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城乡社区。这要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更应该去“激活”社区,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共治”治理、“联动”治理,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五社联动”案例中的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以及社区间的运作过程、内在机制进行全景式描述,研究发现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会自发生成,而是通过结构再造、秩序整合、价值共创实现治理共同体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结构再造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政治保障,政治权威和资源整合能力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条件,价值共识是治理结构再造、秩序重组的现实基础,这对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逻辑并探寻治理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荣卓  刘海燕 《社区》2022,(3):24-25
治国安民,基层为本;维稳乐民,社区为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面对辖区社会资源闲置与社区资源利用率不高、服务资源稀少与居民需求多样之间的矛盾现实,立足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创新实验区“党建+”“人本+”“智能+”的资源整合赋能模式,初步形成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场域下以制度、人本、技术为取向的社区资源共同体,真正实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4.
李宏卓  马英 《国际公关》2023,(14):86-88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商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商会根植于民间,是工商企业及其从业者与政府、社会联系的桥梁纽带,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本文分析了商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以地缘关系为纽带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助力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5.
姜继琴 《社区》2022,(7):12-13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紧紧困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影响城乡居民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坚持党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积极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石,是社区治理规律深刻把握的创新方案、社区"一核多方"治理模式的升级版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形态.以主体有责、行动尽责、善治履责为基本要义的责任共同体是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根本内核与内在意蕴,也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发挥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路和作用机制.实践中,由于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权责边界、尽责动力和履责能力等责任落实障碍问题,致使治理共同体难形成和治理优势难以发挥.为此,通过加强教育增责、制度赋责、激励尽责、党建履责,推进"人人有责""人人明责""人人尽责""人人履责"的责任共同体建设,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旨在打造民主协商、优势互补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内涵、现实意义的分析,进一步探索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行动逻辑和时代价值,进而提出以政治为统领、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先导、以智治为支撑的建设路径,建立和完善主体协同、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制度优化、人才培育等社会治理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成为当前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现实议题。从公共性理论视角出发,对南方N省H市M区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案例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立足于H市M区四年来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成效和困境的评估基础,认为公共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基础,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要素。H市M区的改革案例中社区“弱公共性”的主要成因是:居委会的行政化运作,社区社会组织的缺乏。最后提出激活公共性的几个具体策略:发挥党建引领机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简化参与程序和引入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9.
结合目前社区治理的具体实践,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需要遵循以“价值—技术—制度”为框架的三维逻辑,即价值、技术与制度是社区治理共同体有效建构与持续运行的关键变量,价值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前提要件,技术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关键手段,制度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保障。在价值场域方面,需要跨越“信任危机”,重塑社区治理价值共识;在组织结构方面,需要调适“条块矛盾”,重构社区治理结构形态;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突破“行政内卷”,重建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以此实现社区“减负”和社区治理的增能提效,推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让社区成为利益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社区共同体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延伸,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及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实地社区治理案例考察,从共识、行动、结构三个维度研究了新时代治理要求下社区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完善策略.研究表明:社区共同体意识来自于共同体价值的认同、凝聚和引导,强调了共同体建设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共同体行动涉及共意性行动目标形成和整合效能,包括社区空间资源整合和组织整合下的合作平台搭建;社区共同体共治结构是共识达成和行动过程中社区主体间关系从树状分离向网状连接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本文在阐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赤峰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找出当前赤峰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困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赤峰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纵观社区治理发展历程,社区共同体建设一直是学界重要研究议题。社区共同体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多主体广泛交往协作,形成共识性价值认同,满足多样化诉求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协同治理理论与社区共同体建设在意识—主体—关系三维度具有契合之处,为剖析共同体困境和探索共同体建设路径提供理论和方法视角。在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社区共同体建设存在关系疏离化、自治虚置化以及社区碎片化等不足,需凝聚社区共识,推动社区赋权,强化社区“元治理”,从意识协同、主体协同以及关系协同三方面促进社区共同体建设,切实提高新时代社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我国社区分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分类治理是基于社区异质化和社会问题社区化的现状考察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区治理理念。从目标、依据、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对社区分类治理的意涵和内容体系进行阐述,社区分类治理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作为逻辑前提。社区分类治理的具体推进路径是治理理念要从行政化逻辑转向以治理需求为中心,治理机制要从“一刀切” 转向“创新引领”,治理资源的整合要从“一元管理” 转向“多元共治”,借助信息科技,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精细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对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要求。公众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主体在治理中承担着参与的责任。公众的责任是外在责任和内在责任的统一。“公众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有何责”阐明了公众的外在责任,即作为建言献策者、协商者、监督者承担着利益表达、参与协商、监督反馈的积极责任;“公众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如何尽责”指明了公众的内在责任,即有责并不一定尽责,尽责需要保持理性,依靠自身能动性以及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5.
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审视人类社会得以建构和存续的重要视角。如果将这一视角运用至城市社区治理领域,那么不难发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均同时指向“居民义务先定、居民权利后生”这一观点。破解我国城市居民在社区场域享受越来越多的服务(权利)的同时,其作为社区主人翁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在不断消退乃至消隐这一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关键路径,在于构建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社区治理模式。基于走读观察法和定点观察法的上海社区田野调查发现,居委会的过度行政化、居民自治的低水平运转以及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日趋淡薄,成为导致居民权利与义务失衡的主要原因。未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适当介入和政策支持,更需要立足于居民责任和义务的居民自治以及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导向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塑造。  相似文献   

16.
窦玉沛 《社区》2014,(13):8-9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时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改革任务,形成了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到社区治理一体贯通、一脉相承的治理体系,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基础,决定着社会治理效能。两江市文中区的社区治理实践研究发现,社区治理实践存在着治理体系不顺和治理能力不足困境。现代社区治理必须打造更具效能、更有韧性,且能应对常态化和非常态化挑战的治理共同体。针对治理体系不顺,需要从治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与重构;针对治理能力不足,则需要从治理方式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保障与支撑。因此,需要从4个方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坚持“人民至上”,创新社区治理理念;推动多元共治,完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注重科技支撑,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发挥专业引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区从传统的家元共同体转变为族阎共同体。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正从“扒旧房、盖新楼、建公园、造广场”的物质层面转向“社会心态”、“公民道德”、“社区文化”等精神文化层面。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指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合作共同体,引导村民过一种共同体化的现代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为特定社区或共同体所拥有。它是社会组织的一种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效率。以社会资本为视角对村改居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和治理进行研究,可以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全面地了解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和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城镇化进程中的转型社区党组织建设和治理进行理论探索,从而在实践中改善村改居社区的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领导力,推动社区的治理创新。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较低,党组织建设滞后,治理不善。通过社会资本建设,改进社区的关系网络、规范与信任,可以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重塑党组织的政治权威,提高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推动社区建立新型治理模式和社区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高社区的治理效率,实现村改居社区的善政良治。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成为提升城乡治理共同体韧性的全新范式。立足数字赋能韧性城乡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作用机制,提出“融”+“集”社会治理共同体、“促”+“提”经济治理共同体、“规”+“推”环境治理共同体、“控”+“管”应急治理共同体的多元创新框架。从以精细化为着力点,加强数字乡村部署;以信息化为推动点,赋能数字治理决策;以质量化为实践点,推动智慧农业转型;以持续化为发展点,构建城乡治理保障体系的角度,提出数字赋能打造更具韧性城乡治理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