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凯·尼尔森是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成员之一,也是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主要代表。这篇文章是他的专著《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道德,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第四章的节选。这篇文章紧扣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哥达纲领批判》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梳理和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正义观,不失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一篇较为本真的阐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力作。这篇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凯·尼尔森是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成员之一,也是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主要代表。这篇文章是他的专著《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道德,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第四章的节选。这篇文章紧扣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哥达纲领批判》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梳理和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正义观,不失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一篇较为本真的阐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力作。这篇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是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的,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4.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展开了争论.英国新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诺曼.杰拉斯是这场争论的一个主要论者.他凭借分析主义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和道德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用文本证明马克思确实依据超历史的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由此构筑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系,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之一.杰拉斯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阐释,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局限性,挖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破解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关键概念。洛克将劳动确立为所有权的根据,实现了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正义信念。黑格尔在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贱民的反抗”揭露了以资本主义所有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正义的虚伪性。黑格尔的思考推动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质,进而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特质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梳理,考察了劳动和所有权从同一到对立的转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渗透的资本所有权对劳动奴役的非正义性,由此揭露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伪善本质,要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超越资本所有权实现劳动正义,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4):23-28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道德思想当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分,即解释性道德与规范性道德的区分。与此区分相应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思想兼具解释和评价的双重维度,法权正义解释路向混淆了这一区分并最终导致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的误读与曲解。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思想既包括道德社会学意义上的法权层级正义观,也包括规范意义上的辩证发展的等级正义观,二者并存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思想当中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8.
分配正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非常重要.本文考察在经济虚拟化形势下分配正义所发生的变化.在实体经济中,分配正义包括两个方面,即按生产要素初次分配和政府根据正义原则进行再分配.在虚拟经济中,分配正义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二十世纪以来实体经济中分配正义观的流变,以厘清当代分配正义观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然后阐明当代经济虚拟化的趋势及其对分配正义的影响.最后从分配正义出发提出政府对虚拟经济进行监管和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秀华 《唐都学刊》2006,22(3):14-19
正义之所以为正义而有别于纯粹利他主义和纯粹利己主义之处在于:正义的条件性,即一个人遵守正义之规范以他人对正义的遵守为前提和条件,正义不是最高,但是最好。同时,作为道德命令,正义又必须是无条件的,即每个人都必须把正义作为义务而绝对遵守,不论其他人是否也能做到。条件性和无条件性同为正义的两面。这样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得以并存有赖于条件性的转移和超越。只有高于正义,才能实现正义。慈继伟在《正义的两面》一书中所表达的这一正义观,对推进当前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虽然马克思未曾明确而系统地阐发正义理论,但我们用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可以看到马克思正义思想内蕴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而深刻的透析中。尤其是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非正义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扬弃异化、废除私有制正是实现正义诉求之途。从对正义问题的探求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科学性基础以及价值性诉求。  相似文献   

11.
依据经济学分析法学的"正义-效率"观,冲突法的效率价值可以作为正义的实现维度.然而,这种联系的实现可能受到冲突正义的要求以及作为实质正义含义的其他价值目标的约束.在法律选择阶段与准据法适用阶段,与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对应的效率实现维度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特征.全球化时代为冲突法的效率标准注入了新的内容,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效率成为正义的实现维度所需的条件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12.
Social work struggles with the dichotomy between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 and micro practice. A large percentage of United States social workers (65%) practice in micro practice settings, yet the profession is challenged to commit to its social justice roo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 within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examines the ro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outlines strategies to integrate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 into micro social work courses. The article details implic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a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 perspective in micro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3.
周文华 《唐都学刊》2005,21(5):103-106
法的正义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上,人们传统上倾向于重实体正义、轻程序正义,甚至认为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实际上,程序正义具有独立于实体正义的价值,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但又不能把程序正义绝对化。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需要借助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建设应该遵循机会平等原则、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与程序合理原则、纠正不公原则等四个分配正义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制度具有内在公正性,能够保证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公正。以社会制度建设保障分配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一个社会将个人追求分配正义的个体意向性整合为集体意向性,形成审视分配正义问题的社会视角,树立平等主义分配正义观,更有效地保护伸张分配正义的行为和惩罚破坏分配正义的行为,并维护和增进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15.
李静 《求是学刊》2006,33(4):93-98
文章试图从司法裁判过程的不同阶段,说明在证明案件事实、明确规范事实、得出个案法律结论的活动中,实体正义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得出实现实体正义的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并指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一般关系和强化程序正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舸 《学术交流》2003,(4):7-10
义与利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另一表达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观建设应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利与义 ,正确对待义利观的“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强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尊重和完善 ,强调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尊重和维护 ,特别注意从理顺现实的利益关系出发 ,加强法治 ,以法治促德治。  相似文献   

17.
王汉生  王迪 《社会》2012,32(2):171-198
本文以当代农村的调解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在不同的纠纷类型和不同的情境中,纠纷的公平解决是如何达成的,以及背后遵循着怎样的公平原则。本文发现:维持人际关系延续的调解目标,调解人的角色定位、道德背景及其权威性,调解过程中包括上门调解等多种调解技巧和策略的运用,以及符合农村社会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公平提案等,是影响纠纷调解协议即公平达成的重要因素;而社会关系维系、公平的关系性以及综合性等,是中国农民公平观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气候伦理上看,代内正义是解决代际正义的前提。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谈判中,不断强调代际气候正义,实际上是要求所有当代人抛开历史责任共同减少排放。这隐藏着发达国家的一个“阴谋”:放弃自己的历史责任。无论是代际还是代内,分配正义的核心价值都要求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照。气候变化产生的利益与损失存在着不平等分配。气候变化的受益者是否有义务向受害者提供补偿或援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Changes in the crimino-legal process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have blurre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criminal justice and children's welfare in child protection.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however,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critical attention within contemporary discourses surrounding child protection. This paper draws up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earch findings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forensically led responses to child abuse. In particular, it questions the adequacy of existing operational constructs of justice in child protection, arguing the case for a far more comprehensive notion of 'justice for children' than presently prevails. Research evidence is reviewed suggesting that current crimino-legally driven practices fail to achieve even the limited objectives of criminal justice, let alone the higher goals of promoting children's welfare or attaining 'justice for children'.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hese findings may inform and be informed by current debates and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While a range of policy and practice remedies are suggested, these, it is argued, must be framed with recognition of the tensions and dilemmas underlying social work in a complex and uncertain social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