考虑矛盾很多、问题很大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在推行税利分流改革时,不能不考虑同时做好优化外部条件的工作。 1与税利分流紧密相关的外部因素,从国家一方来说,主要是指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从企业一方来说,主要是指各种法外负担,如各种基金、债券以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乱收费、乱摊派等。此外,企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金融信贷、物价等部门的运转情况,都对税利分流改革的施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作扼要的分析。 1.财政支出因素。近年支出盘子越来越大。如1989年国家预算执行的财政赤字达95.35  相似文献   

11.
经济界对税利分流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反对税利分流的人认为,税利分流是利改税的变种,是对企业承包的否定,是对统收统支旧体制的全面恢复。为了澄清问题是非,我们需要从历史进程和改革深层认识税利分流对深化经济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重庆和我省益阳市税利分流的试点情况来看,税利分流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方向。一、税利分流是承包制的完善和发展。税利分流,是国家凭借政权和产权的双重职能,以所得税和税后承包的形式分配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时取消调节税,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其具体内容是:降低所得税,取消调节税,税后还贷,税利分开,税后承包。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依据国家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及发展阶段的理论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个问题又是任何一个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并且继续沿着社会主义航向发展的国家,都必然会在实践中碰到而需要从理论上给予正确回答的问题。本文想就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及发展阶段的理论,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思维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那就是原始人类的原逻辑思维和现代人的逻辑思维,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思维和文明思维。那么人类的思维活动究竟是怎样从原始思维过渡到文明思维的呢?或者说,历史上的真正的哲学思维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如果把国内外学者关于原始思维过渡到文明思维的内在因素的诸多论述加以梳理,我认为大致上有四个最主要的因素,那就是:  相似文献   

15.
毛里斯·多布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历史视角出发,指出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是通过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贸易和商业资本的影响而发生,并在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这一理论本身仍停留在解释危机应对上,并没有完整说明欧洲的封—资过渡问题;对封建主义与贸易的关系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的界定,也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已经确立了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选择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道路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目前,经济学界比较一致的思路是,通过股份制来界定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以向市场经济过渡。然而这一选择是可行的吗?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制度充分发展的产物,它能否成为市场经济的起点或启动点?股份制究竟有没有把不明确的产权关系界定清楚的功能?本文试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要求与我国传统体制的特征出发,来探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两条思路及最优选择问题,并对以上提问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深化与发展,国家正在推行税利分流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现就二者之间关系谈几点浅见。一、实行税利分流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目的一致、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国营企业的深化改革来说,税利分流这一改革方式。在目前算是各种改革方案的一个最佳选择。但是,税利分流的实施,需要各个方面的改革与之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就是一个其权益不受侵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和在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我们认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因其内在的机制性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问题,因而不可能成为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股份制,才是重构企业经营机制的最佳选择。目前,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体改研究会、福建省财政学会于3月18日至21日在厦门市联合召开了“税利分流”改革研讨会。会议中心议题是:对厦门市总结的税利分流改革试点经验进行研究,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探讨税利分流改革的理论依据、实践意义以及进一步扩大税利分流改革试点的时机、步骤和实践方案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一个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生产,但农业的小生产还占优势的俄国抓住历史的机遇亲自创立和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列宁深刻地认识到,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过渡阶段。探讨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个时期的所有制观,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向完全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历史进程,准确把握各个过渡阶段的各种所有制的历史作用,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