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与“理”是青年思想工作者说理语言艺术的关键要素。而要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坚持讲真实道理、因人施理、充分透彻、泾渭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熟练掌握用事例说理、比喻说理、对比说理的语言艺术,才能取得良好的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中华魂》2008,(10):39-39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最爱唱的一首歌:"有一个道理你不用讲,战士就要上战场。"类推起来,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就不能贪污受贿的道理不用讲:经商就要童叟无欺,公平公道的道理不用讲;学生就要好好学习,发奋读书的道理也不用讲。我们承认,有些道理是要讲的,"务虚"很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但有些道理简直就是"公理",人人都懂,不讲自明。对这种道理还唠唠叨叨讲个  相似文献   

3.
初中第五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三用具体事例论证问题是很有说服力的。试从课文里举例说明。解答:论证自己的观点、见解,可以用道理,也可以用事实。这是论证的基本方法。用客观事实证明观点,可以收到具体、通俗、生动的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在许多地方就是用具体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例如,为了证明要反对强大的敌人,带动全  相似文献   

4.
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说理。说理是证明文章观点必不可少的手段。议论文写得深刻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分析说理能力。可是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奉行“理不够,事来凑”,常常只记得摆事实,忘了讲道理。于是一篇议论文便成了事例的罗列,材料的堆砌。这样的文章,又有何理趣可言?更谈不上为文的深刻性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得论理,并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如何说理,方法众多,比较常见且讨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从假设的情形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难得糊涂》一文中这样写到:如果我们可以有…  相似文献   

5.
你可能不服,也可能委屈,但是OFFICE没有道理可讲。像廉葭,原本是行政部的秘书,谁知金融风暴一来,公司裁员,虽然能力得到认可的她幸运地被留了下来,可是,  相似文献   

6.
狐狸和猴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是一种用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的文学作品。你们一定读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吧?还记得它讲了什么样的道理吗?小朋友们在读寓言的时候千万不要只被故事迷住了,忘了它要讲的道理啊?因为道理才是寓言最有价值的部分呢!——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像……一样/似的”这种类型的结构,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比况结构”,一是“助词结构”(也有称“‘似的’结构”的)这两种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结构作了解说。前者从表义出发,着重从修辞的比喻作用方面讲的,后者着重从助词词性的角度讲的,各有道理,都对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起到了推动深化的作用。对这种语言现象,我们也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对当关系,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SAP、SEP、SIP、SOP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一般的逻辑教科书,讲判断必讲对当关系,讲推理必讲对当关系推理.但一般讲传统逻辑的书关于对当关系的理论的说明是不够严密、不够完善的.对当关系为什么正确?有的逻辑教科书是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的,尽管举不出反例,但毕竟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不能证明它的普遍性的.有的书借助欧拉图来说明,这是一种直观的说明,仍不是理论的论证.有的书想从理论上来论证,但由于限于传统逻辑这个范围,工具不够,因而也没有满意的效果,而且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视野比较狭窄没有充分注意演绎推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常言说得好,一支筷子易断,一捆筷子难断。人们往往以此来比喻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有一首歌的歌名叫作众人划桨开大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然而,这个道理似乎被这句温州俚语弄得道不出理来了。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课堂上,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消耗大量时间的“低头族”现象越来越突出,教师讲授与学生低头的矛盾无法忽视,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低头族”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沉默、有的叛逆,这里面既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教育者的主观因素,主要源于教学方式方法与当代大学生思维行为习惯还不完全匹配。要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抓住学生注意力,螺旋上升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好时事热点回应学生关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减少学生“低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就"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这一事例看,不仅仅是内因,外因也起决定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依赖于条件而存在.从一定程度上讲,内因决定论是"左倾"激进主义及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哲学根源,而这一哲学观点与毛泽东本人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把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把道理说得更明白、更透彻,举出另外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是英国文学著作中常用的比喻修辞格;其种类繁多;但寻根究底,都是通过抓住本体或本体事例与喻体或喻体事例之间的相似点,用或不用比喻词、采取一定的语言形式来构成不同的英语比喻修辞格。本文基于这一设想,从英国作家哈代的世界名著《还乡》中归纳出metaphor、simile、analogy、allusion、antonomasia 等五种比喻修辞格,并就它们的语言结构、定义特点、细微区别、修辞效果,汉语中的对应辞格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与同好者互相商酌。  相似文献   

13.
金伟  吴彦 《今日南国》2013,(10):27-27
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苦于没有人脉而焦虑。如何认识成功人士呢?方法很简单,就是想接触谁就去做谁的忠实读者,看他的文字,思考他的道理。从一个学习者开始,有步骤、有策略地接近他;,如果能帮助这个人做一个周围人的看法、分析之类的文件发送过去,那就更完美了。大部分成功人士很关注自己在某一个群体中的影响力。俞敏洪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斋     
徐母教子志在四方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有一位好母亲。她性格开朗、勤劳贤良,知书达理、富有理想。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他讲历史故事,讲为人的道理,激起了他求知探奇的强烈愿望。有一次,母亲讲《左  相似文献   

15.
柳斌 《老友》2011,(3):18-19
我认为中小学生应当读点诗词,大学生应当读点诗词;青年人、老年人、我们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道理孔老夫子早就讲过了,"不学诗,无以言"。无以言,就是指不会讲话,或者话讲得没有文采,甚至指不能获得话语权。孔夫子又说:"言而不文,行而不远。"这就已经涉及到思想和文化传播的大问题,涉及到话语权问题。毛主席也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之一,加以声讨。  相似文献   

16.
情节的类型化是小说创作趋于成熟的一个表现,道理很简单,没有相当数量的积累,不可能出现对情节的模仿进而形成某种类型;而情节之类型化作为创作的规律性现象,从本质上说是为迎合接受者欣  相似文献   

17.
张传湘同志在他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把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概括为世界的本质、共性、普遍性和无限的整体,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并非存在于客观世界之前,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的原理,去说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为“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二者同时存在,没有时间先后。他说:黑格尔确实讲过逻辑在先,自然界在后的话,但是,“逻辑在先即第一位、首要、根本的意思,逻辑在后即第二位,次要非根本的意思。例如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本质是逻辑在先,现象是逻辑在后,这意思是说本质是第一位的、根本的,现象是  相似文献   

18.
1981年7月正值我党六十周年大庆,许多同志要我从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经验的角度,对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写一点回忆录。我想了想,觉得从回民支队的创建和发展以及自己多年民族工作的经历,确有一些事例和感受,至今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当时,我怀着对党的感激和热爱,记述了自己从一个幼稚的回族青年成长为党的民族工作者的十个事例。这些片断回忆,虽然直接或间接地都与回民支队的成长有关,但限于题材选择的角度不同,对于回民支队的成立、发展,以及后期的情况就没有详细讲了;加上当时历史条件的种种局限,文中的人物也没有点名指姓,使人看起来就很难有系统的印象。当时《边疆文艺》选登了五个部分,《民族  相似文献   

19.
诚信的温暖     
钱国宏 《社区》2011,(20):38-38
“一言九鼎”是东方最崇尚的处世方式之一。不过在美国,也可以见到处处讲诚信的事例,并且从中让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的温暖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语音与岐义     
1 通常所说的歧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结构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例如: (1) 我去上课 (2)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 小李的衣服做得好 (4) 对营业员的意见造成歧义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1)是由于词义不明确造成的,“上课”可以当“听课”讲,也可以当“讲课”讲;例(2)是句法结构不固定,“没有调查”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例(3)是语义关系含糊,“小李的衣服”可以理解为领属关系,也可以理解为非领属关系;例(4)是层次难以切分,可以分析为“对营业员的/意见”,也可以分析为“对/营业员的意见”。对于上述几种因素造成的歧义现象,我国学者已作过不少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不再论述。本文只拟就因语音形式不同而造成的歧义现象作个初步的探索,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汉语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