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适是一个学者。他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外,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和香港的名牌大学的法学、文学和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34个,在中国无人能与相比。他一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淮南王书》、《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尝试集》(新诗)等,逝世后经学人整理出版的有《中国古代思想史长编》、《先秦名学史》、《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尝试后集》,等等。他的学术成就是得到海内外学界公认的。  相似文献   

2.
廖康羊城之会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他在1891年和1897年先后刊行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在戊戌变法时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两部书的问世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的“火山大喷火”和“大地震”(《清代学术概论》),可见其社会影响是多么巨大。但究其源,这两部书的问世,同1890年春康有为与廖平在广州的会见不无关系。大量材料证明,正是通过这次羊城之会,康有为接受了廖平经学第二变的思想,并据廖平经学第二变的代表作《辟刘篇》著成《新学伪经考》,  相似文献   

3.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新范式的建立者,最重要的是提出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胡适的学术方法,尤其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字法,长期被视为对清代汉学正统派研究方法的直接概括,其实乃兼取清末经学今古文两派之长,与二者都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胡适从清代汉学中撷取“小心求证”的方法论传统,又从康有为今文经学中总结出“大胆设想”的方法,用以补救清代汉学家缺少假设之弊,从而突破清末经学的门户与家法,体现了对经学今古文两派方法的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纲只论及先秦古代哲学(故后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以后,胡适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而对宋明清的“近代哲学”,胡适没能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但他化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觏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延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力作.然而我们稍加检点胡适“近代哲学”的力作,即可发现一个称奇的事实:胡适没有写下一篇直接论述来明理学这一中国哲学发展的“伟大时期”的重要文章.所有这些力作的一个共同宗旨都是反理学,所有这些力作中的主人公包括李觏、王安石本质上都是反理学的哲学家.由此便决定了胡适那融杂于这些著论中的宋明理学观的基本倾向:反理学.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撰述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两部宣传维新派变法理论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的珍贵资料。它们的刊印,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褒贬不一,成为近代中国争议最大、影响最深的著作之一。对于它们的积极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著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一向都被认为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这说法的依据,看来是来自《康南海自编年谱》。年谱《光绪十七年条》记:“七月,《新学伪经考》刻成,陈千秋、梁启超助焉。”(见《戊戌变法·四》翦伯赞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因为是康有为自己所记,真实性似无可怀疑。不仅如此,在汤志钧编著的《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一书中,付有《新学伪经考》影印书样,书页原文“光绪十七年秋七月,广州康氏万木草堂刊《新学伪经考》”,这就更加确凿了。  相似文献   

7.
<正>一 白话代文言的主张 到底起自何时 多年以来,人们都把以白话代文言的倡导功劳,记在胡适、陈独秀等人名下,说此种主张自“五四”前办的《新青年》始。其理由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就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同年2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过八首白话诗;与此同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明确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目前一些已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论著,几乎均  相似文献   

8.
1924年1月起由《小说月报》刊登的《文学大纲》,至1927年1月,共连载42章,出版时补全为46章,是中国人撰写“世界文学史”首次大篇幅融入中国文学内容的尝试,其处处关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定位,是力图为当时在世界文坛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国文学争取学术地位的时代体现,也是新文化运动者借以重估中国古代文学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是一部政法司马迁《史记》的明史著作,其“考”“述”“表”三大体例,在命意、结构乃至记本方法上,都是对纪传体之形与神的模拟,因此其“别集体”实是纪传体的变体。王世贞师法司马迁是受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由文学上的复古而至史学上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
<正> 研究康有为思想都要涉及他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所主撰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书,这是他发动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也是他把今文经的观点运用到政治改革中的思想基础.肯定这两书对发动戊戌变法运动的重大作用和对当时思想界和政治上的重大影响,正如梁启超所喻的“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是一直为治思想史的人所共认的.  相似文献   

11.
洪仁玕简论     
张苹  张磊 《学术研究》2003,(7):100-104
洪仁王干独特的经历和思想 ,鲜明而又集中地展示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向 ,而他在太平天国后期所提出的纲领和方案 ,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 19世纪中叶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虽然在洪仁王干的思想与纲领中也存在着问题 ,但他不愧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农民阶级的代表。从洪仁王干这个人物切入课题 ,重新审视和剖析 19世纪中叶爆发的那一场历史巨变 ,也许可以解除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一些令人困惑的思虑。  相似文献   

12.
欧阳英 《学术研究》2000,1(6):80-85
在西方,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以自由哲学著称于世的,但是强调自由只是其终极目的,而其真实的存在意义,实际上则在于试图鲜明地表明一种行动观。正因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反映了一种行动观,所以,将毛泽东实践观与萨特存在主义实践观作比较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把握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郑园珺 《学术研究》2003,11(12):104-107
梁启超的政治观念在保皇抑或革命上,曾表现出极大的徘徊与反复;他在对待西方现代性文 化上亦如此。本文从这种“善变”入手,分析其“不变”,洞察其用心,期望对当下中国产生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段云章 《学术研究》2000,1(1):75-83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近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落后优势论”、“超越论”和“非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各种构想,这是奔腾于世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股进步潮流交汇的产物。它对这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有过较大影响,并赋予其近代化道路以令人瞩目的新特色。在这当中,孙中山在这方面的构想,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和品味。  相似文献   

15.
黄建华 《学术研究》2003,(10):127-131
为了迎接纪念梁宗岱先生 1 0 0周年诞辰的活动 ,我们搜集、整理了他的学术成果 ,并对他的生平作了一番认真的考察 ,我惊讶地发现 ,按目前的高教职称评审“条件” ,梁宗岱是不够格当教授的。我们且撇开那些不便对照的条件 (例如“思想政治条件”)不提 ,就看看其中的三条“硬件”。1 .学历 (学位 )条件。梁宗岱游欧七年 ,先后进过巴黎大学、日内瓦大学、海德堡大学、佛罗伦萨 (旧译翡冷翠 )大学 ,但别说是硕士、博士学位 ,他连学士学位也没得过。当时留洋的学子 ,哪怕是进不入流的大学 ,好歹都拿个博士头衔回来 ;梁宗岱进的是欧洲的名牌大学 ,…  相似文献   

16.
陈书良 《学术研究》2000,(1):113-119
本文作者认为,陈寅恪先生不仅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学者之一,而且是一位颇为恋旧的“世家子弟”,这在他的大量诗文与交友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7.
苏轼"和陶诗"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熙珍 《学术研究》2004,(7):133-135
苏轼“和陶诗”在意象展开的方式上与陶诗有所不同 ,但在精神境界和意境层次上与陶诗是相通的 ;苏轼和陶不是“敛才就陶” ,他所追求的不止是诗歌艺术的完满 ,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林辉锋 《学术研究》2007,16(11):103-109
蔡元培的辞职及由此引发的"挽蔡"斗争,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插曲。这一事件中除了反抗北京政府这个大题目外,还掺杂着当时教育界复杂的人事关系。蔡元培辞职、复职问题一波三折,且各方均试图对此施加影响,以形成对己有利的局面,但真正能够直接影响其决策的主要是汤尔和、马叙伦和江苏省教育会的黄炎培、蒋梦麟等人。相比而言,沈尹默、胡适等人对蔡元培在出处等重大问题上的影响力则要小得多。最终,汤尔和等人主导的"留蔡助蒋"方案得以实现,对此后北大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许师最大的研究特点在于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的朴学,集其大成而创立了文学研究的历史主义方法,即以真实为基础,以考证为先行,联系和扣紧文本的外在因素(时代、环境、影响、作家生平等),同时保留对鲜活的作品本身的审美意趣和艺术的敏感与直觉.这无疑是一种灵性与智性高度结合的新实证主义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先生是金应熙先生的师尊,金应熙先生的治学路子正是出于许地山先生的学术传承,金先生治比较宗教学,始终洋溢着许先生深深的学术影响;金应熙先生继承许地山先生研究宗教史的学术传统,首先表现在他是沿着许地山先生“比较宗教学”和“教义本体”的研究路子前行的;金应熙先生心仪许地山先生对道教的开创性研究,其表述与许先生的见解一脉相承;金先生对中国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具有世界性视野,也有在学术继续完成老师未竟之业的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